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CEX 到 CeDeFi Binance 的链上「突围战」与野心
2025-09-11 17:55
蜂巢Tech
2025-09-11 17:55
蜂巢Tech
2025-09-11 17:5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Binance 打出 Alpha2.0、TGE、Booster 三大王牌实现了其链上市场份额的显著增长。


撰文:凯尔


中心化交易所(CEX)们对链上交易市场的争夺步入深水区。


近日,OKX、Binance 相继针对钱包端交易市场推出返佣计划,发动社区力量为各自链上市场吸引增量。


CEX 对链上市场的筹谋由来已久。不仅纷纷下场「造链」,OKX、Binance 等平台干脆将钱包这个 Web3 入口直接搬到了交易所 APP 中,意在构建「CeFi(中心化金融)+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生态闭环。


新的市场格局下,Binance 正走出一条独特的融合之路,沿承其创始人赵长鹏(CZ)在 2020 年首提的「CeDeFi」概念,Binance 不只寻求 CeFi 与 DeFi 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技术整合和生态协同,模糊二者的边界,让用户无感地踏入链上世界。


Binance Alpha 2.0 实现的「账户融合」是 CeDeFi 的具象诠释。用户可用 CEX 账户余额交易链上资产的混合架构设计,大幅降低用户进入 Web3 的门槛。叠加 Binance 的多重生态激励活动,Binance 钱包交易量市场份额一度跃居 90% 以上。


CeDeFi 的战略实践成为 Binance 在新竞争格局下的制胜利器,它更深层的意义是为加密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一条打破 CEX 与 DEX 的壁垒的融合之路,勾勒出未来数字金融一体化基建的雏形。


链上战争加剧


9 月 1 日,Binance 推出了网页版钱包返佣计划,提供至高 80% 比例的手续费返佣。就在数日前的 8 月 25 日,OKX 宣布对旗下 DEX 聚合器部分币对交易收取「UI 服务费」,同时上线邀请返佣计划。


两大 CEX 巨头几乎同时加码链上交易市场,弥漫出一股火药味,宣告交易所业态正式从单纯的 CEX 内卷,蔓延至更广袤的链上世界。


事实上,从 2020 年 Binance 推出 BNB Chain 前身 Binance Smart Chain 以来,交易所们针对链上生态的军备竞赛就已经开始。紧随其后,OKX、Coinbase 等交易所纷纷推出旗下区块链,踏足链上建设。


当时,Binance 创始人 CZ 曾大胆预言,「DEX 的交易量将在未来 3-5 年内超越 CEX。」尽管后来他延长了时间线,但核心判断从未动摇:去中心化交易是不可逆的终极趋势。


以 Uniswap 为代表的 DEX 协议爆发,一定程度印证了 CZ 的判断。2023 年 3 月,Uniswap 以单月 730 亿美元的交易量历史性地超越 CEX 巨头 Coinbase 的 490 亿美元,给 CEX 们带来震撼的同时,显现出 DEX 非凡的商业价值和潜力。


时至今日,DEX 市场份额仍在持续攀升。The Block 数据显示,从 2020 年到 2025 年,DEX 现货交易量相对于 CEX 的占比实现了从个位数到超过 25% 的显著跨越。标志着加密交易市场从完全由 CEX 主导,逐渐向 CEX 与 DEX 并存且后者份额持续增长的新格局演变。


无论是传统对手的内卷还是 DEX 异军突起的压力,CEX 们奔赴链上战场开启新的争锋已成为一种必然。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类似于 AI Agent 代币浪潮在链上爆发,用户资产从交易所外流至链上,也加剧着 CEX 们的紧迫感。囿于法律审查、风险管控或区域合规性等限制,CEX 往往无法第一时间上线热门链上代币,这让它们不仅付出了机会成本,加密生态话语权也受到挑战。


对于 CEX 们而言,大力开辟链上市场,不仅关乎具有潜在增长空间的交易手续费收入,也意味着对用户资产沉淀和链上生态控制权的掌控。


但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与自由开放的链上世界间似乎总隔着一道藩篱。尤其是链上操作的复杂性,构成了用户入场的高门槛,CEX 如何破局成为核心挑战。而近期 Binance 钱包的快速崛起,给行业提供了一种解题方案。


Binance 钱包突围


交易所的链上之争,本质上是 Web3 入口之争,链上钱包成为新竞争格局下的「命门」。


将钱包引入交易所 APP,Binance 并不是最早的一个,甚至初代钱包因功能简陋、卡顿备受吐槽。密集的批评声传到 Binance 联合创始人何一的耳朵里,她给出了「立正挨打,回炉重铸」的回应。内部此后经历了何等力度的整改外界不得而知,但进入 2025 年,批评声明显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何一在社交媒体密集地奔走相告:「试试币安钱包」。


早期产品力不足,短暂拖慢了 Binance 的脚步,问题如今已得到解决。资深链上玩家「青鸟」表示,Binance 钱包从流畅度、交易体验、功能丰富度等方面已然能满足大部分需求,同时,采用 MPC 技术无须用户自托管资产的无私钥钱包,降低了新手用户进入 Web3 的门槛,为 Binance 钱包的爆发做好了铺垫。


青鸟口中的「爆发」是一种普遍性的感知。今年以来,一场精心策划的「闪电战」由 Binance 打响,Alpha2.0、TGE(代币生成事件)和 Booster 任务激励活动构成了三张王牌,吸引大量用户首次踏足链上世界。


3 月底,Binance Alpha 升级为 Binance Alpha2.0,将 Alpha 板块直接集成到交易所主站中。相比 1.0 版本只能通过 Binance 钱包访问 Alpha 代币不同,升级后用户可直接用交易所里的资金交易 Alpha 代币。这是 Binance 首次用技术手段,直接打破 CEX 和 DEX 界限的重要尝试。


紧随其后,Binance 推出了规模化的代币激励活动。它创造性地引入 Alpha 积分机制,循环统计过去 15 天周期内用户 Alpha 代币交易量以及「平台端 + 钱包端」沉淀资产余额,为用户发放积分。Alpha 积分是用户获取 Alpha 项目代币空投奖励、低成本参与 TGE 以及 Booster 奖励任务的资格和「通货」。用户想要最大化获取奖励,需要持续在 Binance 交易所和链上钱包存放资产并尽可能多地增加代币交易量。


一系列代币激励活动产生的财富效应,成为吸引用户的最佳手段。据统计,在早期 TGE 活动中,用户参与 Myshell、Particle、KiloEx 等项目的代币认购,峰值回报率高达 1130%~3412%。


截至 9 月 3 日,Binance 已发放了 120 个 Alpha 项目空投、举行了 40 场 TGE 活动,尽管随着参与人数增多,平均回报率有所降低,但至今多数激励活动仍可稳定提供数十美元至上百美元的收益。据 Binance Wallet 发布的数据,部分项目上线 Alpha 后表现格外亮眼,如用户获得的 MYX、M、AIOT 等代币激励,按照峰值价格计算,收益额分别达到了 9053.48U、2114.95U 及 1051.19U。 


Binance Alpha 代币收益排行榜


Binance 钱包主页上线的 Booster 板块,也变革了以往用户「盲撸」空投的逻辑,用户通过 Booster 页面完成项目方发布的特定交互任务,可获得确定性的代币奖励。此前用户在 Booster 板块参与 XNY、BAS、TREE 等项目各阶段激励任务,已获得了 40U 至 100U 的收益。当前,仍有多个项目任务在进行中,不仅吸引越来越多所内用户踏足链上钱包,也让用户们在任务过程中学习到 Web3 操作知识。数据显示,近期参与 Booster 任务活动的用户量稳定在 7 万人左右。


部分 Booster 任务活动收益情况


而登陆 Booster 的项目方普遍收获了真实的用户和快速的业务增长。以链上流动性协议 Mitosis 为例,根据 DeFiLlama 的数据,Mitosis 上线 Booster 后,协议 TVL(总锁仓价值)从此前的不到 80M 迅速增长至 300M 上方,参与用户超过 9 万人。诸如 Hemi、Treehouse 等协议也通过 Booster 实现了用户和 TVL 的显著增加。


Mitosis 登陆 Booster 后协议 TVL 大幅增长


「账户融合」的初步尝试,以及众多激励手段,让 Binance 钱包迎来爆发。根据 Dune 的数据,Binance 钱包在 6 月 8 日创下了单日链上交易量 125 亿美元的纪录,占据了当日主流钱包 92.1% 的市场份额。目前,Binance 钱包周交易量市场份额稳定保持在 90% 以上,周活跃用户量从年初的 9 万人增长至 18 万人上下,Binance alpha 2.0 的每日交易量稳定在 3.8B 左右。


CeDeFi 引领新范式


Binance 链上生态现象级爆发,为行业提供一个可供研究的样板。其成功路径是否能够复制?


在这点上,不容忽视的是,Binance 作为头部交易平台显著的品牌、流量及生态资源优势。


对于众多项目方而言,借由 Binance Alpha、TGE 和 Booster 板块,可获得强大的流量曝光和启动平台,甚至有机会登陆 Binance 主站和合约市场。据统计,Binance Alpha 上线项目中,有 177 个代币开展了空投、TGE、Booster 活动,其中 26 个上线主站现货市场,77 个在 Binance 合约市场上市。


无论是明面上的流量加持还是上市 Binance 主站的潜在可能性,都对项目方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也是 Binance 能够长期持续联合项目方开展代币激励活动的关键因素。


而在用户端,Binance 本身拥有超 2.8 亿注册用户的储备以及长久的信誉积淀,当其通过 Alpha 空投等活动带来早期参与机会和收益激励时,可轻易吸引大量的用户参与,并在社交媒体形成口碑传播,收获更多增量用户。


用户参与度提升,进而给项目方带来更多曝光度,由此实现生态正循环,是 Binance 玩转 Alpha 的精妙所在。细究之下,Binance 的核心壁垒并非单纯的钱包产品,而是将 CEX 的海量用户、深厚项目池与 BNB Chain 生态资源无缝导入链上的能力。这一高度整合的体系,是单一钱包、中小所及 DEX 协议难以实现的,也是 Binance 在链上战场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 Binance 的「大所」玩法难以简单复制,但在 CeDeFi 的实践上,它却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思索的发展启示。


通过 Alpha2.0,Binance 已验证了「融合账户」体系的有效性。凭借「链上交易,CEX 清结算」的混合架构,用户可无感穿梭于 CEX 与链上之间,实现资产的无缝流通。这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弥合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之间的差距,提高了用户的流动性、资本效率和可访问性。无疑能够加快 Web3 用户的增长,并为连接传统金融数字化打下基础。


在行业向 CeDeFi 探索的趋势下,更大的想象空间也随之浮现。


加密世界现有的 Crypto 资产体系之外,还有规模更庞大的数字资产品类等待挖掘——RWA 及未来资产被视为下一个行业重要增长点,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传统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尽管目前 RWA 的普及仍面临合规方面的重重挑战,但美国、中国香港等监管部门对合规稳定币的认可及探索,已初步打开了传统金融资产与数字经济之间连接的轨道。


在 CZ 看来,未来的交易所应该实现对全球各类资产的统一交易,无论是一栋大楼、一位明星的未来 IP 收益权,甚至个人身价,都可以在同一市场完成流通。这样不仅能最大化流动性,也能让价格发现机制更高效。


而实现这样的愿景,打破 CEX 和 DEX 之间的屏障是必经之路。Binance 的实践表明,未来的竞争不再是 CEX 与 DEX 的割裂对立,而是谁更能高效融合、无缝连接。它为整个行业提供了 CeDeFi 的一种可行路径,也预示着加密金融基础设施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相关Wiki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蜂巢Tech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