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金融业务之一,但其底层技术却停留在半个世纪前,导致了三个核心痛点:高成本、低效率和繁琐性。这些问题是在跨境支付时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数字资产的跨境支付以高效、便捷、低成本,成为传统支付体系潜在的有力补充。
以数字资产为基础的支付金融(PayFi)能从概念走向实践,离不开两个关键要素的推动。首先是稳定币。比特币的初衷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但由于价格波动剧烈,它更像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资产,难以在日常支付中应用。稳定币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使价值交换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靠。全球稳定币流通量的迅速攀升,也印证了它正从一种辅助工具,逐步演变为全球价值交换的主流媒介之一。
其次是合规持牌平台。 数字资产支付要真正普及,就必须与全球现有金融体系无缝对接。在这个过程中,合规平台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基建工程师」角色。两年前,牌照尚属稀缺;但今天,牌照的价值已从「稀缺性」转向「制度对接能力」。
例如 OSL 集团,作为港股唯一上市且持牌合规的数字资产平台,伴随其上市地位的持续披露和监管问责,使其能满足机构的合规清单,更容易成为全球机构的合格对手方。其支付业务的快速增长,也证明了支付正在超越交易,成为更具韧性的驱动力。在 2025 年上半年,OSL 集团的支付业务已贡献了 5,590 万港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 28.6%。
星展银行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OSL 集团正从数字资产交易业务延伸至支付领域,并积极推动由本地走向全球的战略布局,旨在打造一个全面的数字资产生态。该行表示,OSL 集团拥有两大竞争优势,其一是公司为香港仅有的两家持牌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一,其二是其通过长期坚持高合规标准与先行者优势而建立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像 OSL 集团这样的行业第一梯队玩家积极布局数字资产支付行业并不意外。根据安永的预测,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290 万亿美元。麦肯锡的报告指出,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稳定币在汇款中的使用将占全球 200 万亿美元跨境支付的 3%。花旗银行亦预测,由稳定币驱动的支付将进一步颠覆传统银行系统,并预计在 2030 年分别达到基准情景下的 5% 和看涨情景下的 7%。
没有合规牌照,数字资产行业的支付业务在全球便难以落地。然而即便取得了牌照,要取得数字资产支付业务的真正竞争力,在于能否把这些分散的牌照点,整合为统一的支付网络。以 OSL 集团为例,花旗银行在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表示,OSL 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个数字资产的合规通道,以巩固其市场地位,其中公司正在收购的全球数字资产支付方案供应商 Banxa,将为 OSL 集团带来覆盖全球 10 个地区的逾 50 张合规牌照。
今年 10 月,OSL 集团旗下的其中一项支付业务品牌 OSL Pay 亦宣布,与 Banxa 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将依托两大核心优势:通过整合全球牌照资源,OSL Pay 将与 Banxa 共同构建一个全面且互补的全球合规支付网络,为机构业务的 Web3 支付需求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双方还将整合彼此强大的流动性池,通过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更优报价,提升交易成功率,并深化处理机构级大额交易的资金实力。
如果说牌照是支付业务的一张合规通行证,那么谁能充分利用扎实的牌照优势和深度的全球渠道,真正打造出具有广泛覆盖面、深度流动性和高效安全网的国际跨境支付平台,谁就将有机会在未来的数字资产支付的行业标准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尽管前景广阔,但数字资产的支付通往主流的道路也并非坦途。 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等数字资产支付的监管框架远未统一,各国要求各异,增加了运营成本和法律风险。Visa、Mastercard、花旗等传统金融和支付巨头迟早会全面切入,凭借其通道和客户优势迅速放大规模。加密原生企业必须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将合规身份和网络固化为行业标准,形成不可替代的护城河。
数字资产支付的未来并非要取代所有传统支付,而是要成为一个更优解,尤其是在高效率、低成本、全球化的价值转移领域。它的最终进化,或许是像互联网协议一样,变得「无形」。用户无需关心底层技术,他们只需享受即时、廉价、无国界的支付体验。这种变革将为全球商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并促进更广泛的金融包容性。它亦将降低跨境贸易的门槛,赋能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公司、中小企业、乃至个人创作者等。数字资产支付的崛起,正是 Web3 时代一部波澜壮阔的「金融进化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