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ana 在竞争激烈的 Layer 2 市场中,通过其专注于 DeFi、统一流动性模型以及对生产性 TVL 的强调,寻求差异化。
撰文:BitpushNews
由 Polygon Labs 和 GSR 孵化的 DeFi Layer 2 区块链 Katana 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正式启动公共主网。
在此之前,Katana 已成功吸引超过 2.5 亿美元的预存款,伴随主网启动,Katana 同步推出了为期两年的 10 亿 KAT 流动性挖矿激励计划,旨在通过独特机制解决 DeFi 核心痛点——流动性分散、收益可持续性不足及资本流失。本文将分析 Katana 的技术创新、激励模型、生态系统布局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其在当前激烈的 Layer 2 竞争中,如何通过其「经济飞轮」机制实现可持续增长。
Katana Layer 2 的公共主网已正式上线。此前,其私人主网阶段已于 5 月 28 日启动。根据 DefiLlama 数据,从 6 月 1 日到 6 月 30 日,其预存款从 7500 万美元迅速增长至 2.51 亿美元。这一资金流入,标志着 Katana 成为本年度迄今资本最充裕的 Layer 2 网络之一,反映了社区及机构对其的高度兴趣。
Katana 由非营利组织 Katana Foundation 主导开发,并由 Polygon Labs 和 GSR 共同孵化。 Polygon Labs 首席执行官 Marc Boiron 指出,Katana 核心目标是解决 DeFi 中普遍存在的「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即数字资产分散在不同应用和生态系统之间,导致某些投资活动复杂且低效。
Katana 的技术架构基于 Ethereum,采用定制的 OP Stack (cdk-opgeth) 和 Polygon 的 AggLayer,并利用 Succinct Labs 的 SP1 证明器实现零知识证明,以确保交易的快速和安全。其「经济飞轮」机制是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核心:
这些创新机制共同作用,旨在确保 Katana 的 DeFi 收益和流动性保持强劲、有吸引力且长期可持续。
Katana 致力于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的 DeFi 生态系统,并已与多个核心协议及资产提供商进行集成:
Katana 设计了一套用户友好的交互流程,旨在简化 DeFi 参与体验:
设置钱包: 使用兼容的以太坊钱包(如 MetaMask、Trust Wallet、Coinbase Wallet),确保有 ETH 作为 Gas 费,并持有支持的资产(ETH、USDC、USDT、WBTC)。
桥接资产至 Katana: 通过 Katana 官方桥接界面(katana.network)连接钱包并选择要桥接的资产。资产将自动部署到收益生成策略中。需注意: 在本地桥接 UI 上线前,桥接大额 WBTC 和 WETH 可能面临滑点。
参与 DeFi 活动:
参与治理: KAT 代币持有者可通过治理门户投票决定协议升级、费用结构和流动性分配。
领取奖励: 参与预主网活动的早期存款用户(2025 年 6 月 30 日前)可领取 KAT 代币和 NFT 「Krates」,部分奖励可能锁定长达九个月。
开发者: 可使用开放源代码工具和 Polygon 的 CDK 在 Katana 上进行开发,利用 AggLayer 实现与其他基于 Polygon 的链的互操作性。
市场定位: Katana 在竞争激烈的 Layer 2 市场中,通过其专注于 DeFi、统一流动性模型以及对生产性 TVL 的强调,寻求差异化。它与 Arbitrum、Optimism 和 zkSync 等主流 Layer 2 解决方案构成竞争关系,这些平台也致力于提升交易效率和生态多样性。
生态系统与增长: Katana 引入的生产性 TVL 指标,旨在衡量实际投入收益策略的资本效率。其对非 EVM 资产(如 SOL、XRP)的跨链支持,通过 Universal 实现了与不同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桥接,这可能有助于扩大其用户基础。
未来展望: Katana 的路线图包括进一步扩展协议集成、增强跨链功能和引入机构资本。凭借 Polygon 的 AggLayer 和战略伙伴关系,Katana 有望成为 DeFi 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其成功将取决于生态系统采纳度以及应对未来监管挑战的能力。
尽管潜力显著,Katana 仍面临多重挑战和风险:
Katana Layer 2 希望通过创新的 CoL 和 VaultBridge 机制,来解决流动性碎片化和资本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与其他 Layer 2 方案相比,Katana 在兼顾用户体验和机构需求方面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从项目启动初期就获得的大量预存款和重量级战略合作来看,Katana 确实展现出了改变 DeFi 发展格局的潜力。当然,这个项目能否最终实现其愿景,还要看后续的技术升级、生态建设以及市场适应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