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WA 热潮中,为什么股票代币化是必须关注的方向?作为中介人、机构、普通投资者,涉足美股代币化市场意义何在?
撰文:沙俊、郭方昕
今年 6 月,Robinhood 宣布将向欧洲用户提供代币化美股与 ETF 交易,通过签订差价合约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一种类似 OTC 金融衍生品的产品服务。
今年 9 月,纳斯达克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提案,希望交易所能以代币形式公开发行证券,美股代币化的话题正式上了官方的牌桌。
10 月 29 日,素有「链上贝莱德」之称的 Ondo Finance 宣布其核心产品 Ondo Global Markets(Ondo GM)正式接入了 BNB Chain,首次把代币化股票与 ETF 大规模地引入了 BNB 的生态,掀起了美股代币化的一波新高潮。
在 RWA 热潮中,为什么股票代币化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方向?作为中介人、机构、普通投资者的各位,涉足美股代币化市场意义何在?买代币化股票等于买到股票本身吗,核心的区别在哪里?这种产品的合规边界在哪里?……

加密沙律今天将系统性地梳理一些关于股票代币化的重点问题,并从 Web3 律师的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信大家都能感知到,币圈这几个月并不太平。在经历了例如 1011 事件的大型清算后,投资者逐渐意识到,DeFi 现在有一个巨大的 BUG:产品做得越来越复杂,协议层层叠加,各种借贷、杠杆、套利、合约结构互相依赖,恨不得玩出花来。但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迅速传导至每一层,导致连环爆仓。而棘手的问题在于,市场很难提前判断哪一层会开始失控,来不及做出反应,一旦有危机出现,整体的流动性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枯竭。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在 DeFi 的资金也开始寻找一些有价值并且能平稳穿越周期的资产。
RWA 作为以现实资产为底层的代币化产品,天然符合上述要求。根据 rwa.xyz 网站的最新数据,截至今日,链上 RWA 资金已经超过 356 亿美元,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加密沙律团队也一直在 RWA 的实务前沿,能够最直观地感知到市场的温度。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观点始终是:RWA 还没到它爆发的好时候。
加密沙律认为,现阶段能够上链并具有收益价值的资产并不多,这里面有监管、技术、非标准化、流动性等多个维度的原因,很多需要自上而下地解决。因此,现在各大机构普遍都喜欢把现成的货币基金、债券等金融证券产品代币化包装一下试水,因为它们本身就在证券法、公司法框架下有明确的权利义务结构和清晰的法律定义,已经是一个高度标准化、合规化的「产品」了。
而股票,又是在金融产品中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的一种,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的同时,在 DeFi 场景中也更加容易被纳入抵押、借贷等链上应用。此外,成熟的股票市场具有相当可观的流动性,中介机构全面且成熟,具备大规模配置和即时交易的可行性。
至于美股,在美元霸权的客观现实之下,美股当然是全球最核心、最成熟、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类别。尤其是以「美股七姐妹」为代表的美股巨头,涨跌都影响着全美乃至全球的金融投资。况且美国又走在加密产业的前列,美股代币化的火热是应有之义。
我们以美股为例。如果从锚定逻辑、投资者权益等方面精准定义,美股代币化可以分出好几种主流模式。
最狭义的美股代币化,是纳斯达克向证监会提交提案,要求其同意在主市场以代币形式发行证券。需要明确的是,它并不是要求发行一种新的股票,而是希望可以使用两种形态发行同一支股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表示所有权和进行登记。唯一的区别就是 DTC(the Depository Trust Company)会依据用户的选择,来确定是否使用代币化方式进行结算与清算,过程中也不会对成交速度产生任何影响。
这是官方下场对美股代币化的定义,以这份提案的内容,很难说它真的会改变什么,就像是同一份外卖,从蓝骑士变成了黄骑士送达,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商家,同样的电瓶车。对于无法下载 APP 的人(不具备身份、地址、资金等条件的投资者)而言,还是点不着,吃不上这份外卖。
在这个「市场需求」之下,一批广义的美股代币化平台应运而生:
比如 Robinhood,向用户提供一种差价合约(CFD,Contract For Difference)的通证化形式。用户在平台上选择美国上市股票或上市 ETF 购买 Stock Token,每一个 Token 代表了相应的一股标的股票或单位,每签订一笔合约,平台会通过美方经济商 Alpaca 买入相应的美股。
又比如最近因为积分赛季计划火了一把的 MSX,也是靠订单流售卖(PFOF,Payment For Order Flow),就是把用户在链上的订单打包路由给链下做市商,做到以实时同步的价格购买美股,实现的目标是,只要拥有代币就可以获得相应股票分红。Robinhood 和 MSX 的本质都是一种金融衍生品,而非真正的股票。
虽然用户大多知道,加密沙律也必须再次明确提示,在这些平台上购买代币并不会享有实际的股东权利。但投资者们仍然趋之若鹜地想体验一下美股涨跌,在诱人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但这些广义的美股代币化一直面临着若干个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因为参与者不够多,有 KYC 的门槛,导致链上交易的买卖盘并不深,这个市场的流动性不够充足。也正因如此,投资人买卖代币时,价格可能会出现滑点问题,就是卖不到预期的价格。同时,从股票到代币化资产的转换涉及多个中间流程,甚至有多个参与方,手续费一高,铸造和赎回的摩擦成本又多,套利效率就比较差,至此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诸如此类的问题形成了早期美股代币化的典型痛点。
而最近,Ondo Finance 似乎提出了一个针对于此的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流动性问题,Ondo 的做法是,先自己从传统市场买入一堆真实股票,存放在持牌券商或者托管银行那里,这样用户下单后,就可以从真实的股票库存中划拨出等值的部分,在链上生成一份对应的代币给到用户,实现「即时」的目标。代币市场和美股市场的链路缩短,套利者能以低交易成本进入,代币价格的波动也更轻盈,确实解决了一部分流动性问题。
加密沙律认为,美股代币化的核心合规挑战集中在两个方面:
这两项监管认定几乎决定了代币化股票能否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合法存在」,也是各类平台设计商业与技术架构时最需谨慎权衡的部分。那么 Ondo Finance 是怎么达到合规性的呢?
首先,Ondo Finance 收购了 Oasis Pro,直接获得了包括美国 SEC 注册的 Broker-Dealer 经纪商牌照、ATS(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替代交易系统牌照、Transfer Agent 股权代理牌照,意味着它可以合法持有真实股票,能做清算,能做托管,能做代币化,能做转让登记,有了充足的合规依据。
第二,Ondo Finance 背后都是大型的机构资金和顶级金融背景团队,大家经常说 Ondo Finance 是链上贝莱德,这是因为 Ondo 在链上扮演的角色和贝莱德在传统金融中的角色是相似的,同时他们的体量和资方背景也是差不多。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核心价值之一是发行安全、透明、规模巨大的基金和固定收益产品,比如美国国债 ETF、货币市场基金。而 Ondo Finance 一直在努力把国债和现金产品通过代币化搬到链上,包括 USDY(以短期美国国债、现金等价物(银行存款等)为底层资产的收益型「链上美元」)、OUSG(以 BlackRock 管理的短期美国国债 ETF 以及少量机构债券为底层资产的代币化短期国债基金)。
因此,Ondo Finance 有充分的实力和理由,将美股代币化提高一个台阶。美股代币化的出现,是加密金融与传统资本市场逐步融合的一个重要信号。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监管与金融基础设施重构的试验场。短期内,代币化股票仍处于探索阶段,合规路径和市场机制都在不断磨合;但从长期来看,谁能在合规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谁就有机会在下一轮资产上链浪潮中占据制高点。
在加密沙律看来,传统金融体系对于股票代币化普遍态度仍然是抵触的。这种抵触并不难理解:新模式过于「颠覆」,对既有金融秩序造成的冲击太大,监管框架目前也没能力跟上,一旦出现问题,谁来担责?但换个角度来看,股票代币化确实解决了一定痛点。从技术革新到市场实际反馈,它都清晰地回应了当下的真实需求,所以我们觉得,股票代币化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