比特币近日高位闪崩,一度跌破 9.3 万美元,市值蒸发 6000 亿美元,全年涨幅尽数回吐。本轮暴跌的一大主因是市场担忧「减半周期」重演——即供应减少触发繁荣后必伴随深度回调。投资者恐慌性离场,叠加机构资金停滞与宏观逆风,共同导致市场信心崩溃。
撰文:龙玥
来源:华尔街见闻
在今年 10 月创下历史新高后,近日比特币价格急转直下,一度抹去 2025 年的全部涨幅。
昨日,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 93714 美元。这一价格水平已低于其 2024 年底的收盘价,意味着年内一度超过 30% 的年度涨幅已被「全部抹去」。
最新数据显示,与 10 月份的高点相比,比特币的总市值已蒸发约 6000 亿美元。这场快速、猛烈且缺乏明确触发因素的下跌,让整个市场措手不及。
对于一个波动性本就是常态的资产而言,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市场信心的蒸发速度之快。这轮下跌发生在一个本应是比特币合法性得到巩固的年份——现货 ETF 的获批将加密资产带入主流投资组合,而特朗普政府的公开支持更是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然而,现实却是预期的落空。焦虑情绪正在交易室和社交媒体上蔓延,交易员们重新审视旧图表,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据彭博最新报道分析,在缺乏传统金融资产分析框架的情况下,一些市场参与者默认回归了他们最熟悉的模型:四年一次的「减半」周期。从历史上看,这一旨在将比特币新增供应量削减一半的机制,往往会引发投机性繁荣,随后是痛苦的萧条。
本轮周期中,减半发生在 2024 年 4 月。随后比特币价格在今年 10 月达到峰值,这大致符合以往的节奏。然而,随着拥有雄厚资本的机构投资者正在重塑市场,这一古老剧本是否依然适用已是未知数。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的首席投资官 Matthew Hougan 认为,「人们担心四年周期可能会重演,他们不想再经历一次 50% 的回调。因此,他们通过撤出市场来提前规避风险。」这种对历史重演的担忧,本身可能就构成了抛售的压力。
本轮下跌也反映了市场的疲惫与失望。部分散户资金在追逐高位的加密概念股时遭受重创。随后在 10 月初,贸易紧张局势的意外升级在杠杆率激增的背景下引发了大规模清算。其结果是,市场对未来抱有过多期望,但实际的信念却异常脆弱,一旦市场情绪逆转,便无力承接抛压。
加密数据公司 Nansen 的分析师 Jake Kennis 指出,「目前,比特币的交易方式更像是一种嵌入机构投资组合中的宏观资产,它对流动性、政策和美元动态的反应,超过了对可预测的供应冲击的反应。」
尽管机构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市场交易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氛围」驱动。而眼下,市场的氛围很糟糕,风险偏好已经逆转。
今年年中,比特币现货 ETF 一度吸纳了数十亿美元资金,成功将比特币重塑为一种宏观对冲工具。然而,近期的资金流已经停滞。
一些长期持有者选择套现离场,而像 Strategy Inc.这样的行业代表性公司,其股价已接近其持有的比特币资产价值——这是一个明确信号,表明市场不再愿意为持有比特币的「信念」支付溢价。
这种现象表明,即使是机构投资者,其热情也已降温。当最坚定的支持者都不再获得市场的额外奖励时,更广泛的投资者信心自然会受到侵蚀。
特朗普政府的亲加密立场并未能使比特币免受宏观经济逆风的拖累。与此同时,它还面临着来自人工智能(AI)、稳定币和预测市场等新兴投机宠儿的激烈竞争。在黄金和股票价格接近历史高位之际,比特币的表现相形见绌。
彭博行业研究的高级商品策略师 Mike McGlone 表示,比特币是「风险资产冰山的尖端,并且正在融化」。他预计,「比特币和大多数加密货币将继续下跌。」
尽管市场的基础设施完好无损,但对于那些曾期望比特币在年底前触及 20 万美元的投资者来说,近期的暴跌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彭博行业研究的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认为,交易员对历史重演的紧张情绪可能「导致了四年周期的自我实现」。但他也补充说,「典型的节奏可能会被暂时打乱,或者被永久性地改变。」
加密做市商 Caladan 的研究主管 Derek Lim 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 2017 年和 2021 年的牛市并非简单源于减半,而是由「更强大、更根本的驱动力:全球流动性」所推动。他补充说,随着美国政府停摆的结束,这种流动性可能会回归。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