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基础设施建设的模板不是政府主导,不是集中式,不需要 30 年的大型项目。
撰文:Skander Garroum
编译:Chopper,Foresight News
有一项数据可能会让你感到愤怒:撒哈拉以南非洲有 6 亿人缺乏可靠电力。这并非因为技术问题,也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而是向农村地区延伸电网的单位经济效益实在是太差了。
传统的发展模式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步,建设集中式发电站;第二步,铺设数百公里的输电线路;第三步,向数百万家庭供电;第四步,收取电费;第五步,永久维护整个系统。
这种模式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电气化进程中效果显著。当时劳动力廉价、材料有补贴,政府还能强制征用土地通行权。但如果你试图为一位年收入仅 600 美元、距离最近的柏油路有四个小时车程的农民供电,这种方法就不那么奏效了。
用数据说话:
因此,公用事业公司会做出任何理性主体都会做的事:在经济效益消失的地方停止建设,而这些地方恰恰是人口集中之地。
这是发展中地区 50 年来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正在推进电网延伸项目!」 实际意思是:电网延伸在经济上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我们必须这么说,才能继续获得捐赠资金。
与此同时,15 亿人将高达 10% 的收入花在煤油、柴油等污染性燃料上。他们要步行数小时给手机充电,无法冷藏药品或食物,孩子无法在天黑后学习,女性每天吸入的烹饪烟雾相当于两包香烟的危害。
当所有人都在争论上网电价补贴和大型太阳能电站时,太阳能成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变迁:
45 年间价格下跌 99.5%,堪称太阳能版的摩尔定律。更令人惊叹的是整套太阳能家庭系统的价格变化。
太阳能家庭系统演变:
电池成本也下降了 90%,逆变器变得廉价,LED 灯泡效率大幅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水平突飞猛进,非洲的物流也显著改善。
这些趋势在 2018-2020 年左右交汇,突然之间,离网太阳能的经济效益发生了彻底逆转,硬件问题被彻底解决。
但仍有一个巨大且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于日均收入 2 美元的人来说,120 美元的预付款太过昂贵。
而故事的精彩之处,恰恰从这里开始。
简短历史回顾:2007 年,肯尼亚电信公司 Safaricom 推出了移动支付平台 M-PESA,用户可通过短信转账。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它会失败:谁会用手机转账?
到 2025 年,70% 的肯尼亚人使用移动支付,不是作为银行的补充,而是替代银行。肯尼亚的人均移动支付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它的成功源于解决了真实痛点:肯尼亚人原本就通过非正式网络转账,而 M-PESA 让转账更廉价、更安全。
这一点至关重要:M-PESA 打造了近乎零交易成本的支付通道,意味着小额收款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
这彻底打破了融资模式的桎梏,催生了改变一切的 「按使用付费」(PAYG)模式。
这是整个变革的关键,让所有其他可能性成为现实。模式逻辑如下:
魔力在于:用户并非购买价值 1200 美元的太阳能系统,而是将每周 3-5 美元的煤油支出,替换为每天 0.21 美元的太阳能订阅服务(每周仅 1.5 美元,是煤油成本的一半)。不仅更便宜,还能提供更亮的照明、手机充电、收音机功能,且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违约率如何?90% 以上的用户按时续费。
原因很简单:这套资产真的有用,每天都能带来价值。否则,他们就只能回到黑暗中用煤油灯照明的时代,谁也不想那样。
这正是所有人都忽略的 「创新」:硬件降价让产品变得廉价,而 PAYG 模式让产品触手可及,移动支付则让 PAYG 模式具备经济可行性。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案例,看看这三者结合后产生的化学反应。
Sun King 公司 2023 年售出 2300 万件太阳能产品,服务于 42 个国家的 4000 万客户,并计划到 2026 年实现 5000 万件的销量目标。其产品范围涵盖手持式太阳能灯、多房间家用太阳能套装以及清洁的液化石油气灶具。
产品:
这是一个复利增长的护城河,每一次进步都让下一次更轻松。
非洲之外的人很少知道:Sun King 在其细分领域占据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它早已不是初创小公司,而是主导性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这相当于一家初创公司占据美国家庭太阳能市场的 50%,但它的影响力和总潜在市场(TAM)更大,因为没有现成的电网作为竞争对手。
如果说 Sun King 专注于照明和家庭电气化,SunCulture 则聚焦农业生产力提升,其数据更令人震撼。
核心问题:
SunCulture 的解决方案:
实际成效:
规模现状:
这不是慈善项目,而是一艘飞速发展的火箭。
现在,更精彩的部分来了:
还记得 SunCulture 的太阳能水泵取代了柴油水泵吗?每台水泵每年可减少 2.9 吨二氧化碳排放。
4.7 万台水泵 ×2.9 吨 / 台 = 每年 13.6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7 年累计减排超 300 万吨。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有人愿意为这些减排买单。
下面轮到碳信用额度登场了。SunCulture 是非洲首家获得 Verra(全球领先的碳标准组织)注册碳信用额度的太阳能灌溉公司。每减少 1 吨二氧化碳,可售出 15-30 美元(优质农业碳信用,而非不可靠的森林抵消额度)。
让我们再梳理一遍这个飞轮,这次加入碳信用额度的 「涡轮增压」:
更妙的是:有人愿意提前为碳信用买单。
英国国际投资公司与 SunCulture 率先推出 「碳支持设备融资」:提供 660 万美元资金,承担碳价格波动风险,SunCulture 获得前期资金,农民则能以低 25-40% 的价格购买水泵。
这才是应有的模式:原本是外部性的气候影响,如今变成了收入来源;北半球的碳问题,为南半球的能源获取提供了补贴。
碳信用机制将气候基础设施转化为一种资产类别,使其能够大规模融资。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市场为何高度集中?因为全产业链运营难度极大。你需要同时具备:
大多数公司能做到 2-3 点,而赢家能全部实现。
这构成了巨大的进入壁垒和长期护城河。新进入者不能仅靠更廉价的电池板立足,真正的护城河是全产业链执行能力。
我们来算一笔账,看看其潜力有多大:
这还仅仅是非洲,加上亚洲(10 亿无电人口),市场规模将超过 3000-5000 亿美元。
但关键在于:这一数字严重低估了其中的机会。太阳能系统只是特洛伊木马,真正的业务是与数亿用户建立的金融关系。
因为你实际构建的是一个数字基础设施层,能够支撑:
因此,真正的总潜在市场,是 6 亿即将步入中产阶级人群的全部消费支出。
让我们把视角拉远:当超过 1 亿人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电力,会发生什么?
这才是 21 世纪基础设施建设的模板:不是政府主导,不是集中式布局,不需要 30 年的大型项目。而是模块化、分布式、数字计量、远程监控、按使用付费融资、碳补贴支持,由私营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部署。
20 世纪基础设施模式:
21 世纪基础设施模式:
这将是未来的建设方式。
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首先要明确:这并非万能解决方案 —— 按使用付费太阳能适用于家庭和小农,不适用于工厂或重工业,也无法完全替代电网。
有趣的是,Sun King 现已开始在非洲本土生产设备,未来几年将减少 3 亿美元进口支出。
悲观情景值得关注,但我们更要探讨这种模式不仅成功、还能爆发式增长的场景。
太阳能电池板 45 年降价 99.5%,但这可能仅完成了一半进程。
当前现状:
未来趋势:
60 美元的入门级系统,将目标市场从 6 亿人扩大至 20 亿人。这不仅是为非洲农村电气化,更是为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东南亚、拉丁美洲的农村地区带来电力。
目前,这类公司的融资利率为 12-18%。如果发展金融机构真正履行职责,会发生什么?
理想情景:
带来的突破:
这与格莱珉银行验证小额信贷模式后发生的情况如出一辙,随后数十亿美元廉价资金涌入市场。
有一个关键因素被所有人低估:规模化的社会认同。
增长飞轮:
数据证明:
当一个地区 20-30% 的家庭拥有太阳能,它就会成为默认选择。你不是早期采用者,而是落后者。这正是手机在非洲的普及路径:临界点出现后,采用曲线呈指数级增长。
那些从未延伸到农村的电网,最终成了一种馈赠。当发展专家花 50 年争论如何将 20 世纪的基础设施延伸到非洲农村时,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非洲直接打造了 21 世纪的版本。
模块化、分布式、数字化,由使用者自主融资,由其减少的碳排放提供补贴。
太阳能朋克的未来并非科幻小说。它是 2300 万台太阳能系统,是 4000 万受益人口,更是当你摆脱过去的束缚时,基础设施建设应有的模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