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周期才刚刚开始。
撰文:36 氪
全球的金融体系中,新加坡的地位不容忽视。
这个成立 60 年、人口仅 600 多万的东南亚 「小城」,用智慧与策略书写了经济发展的传奇,凭借优质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严苛透明的高效管理制度,让整个国家成为全球资本的 「安全岛」。
10 月 1 日,在新加坡地标金沙会展中心,TOKEN2049 峰会如期举行,聚焦 Web3、DeFi、AI 与 RWA 等前沿话题。这是一场亚洲地区的 Web3 行业盛会,超 2.5 万名来自全球的各地投资人、开发者和爱好者穿梭于阿里云、亚马逊、Solana 等展台之间,寻找下一个 「机会」。沿途,多数人手提着印有 「OKX Wallet」 标识的绿色礼品袋,格外醒目。
作为本次大会的冠名赞助商,OKX 的品牌标识醒目地出现在主舞台正中央。会议首日徐明星(Star Xu,以下简称 「Star」)也在此发表《万物上链,自托管即未来》的主题演讲。这位加密行业的 「布道者」,已长达数年没有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然而在 Web3 领域,作为加密货币交易所和 Web3 科技公司 OKX 创始人兼 CEO 的 Star 自有其拥趸,其上台后赢得场内欢呼。
「金融的下一个时代,不是由机构替用户保管资产,而是用户在链上真正掌控自己的资产。」
Star 开宗明义。在他看来,金融的未来不在保险库里,而是在每个人的 「链上钱包」 中。在包括 OKX 在内的更多生态系统中,人们也正以区块链上的每一个区块、每一笔交易,逐步建设这一未来。
换言之,「万物上链」 正成为可能。
从稳定币买一杯咖啡开始
该如何进一步理解 「万物上链」 的理念?
「万物上链」(Everything Onchain)并不仅仅意味着更多数字代币或 NFT 出现,而是整个社会的资产、数据、身份和交互,逐渐通过上链的方式被确权、被流通。
在 Star 的演讲中,他强调过一句话:「在未来,债券、现实资产、支付等各类要素也都会逐步迁移到链上。」 目前,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正是这一趋势的具象化表现。
当下,成规模的 「上链资产」 是稳定币。USDT、USDC 已经成为全球跨境支付的新通道,链上交易量甚至在部分新兴市场超过了传统银行渠道。
此外,像 Tether Gold(XAUt)这样的代币化黄金,让每盎司实物黄金对应一个链上代币,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转账、交易,比传统金融更灵活透明。
在欧洲,美国互联网券商 Robinhood 推动的股票代币化,可以让用户直接用手机交易苹果、微软等公司股票,无需等待传统结算,链上记录让交易更加便捷等等。总之,RWA 正在成为 「万物上链」 的重要起点。
当然,「万物上链」 的前提,还需要解决区块链的 「交易效率」「可扩展性」 等关键技术问题。
Star 在演讲中回忆道:「我创立 OKX 的时候,比特币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魔术豆子。今天比特币、以太坊、Solana 等公链也成为了去中心化应用的基础设施。」
他认为,链上金融的基础设施已全面就绪。十二年前,比特币网络每分钟大约只能处理 7 笔交易,而今天,Layer-1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底层协议)已经能每秒处理上千笔交易;基于以太坊的 Layer-2 区块链,更是能够在每秒处理上万笔交易。这正是 「万物上链」 趋势的核心支撑。
而在应用层,链上支付的普及正在打开新的场景。就在 TOKEN2049 前后,OKX 宣布与东南亚生活软件巨头 Grab 加强合作。这不仅意味着用户将可以使用加密资产支付打车费,更意味着 Grab 合作的众多线下商家 —— 包括 Bread Talk、Pizza Maru、Subway、Dyson、JD Sports 等 —— 都将可以使用 OKX Pay 以加密资产的形式完成支付。
几个月后,在新加坡的任何一家支持 Grab Pay 的门店,人们都能直接用稳定币或其他加密货币扫码支付,买一杯咖啡、一份披萨,甚至是一台 Dyson 电器。
Star 透露,未来 OKX 计划把这项服务扩展至欧洲和美国等更广阔的市场,并正在与 Mastercard、Stripe 等全球支付巨头洽谈合作,推动商户在实体 POS 机上接受 OKX Pay 付款。
这一切表明,「万物上链」 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口号,正逐渐进入真实的消费场景与金融体系。
如果说 「万物上链」 描绘了未来的无限可能,那么如何保管这些资产,就是绕不开的底线。
作为加密货币行业的参与者,Star 也亲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变迁。
2011 年,在观看美剧《傲骨贤妻》时,他第一次听说了比特币。经过研究,他认为加密货币隐藏着巨大的价值,也把创业目标瞄准于此。
两年后,俄罗斯青年维塔利克・布特林,站在加密技术的堡垒望向人工智能,创立了以太坊,将区块链技术从加密货币扩展到应用。2015 年,以太坊主网上线,开源的 「智能合约」 让金融、身份、数据等 「可编程上链」。
然而回顾历史,风险无处不在。
2013 年,塞浦路斯银行危机让欧元区的存款不再安全,每人每天只能取 300 欧元,跨境转账也被冻结。该事件也打破了欧元区银行存款不被动用的惯例,也让人们对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更近一点,2021 年,国际加密交易所 FTX 破产,资产挪用、管理不透明、操作失误…… 整个行业的信任几乎崩塌。
也正是在此时,Web3 行业开始洗牌,Star 率领 OKX 发起了技术回归,以区块链技术向每一位用户提供资产没有被 「挪用」 的验证手段,后续成为业内标准的 「储备金证明(POR)」 应运而生。
随后,基于 「不作恶」 的原则,以及 「让用户信息更透明」 的理念,包括 OKX 在内,主流交易所开始布道推进 「链上钱包」 的管理与发展。业内普遍希望让用户自己掌握 「私钥」、实现资产授权与交易的 「自我管理」,可以更好降低资产安全的风险。
实际上,这也回归了加密货币的 「第一性原则」—— 即基于密码学原理,强调钱包私钥与资产所有权的关系。即保证了私人账户的安全性,也能防止 「封闭系统」 的传统机构与平台,在用户未知的情况下擅自挪用个人资产。
Star 的观点中,无论市场多动荡,只要私钥在,资产就不会被任何人挪走。「在自托管世界里,你的钱才真正是你的资产」。
他也强调,自托管允许用户先验证交易所或公链是否安全,再进行交易。同时,交易所也并不意味着不安全或不合规。「今天,我们已经有许多先进的链上监控技术,可以帮助加密公司在执行反洗钱任务时,甚至比传统金融机构做得更好。」
一直以来,Star 都将自托管视为 Web3 的 「灵魂」,这意味着对传统中心化模式的颠覆,以及对个人数字权利的捍卫。为了践行这一主张,OKX 也建立了自身的安全防线。
2021 年后的加密货币行业,主动拥抱合规已成为大趋势。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底线就是合规。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 2023 年 9 月和 2024 年 7 月,OKX 持续通过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标准 SOC2。SOC2 是其安全框架涵盖了公司应如何处理存储在云端的客户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勒索攻击等风险事件,特别适用于 OKX 这样依赖云端安全的企业。
在金融监管框架一直以严谨和创新著称的新加坡,OKX 也于去年 9 月获得了金融管理局颁发的全面支付机构许可证。此外,OKX 也先后在澳大利亚、迪拜、欧盟获得相应的许可证或授权。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加密公司开始学习如何在监管体系下健康发展。」 正如 Star 所言,加密货币本身也正在被更多的主流金融机构所接受。
2025 年以来,稳定币几乎被证明是过去二十年里,能可持续发展的加密货币之一。今年 7 月,美国《天才法案》为稳定币设立联邦监管框架。更为戏剧性的一幕是,美联储降息前,国会大厦外立了一座特朗普 12 英尺高、手持比特币的金色雕像。
另一边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正式实施了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的新规,这项自 2022 年提出、历经三年酝酿的加密资产监管体系正式落地,不仅影响新加坡本地运营的 Web3 项目,也被视为重塑整个亚洲加密行业格局的关键事件。
一个事实是,伴随 Web3 技术的不断迭代、合规的推动,人们或许要重新审视加密货币行业的技术创新了。且对比几乎停滞创新的 Web2,越来越多的主流互联网巨头也在重金布局 AI、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2008 年,比特币从金融危机的废墟中快速成长。时至今日,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稳定币在内的加密货币,已明显发展为更系统、更具规则也更具规模化的 「未来产物」。
而 TOKEN2049 的景气度,也被视作 Web3 行业的 「晴雨表」。作为业内有影响力的加密大会之一,TOKEN2049 自 2022 年首次举办以来规模迅速壮大:从首届约 7000 人参与,到 2024 年突破 2 万人,再到今年的超 2.5 万人次,其成长轨迹正映射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与成熟。
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代表所有商品价值并进行交换的特殊商品。当 Web3 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场景,金融的下一个时代正拉开序幕。
在这一过程中,Star 与 OKX 也将始终遵循去中心化的原则,「开放、创新、可信赖」 的价值主张,成为助力 Web3 发展、万物上链、加密资产支付的主要推动者与参与者。
新的周期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