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把 BTC 持仓变成收益性资产,谁才能再次获得可持续溢价。
撰文:岳小鱼
近期,比特币财库公司的微策略要被踢出全球指数基金了。这意味着可能会有 88 亿美元的出逃,这将是对比特币价格的巨大打击。那么,比特币财库公司的未来到底在哪?DAT 模式的未来到底在哪?
DAT 模式不只是传统企业借钱买币这么简单,更关键的是,传统公司们的利益和这个代币的生态绑定起来了。
超过很多人的认知,其实已经有很多比特币财库公司已经在积极推进比特币生态建设了。主动构建比特币生态,目前少数还能重新点燃 DAT 公司市值溢价的可靠路径之一。在行情很差的时间点,这种方式甚至比愚蠢的囤积更多 BTC 更能创造可持续溢价。市场已经用真实资金投票证明了这一点。这里用表格列出了一些主流比特币财库公司的生态建设进展。

囤币的公司,只要 BTC 不涨、或者融资渠道被堵塞,CPS(补充比特币)就重新涨不动溢,价格必然归零。 做生态其实是给自己装上了第二台甚至第三台标题,得以补充、技术壁垒、新的增长叙述。
比如 Hut 8、Core Scientific、Bitdeer 把持有的 BTC+ 算力变成可出租给 OpenAI、xAI 等大模型公司的 HPC 资源,年化收益 8-15%,直接产生美元收益。 市场给的估值逻辑变成:BTC 持仓(1.0x)+ 增值收益(额外 0.5-1.0x 溢价)。
其实比特币生态依然支持新叙述,从最开始的序数协议到后边的比特币 Layer2、BTCFi 等。只要公司愿意投钱、投团队、投品牌,把自己变成这个新一轮的领头上市公司,散户和机构就愿意再给予 2-3 倍溢价,MARU 和区块链集团就是典型。
原来的逻辑:溢价 → 增发 → 买 BTC → 推高股价(封闭、反身性、极脆弱) 现在的逻辑:BTC 持仓 + 生态项目组合 + 外部开发者 / 资金流入 → 平台价值 →可持续溢价
现在市场越来越不相信简单囤币能维持溢价了。
真正能重新点燃 mNAV 的,只有把比特币从死黄金变成活生态的公司。谁先把 BTC 持仓变成收益性资产,谁才能再次获得可持续溢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