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的长期主义,不只是信念,更是增长方法论:Web3 项目如何构建“理解 - 信任 - 耐心”的增长底座?
2025-03-26 14:01
Web3 营销洞察
2025-03-26 14:01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从监狱到产业前沿,赵长鹏谈“理解、信念与耐心”:Web3 项目的下一阶段,增长方式必须变了

“实现长期成长和致富需要理解、信念和耐心。”

在接受 Foresight News 的专访中,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脱去了光环,用一种极度理性的语气,复盘了他过去一年的人生转折——包括 4 个月的监禁、对家庭与健康的重新认识,也包括对 Meme 币狂热、监管博弈、以太坊错过、去中心化金融未来的冷静观察。


这场对话之所以引发 Web3 圈层的深度共鸣,不仅因为 CZ 是“币圈叙事”的亲历者,更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所有项目方和 Builder 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泡沫退潮,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热闹是他们的,项目的真实增长谁在负责?”

加密市场永远不缺热度,过去一年,从特朗普发币到 Meme 宠物大战,从 AI + Token 到打着“Web3 教育”旗号的空壳项目,一波又一波短命浪潮冲刷着用户注意力。

但正如赵长鹏在采访中所说:“现在发币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发一张图就可以,但本质没有变——有没有人愿意参与、有没有形成共识,决定了它的价值。”

回归本质——不是流量,而是信任;不是热度,而是结构化增长。


项目增长焦虑:“发币即营收” 的旧模型,正在坍塌

传统的“发币 - 投放 -KOL- 空投”的营销链路早已被验证存在严重问题:

• KOL 推广 ROI 不可控:跟风、虚假粉丝、转化率低;

• 空投变“羊毛收割机”:薅完就跑,社群只留下僵尸号;

• 内容传播碎片化:公域没有沉淀,私域无法维护;

• PR 与社群断层:品牌声量与用户增长难以打通。


赵长鹏在专访中提到:“有影响力的人发币,应当关注长期价值。项目也一样,不能只做短期交易噱头。”

这意味着:Web3 的增长逻辑,需要从“击鼓传花”变成“复利增长”。


以 Kaito 为例:什么叫“用户理解为基础的结构化增长”?

以 AI 搜索起家的 Web3 项目 Kaito 并没有在启动初期投放大量广告,而是通过精细化的产品教育、KOL 内容协作和研究者社群运营,慢慢打通了“内容 - 用户 - 资产”的增长路径。

Kaito 核心的增长策略不是一夜爆红,而是分三步走:

1. 构建目标用户的语境认知:通过专题文章、AMA、定向空投建立“专业可信”的标签;

2. 用产品驱动真实留存:AI 搜索 + Web3 数据分析工具增强用户黏性;

3. 与外部协作形成共振网络:与研究员社群、数据分析平台构建互补生态。


Kaito 的方法论,恰好代表了新一代 Web3 项目的“长期主义增长模型”。



CryptoBoost:“增长基础设施”的缺位,正在被重新补全

在 Kaito 这类项目的背后,是一套对传统 Web3 营销范式的重构。而这正是像 CryptoBoost 这样的新一代营销平台正在推进的方向。

不同于传统 PR 公司或简单投放平台,CryptoBoost 强调以下三个核心能力:

AI 驱动的 KOL 匹配系统

分析影响力、真实投资用户重叠度、链上行为和粉丝互动质量,避免“流量粉丝 KOL”误投,提升真实 ROI。

整合式私域 + 社群增长模型

涵盖 Twitter 内容运营、AMA 协作、Discord 自动化管理、裂变任务机制,不只获客,更注重用户留存和激励闭环。

智能化空投与营销分析体系

不再“撒币换关注”,而是结合链上数据、行为标签、社群贡献等多维度识别“潜在真实用户”,做精准激励。


简而言之,CryptoBoost 更像是 Web3 世界的“增长底座”,帮助项目从流量捕猎者转型为价值构建者。




周期会变,增长逻辑也必须变

在 CZ 的访谈中,关于“以太坊错过”“Meme 热潮”“社区共识”的反思,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核心命题:

不理解用户,不尊重市场节奏的项目,在任何一个周期都不会长久。

而这正是下一代 Web3 增长的关键词:理解用户、信任链条、耐心构建。

无论是像 Kaito 这样的产品派,还是正在起步中的新项目,如果不想在下一波周期中再次成为被动应对的角色,现在就该开始建立自己的增长基础设施了。

毕竟,长期主义不是“不做营销”,而是“做对营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Web3 营销洞察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