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与区块链行业的关联,指出流动性扩张仍是主导因素,市场正从投机转向结构性整合,并探讨了通胀、衰退风
撰文:arndxt,独立研究员
编译:Luke,火星财经

流动性扩张依然是主导性的宏观变量。 经济衰退信号滞后;结构性通胀具有粘性。 政策利率高于中性水平,但低于紧缩阈值。 市场已为「软着陆」定价,但真正的调整是范式级别的——从廉价流动性转向可衡量的生产力。
「第二曲线」并非周期性的。 它是在真实约束(收益率、劳动力和信誉)下,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常态化。

新加坡 TOKEN2049 大会标志着市场从投机性扩张向结构性整合的转折点。 市场正在对风险进行重新定价,从「叙事驱动的流动性」转向「收入支撑的收益率」。
主要转变:

资产通胀反映的是货币贬值,而非有机增长。 当流动性扩张时,长久期资产(科技、AI、加密货币)表现优异。 当流动性收缩时,杠杆和估值则被压缩。

三大结构性驱动因素:
主流的衰退指标是回顾性的。 CPI、失业率和萨姆规则(Sahm Rule)都是在衰退开始后才对其进行确认。

解读:美国处于周期末期,而非衰退期。

软着陆的概率仍高于硬着陆的风险,但政策时机是制约因素。
领先指标:
商品通胀放缓已完成;服务业通胀和工资粘性目前将整体 CPI 锚定在 3% 附近。 自 1980 年代以来,这「最后一英里」是反通胀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
政策含义:

三大长期性的通胀锚点依然存在:
这些因素限制了美联储在没有更高的名义增长或更高的均衡通胀水平的情况下,实现政策正常化的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