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特斯拉等巨头出走特拉华,背后是美国商业规则分裂——旧秩序重程序与制衡,新势力追求增长与创始人自由。
撰文:Sleepy.txt,动察 Beating
在地图上,美国依然是一个统一的联邦;但在商业逻辑的维度上,我们正在目睹美国撕裂成「两个国家」。
2025 年初冬,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正式启动了将其注册地从特拉华州迁往德克萨斯州的程序。
在漫长的美国商业史叙事中,你很难忽略这份决议背后那种决绝的悲怆感——这绝不仅仅是一次行政地址的变更,这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弑父」与「叛教」。
在过去的一百年,特拉华州是美国商业文明无可争议的「麦加」,是工业理性时代的最高图腾。
所谓「麦加」,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信仰的终点。在这个面积仅有不到两千平方英里的狭长半岛上,坐落着全美 66% 以上的财富 500 强企业。
在华尔街和硅谷的传统叙事里,一家伟大的公司或许诞生于加州的车库,但它的灵魂(法律实体)必须安放在特拉华。
那里拥有全美最古老、也最专业的衡平法院(Court of Chancery)。对于那个时代的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来说,特拉华代表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确定性——那里有最完善的信托责任、最可预测的判例库,以及被称为商业基石的安全感。
但现在,这块承载着百年商业信仰的磐石,已然出现了触目惊心的裂痕。
Coinbase 的出走并非孤例,如果你摊开这一轮迁徙的名单,会发现上面写满了当今最不安分、也最狂野的名字。
埃隆·马斯克是这场逃亡的第一推手。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一年前。在那场震惊世界的判决中,特拉华法官一锤定音,剥夺了马斯克耗时十年换来的 560 亿美元薪酬包。哪怕他奇迹般地完成了当初被华尔街视为天方夜谭的业绩目标,将特斯拉的市值推向了万亿巅峰,但法官依然以「董事会不够独立」为由,用一纸判决撕碎了这份基于结果的契约。
这一判决彻底激怒了硅谷的新贵们。随后,这位「钢铁侠」一怒之下带着特斯拉和 SpaceX,像那艘著名的五月花号一样,决绝地驶向了南方的德克萨斯。如今,Coinbase 和 TripAdvisor 等独角兽也紧随其后,加入了突围的行列。
这一连串远去的背影,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黄昏。
曾经,大公司留在特拉华是为了寻求保护,因为那里代表着法治的成熟与理性;如今,为了生存和野蛮生长,最头部的企业们却认为必须逃离特拉华才算安全。
在商业世界的残酷法则里,自由从来都不是免费的。但对于马斯克和 Coinbase 而言,这份自由的标价,昂贵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里,一家企业的注册地变更,似乎只是一次简单的行政手续——填几张表格,改一下地址而已。但其实这绝不是几万美元的行政手续费就能搞定的「搬家」,巨头们必须支付一张令人窒息的账单。
首先,他们必须聘请顶级律所。像 Wachtell、Sullivan & Cromwell 这样处于金字塔尖的律所,其合伙人的费率早已突破 2,000 美元 / 小时。仅为了起草那几百页符合 SEC 监管要求的代理声明(Proxy Statement),账单轻轻松松就会超过 500 万美元。
其次是昂贵的选票战争。为了说服贝莱德和先锋领航这些疑虑重重的机构股东,公司需要聘请专业的代理权征集公司(Proxy Solicitor)。对于像特斯拉这样的超大盘股,仅这一项「拉票费」就高达数百万美元,而且必须像竞选美国总统一样,进行长达数月的路演与游说。
最致命的则是潜在的违约风险。法务团队需要夜以继日地审查数万份商业合同,因为一旦注册地变更,许多债券协议中的「控制权变更」条款可能会被瞬间触发。
为了获得债权人的豁免,企业往往不得不支付额外的费用。根据市场惯例,这笔费率通常在债券总额的 0.25% 到 0.5% 之间。对于那些拥有庞大存量债务的巨头而言,这意味着瞬间蒸发掉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现金流——这原本是可用于研发或回购的宝贵资金,如今却变成了巨额沉没成本。
既然代价如此惨重,为什么他们宁愿「断臂」也要离开?
答案藏在特拉华光鲜法治外衣下的阴影里。
对于今天的科技巨头来说,特拉华不再是一个避风港,而是一个布满捕兽夹的狩猎场。在这里,寄生着一个庞大、隐秘而贪婪的群体——原告律师产业联合体(The Plaintiffs『 Bar)。
在华尔街,人们戏称这是一种「并购税」。据统计,在过去十年的高峰期,超过 90% 价值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案都会在特拉华遭遇诉讼。这群律师并不关心公司治理,他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平日里只需持有公司 1 股 股票,一旦公司发布重大公告,便立刻以「披露不充分」为由提起集体诉讼。
这早已演变成一条标准化的「勒索流水线」:起诉、阻挠交易、逼迫公司和解。绝大多数公司为了不耽误交易进程,不得不支付这笔「买路钱」,这笔钱通常会达到上百万甚至上亿美元。
戴尔、动视暴雪、Match Group……翻开特拉华的判例集,无数大公司都曾被「勒索」。在这里,企业不再是受法律保护的客户,而是被合法围猎的肥羊。
这样的吸血,在特斯拉薪酬案中达到荒诞的顶峰。
当特拉华法官判决马斯克的薪酬方案无效后,原告律师团队竟然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获得 2940 万股特斯拉股票作为胜诉酬金。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这笔费用的价值高达 56 亿美元。
56 亿美元,足以直接买下全美最大的百货巨头梅西百货。
这一刻,图穷匕见。
这已经不再是法律正义的体现,这是对财富创造者赤裸裸的掠夺。正是这一记重锤,让马斯克彻底死心,也让一旁观战的 Coinbase 感到背脊发凉。
Coinbase 的管理层非常清楚,虽然刀子还没落在自己身上,但留在这个充满了「职业原告」和「天价律师费」的旧世界里,被收割只是时间问题。
巨头们算了算账,现在的律师费、行政费、公关费,虽然动辄千万甚至上亿,但那只是短痛。如果继续留在特拉华,在这样的法律生态中,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被迫接受无休止的诉讼勒索,那将是无药可救的「癌症」。
为了自由,必须流血。
如果说天价的「赎身费」只是让马斯克们感到肉痛,那么特拉华法律逻辑底层的冲突,才是让他们感到窒息的根本原因。
这绝不仅仅是法律条款的争辩,这是两种商业文明的终极冲撞。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特拉华之所以能坐稳商业铁王座,是因为它与美国企业界缔结了一份默契的黄金契约——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
它的潜台词是,只要董事会不贪污、不违法,法官绝不干涉你如何做生意。这是一份对企业家精神的极致尊重,也是美国商业繁荣的基石。
但近年来,这把尺子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形了。随着机构投资者权重的无限膨胀,特拉华的法槌开始越来越多地滑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公平标准(Entire Fairness Standard)。
这是一个让所有硅谷创始人听了都头皮发麻的词。它的潜台词是:「我才不管你是否创造了商业奇迹,只要流程不符合我的要求,你再成功也白搭。」
马斯克那份被一笔勾销的 560 亿薪酬,正是这种显微镜式审判的牺牲品。
在那场诉讼中,尽管特斯拉完成了人类商业史上最疯狂的业绩增长,尽管股东们赚得盆满钵满,但特拉华的法官依然冷酷地判定马斯克的薪酬无效。理由仅仅是董事会成员和马斯克关系太好,流程不够「完美独立」。
这种「重程序、轻结果」的傲慢,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传统企业来说,也许是安全的护栏;但对于 Coinbase 和特斯拉这样依赖创始人自己来推动指数级增长的新物种来说,这就是一道致命的枷锁。
旧世界的尺子,已经量不出新世界的野心了。
特拉华的法官读得懂钢铁、石油和铁路的报表,但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马斯克的个人 IP 值 500 亿美元。
当特拉华沉迷于道德审查时,德克萨斯却极其务实地抛出了一份充满野心的「合伙人协议」。
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德州欢迎你」。2024 年 9 月,德克萨斯商业法院(Texas Business Court)正式开门营业。这不仅是一个新机构,更是德州针对特拉华痛点实施的一场精准打击。
它只负责处理大金额的案子。根据法案,该法院专门管辖争议金额超过 500 万美元的商业纠纷;而对于上市公司,只有涉案金额超过 1,000 万美元的案件才有资格入场。这意味着那些小股东骚扰诉讼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更具颠覆性的是法官的任命流程。不同于特拉华那些任期长达 12 年、出身于法学世家的大法官,德州商业法院的法官由州长阿博特(Greg Abbott)直接任命,且任期只有 2 年。
这意味着司法权与行政权在「搞经济」这个目标上达成了空前的默契。如果法官判决不利于商业环境,两年后他可能就会丢掉饭碗。德州传递的信号非常露骨:「在这里,我们不教你做人,没有爹味儿。我们只保护合同。只要你能带来就业和增长,我们就会保护你。」
Coinbase 和马斯克所代表的「创始人模式」,不再愿意向特拉华所代表的「经理人模式」低头。他们受够了被当作必须防范的野兽。于是,他们选择背上行囊,离开那个精致却令人窒息的温室,奔向那个粗粝但允许野蛮生长的荒原。
这或许并不意味着特拉华州的末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那里依然会是可口可乐、沃尔玛和通用电气们的家。
对于这些追求稳定分红、重视 ESG 评分、习惯了职业经理人治理的「旧贵族」来说,特拉华那套精密而繁琐的规则,依然是最好的安全带。
但对于另一群人来说,那里的空气已经稀薄到无法呼吸。
我们正在目睹美国撕裂成「两个国家」。
一个由特拉华和纽约为代表。这里讲究分配、讲究制衡、讲究政治正确,它像一座精致的博物馆,井然有序,却透着一股陈腐的暮气。
一个由德克萨斯和新边疆代表。这里讲究增长、讲究效率、甚至带有一种野蛮的生命力,危险却充满可能。
Coinbase 和马斯克的出走,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就像是煤矿里的金丝雀,用最敏感的嗅觉,先于所有人感知到了地层深处的震动。
当然,这场迁徙并非没有风险。
德克萨斯那个刚刚成立的商业法院,还没有经历过重大经济危机的压力测试,那里的电网在暴风雪中依然脆弱。没人敢打保票说,这里一定会诞生下一个百年的商业传奇。
但这正是商业最迷人、也最残酷的地方——它从不承诺确定性,它只奖励那些敢于在不确定性中下注的人。
在这场关于未来的豪赌中,资本用脚投出了最诚实的一票。它告诉我们,当旧世界的秩序开始僵化为束缚时,创新的本能,永远是奔向那片哪怕荒芜、但允许狂奔的原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