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Logo、域名、CEO 全线换新,新火科技到底想做什么?
撰文:周舟、ChandlerZ,Foresight News
新火,似乎正在驶向一条快车道。
「短短 2 个多月,机构开户数增长了 8 倍。」在香港 100 QRC 的办公室里,新火科技新任 CEO 翁晓奇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他透露:已拥有十余名专业管家,服务着超过 130 名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新火科技的资管规模有望在未来数月突破 5 亿美元。
翁晓奇的加入,让这家公司焕发出与此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采访现场,他抛出了多个重磅信号:新的英文品牌「Bitfire」、以及即将到来全新 Logo,全新启用的域名「 Bitfire.com 」。在这位 CEO 的推动下,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正迅速取代过去的「新火科技」。
并非只有香港,着眼于全球,翁晓奇接下来将在更多关键市场积极布局。
「我刚去了日本,我们要围绕冲刺日本加密交易所前三做规划,日本这边未来还会有独立融资。」他说。这里指的是新火科技的兄弟公司——日本合规交易所 BitTrade。
在翁晓奇构绘的未来版图中,Bitfire(新火)、BitTrade、Avenir Capital、美股 DAT 公司……正在拼成一个新的轮廓。一个属于亚洲、面向全球的加密王国雏形,正在浮现。他认为,下一家亚洲的 Coinbase、下一家亚洲的 Binance,将从这里走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Foresight News 走进位于香港的新火科技办公室,与 CEO 翁晓奇( Livio Weng )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
Joe Zhou:你深度参与了这三年香港加密货币的发展,收获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翁晓奇:在香港不要指望做散户生意。所有指望做散户生意的,在香港都折戟沉沙。香港可能还是要做机构和高净值。这是最核心的一个经验。
Joe Zhou:回顾加密行业这几年,你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事情有哪些?
翁晓奇:真正落地的加密创新,没有达到预期。更多资本在玩山寨币、meme 币。我觉得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我们还是希望通过一代人的创新和努力,真正让行业进入到应用爆发的阶段。
Joe Zhou:香港加密行业呢?
翁晓奇:没有一个龙头。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像 Coinbase、Binance 这样的 big name。
Joe Zhou:你觉得香港加密货币的监管风格是什么样的?
翁晓奇:香港监管业与原生( native ) 加密从业者存在着一个长期看法的不一致。
原生从业者「快惯了」或者自由惯了,就觉得你应该是自由开放的,希望把香港看做成美国那样你最好不管。但是这个预设一开始就错了。香港做不到,香港的加密监管更多是从传统的这套管理方法延伸出来的,它一定要规范、要整治、要以持牌公司为行业的主要导向。
所以大家在预设上就有差异。香港不太会像美国那样不管,而是严管,严管的方向就是更接近于日本那样,规则很明确,先严后松。美国和韩国比较像,没太确定怎么管的情况之下,就先让你做做看,所以美国到现在也没有持牌交易所,也没有发牌照这一回儿事。这是大家本质的不同。
香港的监管法系来源于过往的对于传统金融业的监管,是一脉相传的。包括香港监管加密货币的官员,也是从这个体系里派生出来的,这样的话对它的整体的管理路线和监管风险更可控一些。我也是在 HashKey 的这几年中,包括现在在新火,不断跟监管的沟通中,逐步感受到他们的特点。 加密行业 native 从业者觉得香港太保守、太慢,但是对于传统金融业的视角而言已经快到不行了。
Joe Zhou: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现在算是速度很快了?有没有一些例子?
翁晓奇:这是我们之前遇到一些传统的机构的评价:现在已经很快了。比如他们在一号牌相关业务的申请和批复上说,半年前申请都还没有下文,你们的进度算很快了。确实我们观察到的是 SFC 的官员,特别是 VA ( Virtual Asset )这一块的官员已经是加足马力,负荷很高的。他们受限于预算有限,他们只有那些人,跟企业不一样,企业要扩编制,比如业务发展起来,今天想招人明天就能招到。但是政府的编制就那么多,它的预算需要通过立法委,所以运行周期会更长一些。
Joe Zhou:对比西方,香港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量差距很大。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翁晓奇:现在很多人会觉得失望,觉得困顿。很多持牌或者申牌机构觉得香港的市场机会比较小。我觉得第一个三年是香港加密市场比较困难的阶段,从现在起的后面三年我反而会乐观一些。
因为今年以来 SFC 已经走出了它的困顿期,它已经开始有「监管自信」了。这意味着它可以有的放矢,它知道哪里有风险,哪里的风险是可控的。这种情况下,它会加速或者在一些审批上开始提速。我们很明显的感知到这样的特点,我们前不久申请了一个与 USDT 相关的业务申请,一个礼拜左右就下来了,过去是没有的。
接下来,我觉得香港的监管可能会有两个特点,一个会加速松绑,第二个会加速新业务的审批,然后第三它会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牌照的发布。从 VATP ,到稳定币,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基本完成第一轮建设,接下来就会更开放。
这都是放松,因为香港也意识到没有特别头部的玩家出来的话,市场一潭死水,交易量跟西方比差很多,那么这个事情再管下去的意义也很小。一个小的市场,花那么大的精力去管它,犯不上。
如果说上一个阶段,香港是从困顿期逐渐发展为监管自信,下一个三年我觉得是放开全面发展的一个阶段。上一个阶段虽然没有大的发展,但是没有出事,这个经验的积累很重要。因为我没有出事才敢放开。我如果起来跑步,突然绊倒了,我肯定不敢跑。平稳的度过了这三年,后面才可以加大改革的力度。
Joe Zhou:监管会认为哪些情况是出大事了?
翁晓奇:比如大规模的人被某个币诈骗了,或者合规持牌交易所跑路了或者盗币了。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Joe Zhou:RWA 会有一些风险点吗?
翁晓奇:它首先会对传统的证券发行业务形成冲击。比如一个房地产如果发行了 RWA,它到底会和一个房地产公司证券化的区别是什么。这里面有很多和传统业态的冲突在里面。
现在金融业对 RWA 的规范还没有,这让很多钻空子的人嗅到很多的机会,然后去做很多对市场有伤害性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八九月份稳定币和 RWA 在香港炒的很火,但一下被大陆叫停的原因之一。呈现出来很多不正常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不正规的,不是持牌机构发起的,民间各种搞 CX 的人在弄。不法分子用虚拟货币和 RWA 的概念混淆视听,这种社会乱象涌现了,官方可能就要浇一把水来降降温。
Joe Zhou:举出香港加密行业最值得关注的 5 家公司。
翁晓奇:现在这个行业里好的公司还不多。HashKey、OSL、富途,再一个就是新火,就列这四个吧,这四家比较确定。(笑)
Joe Zhou:你最近去了哪些地方?
翁晓奇:我刚去了日本,我们要围绕着 BitTrade 接下来冲击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前三,做了一些规划。日本接下来会有独立融资。
Joe Zhou:除了日本,还有其他国家吗?
翁晓奇:我想先把这两个样本先打好,打好之后,再来决策哪些市场优先复制。
Joe Zhou:新火和 BitTrade 两家是分开的吗?
翁晓奇:相对分开,经营是分开的。
Joe Zhou:新火和 BitTrade 现在 一共多少人?
翁晓奇:我们对于成本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两个加起来现在大概 160 号人左右。
Joe Zhou:新火会和 BitTrade 这两家公司会有什么联动吗?
翁晓奇:最近香港刚披露了允许全球交易所的 order book 的合并,就是流动性汇聚,会利好于这些有全球交易所的机构,也就说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日本香港还有未来其他站点的流动性聚合,这样这些站点流动性都会很好。
Joe Zhou:order book 政策出来之后,会如何影响香港加密市场?
翁晓奇:比如香港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在各地拿到牌照,但之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性是分开的,现在你可以把日本的 order book 挂到香港来,香港的 order book 挂到新加坡,把各个市场流动性做起来,流动性全汇聚在一起。这样比原来单站要来的好。
Joe Zhou:新火、BitTrade、Avenir Capital......这个矩阵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可以讲讲你们的战略吗?
翁晓奇:我们发布了一整套的战略矩阵,除了香港的私行,还有新火日本。新火日本已经表现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态势。我们日本的交易所叫 BitTrade,在 Coingecko 的排行是日本第五,而且历史总上币量排名第一,关键是它已经实现盈利了,截止今年 Q3,一共有 18.7 亿日元( 约 8976 万元 )的营收,盈利了 6.63 亿日元( 约 3024 万元)。
Joe Zhou:为什么要去日本做交易所,而不是香港?
翁晓奇:因为日本是大市场,有 1.2 亿人口,它适合做交易所。
所以我们未来的市场战略就是日本这样的覆盖大人口基数的市场,然后像香港的,我们的私行,覆盖资金密集型的市场,两套打法,不会在所有地方都无差异化的搞交易所,因为没有意义。当然我们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模式,更轻量化的,比如 DAT。
其实 DAT 和 ETF 都是小型交易所了,从资金的净流入角度讲,美国 ETF 已经超过币安了,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交易所。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讲,DAT 又是单币种的特色交易所,比如 Micro Strategy。交易所还是重了,但是买个股,顺畅的把资金挪过来,通过一个 DAT 就可以布局某一个币种。
Joe Zhou:你们会布局香港的 DAT ?
翁晓奇:不是香港的,可能更多是美国的。因为整个香港整个环境还不支持 DAT。但是我觉得未来每个重要的资本市场,比如日经、港股都会有相应的 DAT,只不过落地的时间或早或晚。香港实际上也有。
Joe Zhou:现在香港有哪些 DAT 公司 ?
翁晓奇:比如博雅、华检医疗,都是已经明牌的。
Joe Zhou:你们准备动用自有资金吗 ?
翁晓奇:我们是发起方之一,这也是我们的战略。DAT 一定是一个大市场。我们会去做一个 DAT 驱动的发行、托管、资管一体化。我们发起一个 DAT,然后吸引其他一些发行方共同发起。之后这些 DAT 上市公司,买了以太坊后还需要做托管、staking、做币本位的增值保值,这些委托新火来做。所以我们的资金管理规模一下子会上台阶。我们有自营的 DAT,也有和其他 DAT 的合作,整体上是通过我们的资产托管能力和资管能力来帮助他们建立币本位的保值和生息的产品。
Joe Zhou:DAT 你们用自有资金?还是客户的资金去买?
翁晓奇:都有。
Joe Zhou:DAT 的资金来源还是多种多样的。
翁晓奇:对,有自己的,有自营的,有市场上募的,也有股民的参与。
Joe Zhou:但它没有实际的业务。
翁晓奇:它就是囤币,越精炼越好。越精炼意味着它越接近这个市场,越接近比特币或以太坊的价值。
Joe Zhou:听说新火科技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英文名?
翁晓奇:Bitfire,这是一个新的品牌,以前叫新火科技控股,现在我们会升级为新火集团。Bitfire 是我们的英文名。我们还买了这个域名 Bitfire.com。
Joe Zhou:一个很 Web3 Native 的名字,花了多少钱?
翁晓奇:几十万 U 。
Joe Zhou:从哪里买的?
翁晓奇:在一个欧美的域名商的手上,这是一个非常老的域名,1996 年的。
Joe Zhou:这个域名之前被用过吗?
翁晓奇:一直没用。
Joe Zhou:到现在快 29 年了?
翁晓奇:对,这个域名马上到而立之年了。
Joe Zhou:Bitfire 这个英文名起初是怎么起的?
翁晓奇:因为有火,然后赶上九紫离火运(笑),我想这个名字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Joe Zhou:那这个 Logo ?
翁晓奇:这是我们自己想的,原来火币的 Logo 是一个火苗,火苗的下面还有一块。现在等于那块卖了,但这个火苗长得更大了(笑)。
Joe Zhou:背景是金色的?
翁晓奇:对,整体上的风格是黑金。
Joe Zhou:新火,为什么把自己定位改为私行?
翁晓奇:因为此前这些业务没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没有人把这些业务串起来,让大家知道是什么。我们开始提出私行级管家后,业务就容易得到一个好的发展。
香港是资本密集,而不是人口密集。资本密集意味着金融机构多,高净值人群多,但之前这类群体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服务,是一个空白。所以我们觉得推出私行级管家服务是在香港最有市场和最有性价比的,也是最符合这个市场特性和要求的。
我平时有很多社交活动,观察到很多香港金融机构和高净值个人,他们都会有很大的困惑,币是什么?没有人讲清楚过。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是买还是卖?在什么点位买?买完后怎么安全的存储?存储好后能不能生息?就像在银行做存储,每年有年化收益。以及能不能传给下一代?这些问题是过去的业态没有人去给他们解决的。
Joe Zhou:对,现在我感觉定位明晰很多,以前我对新火的印象是一家加密托管公司。
翁晓奇:我们把托管的业务砍了。现在机构开户数增长了 8 倍。
Joe Zhou:哪一段时间增长了 8 倍 ?
翁晓奇:接手到现在干了两个月,机构客户增长了这么多。我接手时,新火的资管规模是 4000 万美元左右,在香港金融科技周前后达到 3 亿美金以上。清晰的市场定位对刺激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大家知道你干什么了,才会一起跟着你一起去干。这个定位目前来说是成功的。
Joe Zhou:你们怎么吸引用户的?
翁晓奇:比如我们开户,有专人有服务管家帮客户去开户,我们有很好的研报,每天帮客户总结归纳,教他怎么看待市场,就像有一个专家每天在他耳边教他。我们也采访了很多高净值人群。我们每一个客户都有专属的客户群。管家可以帮他生成订单,他只要打开 APP,授权一下就行。看到这个交易,点确认,按一个指纹就可以了。把所有复杂的事情我们都做完了。为这些高净值的人群提供大额的透明的出入金合规的银行渠道。这个都是他们比较刚需的。
一系列的资管矩阵,来服务它的各种资管的需求,还可以传承,用币来设置家族信托,甚至设置遗嘱,我们都支持,这是很独创的。从这张图就看到了从管家式开户,交易、托管、资管、投行、信托一站式帮机构和富人群体一站式解决。
Joe Zhou:这些高净值的人群有哪些特点?
翁晓奇:他一般不自己操作,也用不明白钱包和私钥。现在有钱的人特点是过去的业务挣得钱,他们一般都有一定年纪了像很多香港很多家族掌舵人或者管理资产的人员都有一定年纪了,它没有很强的操作能力。一般交给助理去处理。
Joe Zhou:客户怎么用新火的产品?
翁晓奇:委托给我们的管家,我们的管家用一整套的金融服务来标准化的服务他。
Joe Zhou:一个管家会对接多少客户。
翁晓奇:目前我们接近 15 个管家,服务 100 多个客户。随着客户的增长,我们会不断扩大管家团队。
Joe Zhou:每个管家都会对 Crypto 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翁晓奇:经过我们一系列的上岗培训。首先招募的人就对 Crypto 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能比较好的引导客户。
Joe Zhou:你们是怎么触达到新的用户的?
翁晓奇:首先要有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定位和新的市场手段去获取。比如我们当时在 HashKey 时想吸引散户,那就主打社群,但做私行不一样,我们借用一些原有的销售网络,借用客户的人脉关系,然后用私行级的产品去服务。我们还会有一些精准的渠道,以教育先行,比如我们跟各种 MBA\EMBA 课程有合作,他们的客户群体天然也是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
「90% 以上的资产是 Crypto 」
Joe Zhou:方便透露你目前在哪些公司拥有股份吗?我记得你拥有 HSK 和新火科技的股份?还有其他家吗?
翁晓奇:股份的角度讲主要是这两家。币的部分,我主要持有头部的币种。
Joe Zhou:你买了哪些?
翁晓奇:主要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主,比较长期主义,拿着很少动。
Joe Zhou:有没有看一些新的币?
翁晓奇:没有。
Joe Zhou:你的个人资产中, Crypto 占比大吗?
翁晓奇:如果把这些股票也视为跟 Crypto 相关的资产的话,我个人资产里,Crypto 占 90% 以上。
Joe Zhou:就是相比房子、车子、黄金这种传统资产?
翁晓奇:对,90% 还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数字。
Joe Zhou:现在行业最大的黑天鹅有可能是什么?
翁晓奇:政客的操纵。政客在中间的操纵越来越多,无序涨跌和政客的操纵有关系,所以让很多人心生畏惧,这是行业很不好的一个情况。另外,被盗的事件不断发生,也对行业伤害很大。
Joe Zhou:你觉得现在到牛市尾声了吗?
翁晓奇:肯定不是尾声,因为降息才刚刚开始,通道才刚刚打开。降息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炒作期,在降息之前有很多机构在炒,降息开启的时候,等于利好兑现了,他们就离场了。但降息真正大的影响在于流动性的释放,这个还没来,随着降息降到一定程度,市场开始放水,这个可能会推高整个行情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及所谓的牛熊本身存不存在,现在也要打一个问号了。以前行业的驱动力主要是每四年一次的比特币减半。但现在四年周期看着是会被打破的,因为来自传统世界注入的影响越来越大了。牛熊不会和之前那样那么明显了。
Joe Zhou:未来三年,你觉得整个加密行业最值得关注的机会有哪些?
翁晓奇:稳定币还是值得期待的。我们作为 native 的人会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 17 年就玩的东西,到现在都 8 年了,我们都玩烂了,但没想到对传统行业的人士影响特别深远。因为他们看到全球还有几十亿的人还没有银行账户。这个一下把传统金融业颠覆了。
之前我们提过一个词叫:自银行,就跟自媒体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银行节点,我不需要通过银行才能实现资产的存储和转账。这对未来势必是一个颠覆。
我们预计到 2026 年会有 50% 的增长,推动稳定币到 5000 亿美元的市场,未来三年可能就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
还有一些新的点,比如说 x402,它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它因为成为 AI 结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稳定币的应用和转化。这个场景会建起来。
Joe Zhou:它能实际落地吗?
翁晓奇:会的。当然到底是哪条链会在 x402 上获得一个最大的红利。只要 AI 发展,x402 就会发展。它是 Crypto 和 AI 的双重概念,值得关注一下。
然后是 RWA、股票代币化,以及以太坊的 staking 的收益会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美债。行情好的时候,以太坊的 staking 的收益可以做到 7%、8%,而美债收益只有 4% 多。商业模式上,资产会往链上走,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还会继续迎来大的爆炸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