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 数据又暴雷?!抄底时机要来了...
2025-08-14 21:09
昨晚,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端上了一份“热腾腾”的 7 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结果辣到市场眼泪都掉下来。环比 +0.9%,同比 +3.3%,直接碾压市场那可怜的 +0.2% 预期。核心 P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样是 +0.9%,一副“我就是要涨”的气势。- 全市场市值蒸发约 5%,杠杆盘爆掉 3.26 亿美元
这波反应可不是“脾气大”,而是因为币圈和宏观经济的血脉绑定已经越来越紧了。PPI 是生产端的通胀温度计,这次温度飙高,说明企业成本在发烧。企业成本上去了,最终会传导到消费端,让 CPI 也跟着受压。消费者买单,意味着美联储在抗通胀这条路上不能松脚。原本市场上还有人 YY “直接砍 50 个基点”,现在 PPI 这记闷棍下去,多数机构认为 9 月降息 25bp 已经算是给市场面子了。在 Polymarket 上,9 月概率一下子从上周的 85% 降到了现在的 75%。市场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PPI 公布后,美股期指迅速回落,美元走强,美债收益率小幅抬头,给了风险资产一记闷拳。不过,PPI 和非农不太一样——它的采样更直接,企业报价、行业价格清单一条条往上报,统计口子相对死板,要想魔改难度大,还得在统计说明里写明。换句话说,这次的 PPI,大概率是真辣,不是加了“调味剂”的假辣。即便换了掌门,统计团队的职业流程还在,结果就是该多少就是多少。PPI 这颗“通胀手榴弹”丢下来,币圈立刻趴地抱头——这不是因为大家玻璃心,而是因为宏观和币圈的神经已经绑到一根线上。美联储一个眼神,可能比任何链上利好都更快改变行情走向。在这个“数据即行情”的时代,盯紧经济数据,可能比盯盘还重要。宏观数据不是币圈的背景音,而是交易的节拍器。“行情是美联储给的,K 线是数据画的,韭菜是自己割的。”不过这很正常,9 月底才降息,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