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2046 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文化艺术节,融合了数字艺术、社群仪式和技术。艺术节以海外华人群体的生活经验为根基,通过实验性的形式与协作性的实践,重新思考东方文化与未来的关系。我们不复制过去,而是在科技创新与艺术感知之间架起桥梁,构建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受德勒兹与瓜塔里的「根茎」(rhizome) 概念启发,EAST2046 展开为一个去多节点的文化网络——开放、非等级、持续生长。我们的网络由协作的能量驱动,以公共空间为场域,每一个事件都是文化生成网络中的创意节点。移民社群的社会网络构成了这张文化建筑的骨架。我们不仅激活这些网络作为观众,更邀请他们作为共创者,参与主办分会场,承担策展角色,从零开始塑造现场体验。首届 EAST2046 于伦敦市中心启动,设有主会场与多个由本地移民社群承办的分会场,涵盖展览、表演、音乐、装置、市集、对谈与互动体验等 10–15 场活动。我们也将公共空间视为重要的“现场”之一,借鉴法国哲学家列菲伏尔提出的“城市权利”概念——即城市空间应由其居民共同塑造与重新主张。我们强调共创式参与。通过数字和空间介入——包括沉浸式装置、交互式 AI、实验声音和文化驱动的实验室——我们激活公共空间,重新激活散居社群的文化叙事。我们的目标不是举办一个静态的活动,而是提出一种文化生成的“协议”,同时构建一个由社群驱动的文化基础设施原型。706 青年空间作为给青年人提供思想和身体栖息之地的重要华语空间,是 EAST2046 科技艺术节的重要伙伴。706 的精神也给 EAST2046 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我们建立网络、多点链接、开放协作。从某种程度来说,EAST2046 和 706 有着契合的气质。这一次,EAST2046 和 706 伦敦合作,在 8 月 19 日到 8 月 24 日之间展开一系列的公共活动。其中也包括和其他例如通往 AGI 之路等社群的合作。这一周,我们想和你在城市的缝隙里相遇,慢慢把“在他乡”的心事化成可以被看见、被拥抱的空间。8/19,我们在布卢姆斯伯里边走边听,循着楼房与街名,追索一代代国际学生的脚步与城市变迁;8/22,和 706 等社群的代表和主理人们坐下来谈谈 AI/Web3 时代怎样把人真正连在一起——不靠口号,靠方法、工具和彼此托举;8/23,我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在草地上围坐,试着重新想象“家庭”和“关系”的模样,也给还没被命名的生活一处落脚点;8/24,走进北伦敦的一家中餐外卖店,三杯茶把记忆与地理串起来,我们一起把“移民美食地图”贴在墙上,让味道成为方向。傍晚的气功把身体安放回当下,随后在东伦敦的城市漫步里,从米粉馆到港风小吧、从玩具店到画廊与隐秘茶馆,东伦敦现在也是新的中国城,重新开始书写新一代东亚和东南亚移民的故事。感谢 706 伦敦与所有伙伴的同行——如果你也正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就来吧。在他乡,不管在边缘还是在中心,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空间和声音。01: 漫游布卢姆斯伯里 Bloomsbury:
多重时空中的国际学生与思想流变
Bloomsbury, 见面地址为 UCL Main Quad, Gower Sthttps://www.eventbrite.co.uk/e/1560319310059?aff=oddtdtcreator
布卢姆斯伯里,作为艺术先锋主义、乔治时代联排屋和大学机构的代名词,为知识生产、文化活动、建筑设计与土地利用及城市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典型的案例研究。从威廉·威金斯、查尔斯·霍尔登到丹尼斯·拉斯登,这些城市规划大师曾为托马斯·库比特委托的住宅区设计了充满想象力的方案,但最终未能实现。多重的建筑风格见证了不同时空中不同族群国际学生的流动与活动。当下亚洲留学生的身影背后,是过去学生曾奔波求学的身影。此次步行导览将带领游客探索布卢姆斯伯里多元建筑风格背后的历史层叠。我们将揭示大学区域变迁与 19 世纪移民故事、海外学者经历、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的隐秘关联。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博士在读,主要研究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治理和粗野主义建筑。在伦敦大学学院任近代英国史和大学史助教、研究助理。长期关注 20 世纪英国史、中国史和国际学生流动。撰文和翻译见《Urban History》《Art Ba Ba》《实验主义治理》《财新》等媒体和刊物平台。混凝土爱好者。人文社科公众号“波托马克和春天”撰稿人。02:AI/Web3 时代的社群建设:
与通往 AGI 之路、706 伦敦、中英人工智能协会、LLMQuant和 SmallWOD 对话
https://www.eventbrite.co.uk/e/1574571990209?aff=oddtdtcreator
随着人工智能和Web3 的发展,社区正在成为连接人、项目和价值的新方式。本次分享会由 EAST2046、中英人工智能协会、LLMQuant、Way to AGI 开源社区、草根 706 青年社区和知乎旗下“实干家”链接社群 app SmallWOD 联合发起,聚集了来自研究、技术、社群和创业领域的实践者。我们将在两个小时内,通过闪电演讲、小组讨论和动手练习,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怎样围绕 AI/Web3 项目建立有韧性、有价值观的社区?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治理方式?怎样让研究者、创客、学生、创始人、侨民和本地城市之间真正合作起来?欢迎你带着项目或想法来参与:你可以在 SmallWOD 的“实干诊所”测试点子,通过 Way to AGI 获取操作指南,和 CBAIA 的导师,跟 706 青年社区的社区构建者交流。你将带走一份共享的联系人清单、一套可执行的行动建议,以及一条更清晰的社区发展路径——不是热闹,而是实在。尹莹是开源知识库 - 通往 AGI 之路 waytoagi.com - 的核心共创者与认证讲师、视频学社主理人、AI 工具测评专家。她拥有 10 年+互联网产品经理经验,现专注 AIGC 工具研发与应用,其 AI 教程全网浏览量累计破 1000 万,长期致力于用浅显方式讲清复杂技术。作为 AIGC 实战派,作品登上央视等主流平台;在北京国际电影节 AIGC 电影单元获“最佳视效奖”,并于戛纳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国际峰会获第二名。共创短片《神行纪》入选 Project Odyssey TOP50,并被多平台收录为 11 个国家的 32 部 AI 核心影片之一;《众神之战》等作品在海内外展映。她是海螺、Vidu、PixVerse 等平台认证创作者,参与即梦、豆包、可灵、海螺、Vidu、Manus、Lovart、腾讯混元、阿里、飞书、纳米 AI 等多款产品内测;著有《AI 绘画极简入门与应用》《AI 小探险家》。曾连任 AI 春晚品宣与视频统筹,其共创《千里江山颂》入选 2025 年观众最喜爱的 AI 音乐春晚节目 Top10;绘画作品亮相 2025 FIRST 青年电影展。文婷是新兴海外社区平台SmallWOD 在伦敦的主理人。曾经的她毕业于南加大经济系,参与撰写我国首例在互联网平台反不正当竞争诉讼案中提交的经济学分析报告,该案件也被列为 2018 年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之一;也曾为一家 AI 金融数据公司进行数据分析,为纳斯达克,标普等机构提供二级市场行业数据。现在的她致力于开拓用 AI 赋能的海外社区共建,SmallWOD 既是人们相遇时因奇妙巧合而发出的感叹“such a small world”,也代表这里是实干者们的家,WOD 即“world of doers”。“他乡遇故人,故人引新知”,在这样一个先锋务实理念下的社群构建中,SW 希望能够为文化,学术,商业与科技领域中的全球 doers 提供一个联结彼此,助力彼此,成就彼此的桥梁与平台。Raine 是706 伦敦主理人、EAST2046 联合发起人,同时是一位策展人和视觉艺术家。她专注于文化、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擅长以当代表达重塑传统叙事,打造具有未来感与跨文化深度的艺术体验。她曾在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地策划大型艺术科技项目与展览,包括米兰设计周与纽约设计周数字艺术展。孙傲然是「AIDE+」产品和生态社群的创始人。他是一位致力于将 AI 融合进设计思维,衔接商业创新与社会价值的创新创业者。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服务设计专业,聚焦于用户研究、战略分析与协同创新和 AI 能力的整合。其「AI 赋能设计工作坊」的成果被收录进英国导师的最新书籍。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首期期刊的受访嘉宾,发表了《AI 与设计边界探索》的文章。参与撰写《2025 年全球 AI 创造力报告》。作为清华设计研究院的特邀顾问和中国传媒大学特邀授课嘉宾。AIDE+ 生态社群是由来自中国、英国和欧洲的知名高校、企业的设计师、咨询师、开发者、高校老师组成的国际创新团队,通过自研的 AI 设计咨询 Agent 为创意需求的 B 端客户提供基于创新专家模型工具的 AI 创新咨询和 Agent 解决方案。用创造力思维和 AI 来改变未来!
毕司睿是 LLMQuant 联合创始人,毕业于剑桥大学 MPhil 金融经济,致力于 AI+Web3 工作。LLMQuant 是全球的开源社区,CBAIA 合作伙伴。LLMQuant 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大型语言模型技术深度融合到量化金融研究与实务中,推动投资决策的智能化与前沿化。社区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工程师与投资从业者,通过分享实用案例、协作开发代码、验证与落地人工智能和量化金融的解决方案,共同构建开放的知识与工具生态。其核心项目涵盖结构化、AI 可读的金融数据平台 LLMQuant Data,开源量化知识库 Quant-Wiki,以及能够将海量文献与市场信息转化为语义知识图谱的智能检索框架 QuantMind,等面向市场分析与策略回测的创新工具。无论是学术探索还是实盘部署,LLMQuant 都在努力为全球量化与 AI 社群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与资源支持。Victoria park / 或其他的场地(视天气而定)https://www.eventbrite.co.uk/e/1554244740859?aff=oddtdtcreator
在东亚文化中,家庭常被视为人生的起点与归宿。然而,这种“唯一正确”的家庭想象,是否限制了我们生活的可能性?在移民、性别平等、亲密关系多样化等社会变动中,新的家庭形式是否正在悄然生长?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参与者共同讨论:“如果我们可以重新想象 / 发明‘家庭’,那将是什么样子?”活动将邀请参与者与主持人一起以开放式对话与讨论为主要形式,结合现实经验与未来想象,重新理解“家”的意义和可能性。我们鼓励所有人带着故事与想象参与,共同构建属于 2046 年的多元家庭图谱。Victoria park / 或其他的场地(视天气而定)语言 Language
https://www.eventbrite.co.uk/e/1554244740859?aff=oddtdtcreator
在今天的主流文化中,亲密关系往往以异性恋、一夫一妻制的浪漫伴侣关系为模板,沿着“恋爱—结婚—育儿”的轨迹被理所当然地规划和期待。它也内含了许多性别脚本,对“亲密”该如何展开做出了很多看似自然的设定。即使在 LGBTQ+ 社群中,异性恋规范(heteronormativity)依然悄然存在。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亲密关系应该是某种样子:最好是一对一,彼此忠诚,步入婚姻,组建家庭。这样的亲密剧本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温暖而稳定,但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压抑,甚至无法安放真实的自己。也许,并不是我们不够好,而是这种“标准答案”本身并不适合所有人。《2046:想象新亲密关系》是一场在公园草地上进行的公开讨论活动,我们希望邀请你一起重新思考“亲密”的可能。伦敦大学学院(UCL)社会研究所社会学博士生,他目前的研究聚焦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职文化与行为的延续与变迁,关注家庭社会学、亲密关系、性别与质性研究方法。他关心日常生活实践与制度规范之间的张力,致力于营造一个更开放、多元、具反思性的对话空间。近年来,他积极组织跨学科和面向公众的社群活动,推动人们重新想象家庭、亲密与性别角色以及反思其他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生活中的他,普通话不太标准,炒菜还不错,擅长在各种地方躺着发呆。夏天喜欢在公园待着,冬天常去 Curzon 看电影,平时也会随手翻翻各类杂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媒介与传播系博士生,纪录片《人间世》分集导演。她的博士研究关注媒介化亲密与流量经济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用民族志的方法观察和记录草根青年们如何在流量的江湖里漂流、挣扎、博弈。她想了解:奇幻的“流量围猎”能否让我们重新思考结构性问题?数字媒介化的亲密关系实践是否会彻底改变我们对亲密的想象?在当下的社会大折叠中,她更关心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生活中她是一个含羞的街溜子,喜欢东摸摸西看看问十万个为什么。05: 中餐外卖店里的移民食物茶话会
(提供三种茶)
https://www.eventbrite.co.uk/e/1573528258379?aff=oddtdtcreator
中式外卖店是一个日常但又在英国东亚和东南亚移民历史里承载着移民生活记忆的空间。在移民迁徙的路途和对家乡的记忆中,食物和日常饮品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将在北伦敦的一家中式外卖店里开展一个有关饮食、移民和地理的半学术品茶会。在这里,我们将以三款茶饮开启一段跨文化的感官旅程:清感普洱、英式红茶与摩洛哥薄荷茶,三种风味交织出迁徙与融合的味觉隐喻。茶香之中,我们将共同思考“移民饮食”在我们的生活与研究中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是味觉的选择,更是身份、记忆与适应的体现。随后,我们将一起绘制一张“伦敦移民美食地图”——标注那些承载着故事的餐厅与菜肴,追溯移民者的迁徙轨迹与文化印记。活动结束时,你将带走:戚云亭,曾是跨国移民(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读了硕士和博士),现在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当一枚“青椒”。研究上,曾关注在新加坡的华裔“新移民”,目前关注中国海归,尤其关心移民的日常生活、身份认同和情感。自己的生活里热爱干饭,自己的研究也乐于剖析移民干饭——相关研究已发表于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和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Home。06: 公园气功与东伦敦“中国城”city walk
24.08 5:30pm -7:30pm (including a post-event after party drink)Meeting point: Spitalfields Markethttps://www.eventbrite.co.uk/e/when-the-old-meets-the-new-park-qigong-east-chinatown-walking-tour-tickets-1574343115639?aff=oddtdtcreator
东伦敦一直以来都是移民的聚集地。上世纪 70 年代,这里迎来了大批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移民。近年来,随着复兴浪潮的兴起,东伦敦也见证了新型华人商业的兴起。这些古老的习俗是如何融入东伦敦空间的新叙事的?我们将从 Spitalfields Market 开始探索,探访由华人及 ESEA 运营的场所:一家米粉馆、一家 50 年代香港风格的咖啡吧、一家玩具 / 收藏品专卖店、一家当代艺术画廊以及一家隐秘的茶馆。沿途,店主和从业者将分享移民如何在伦敦街头成为文化、手工艺和商业。我们之后会走进一个公园,在由“跨文化根源”(Intercultural Roots)国际艺术家引领的气功练习中体会大自然你以及气功这个中国古典传统养生练习。我们带着东亚和东南亚文化“古和今”之间的张力,走进即将开业的医药养生新式餐馆 Jiaonest,开启我们的 after party。在那里,我们会和年轻的老板娘聊她对中医、养生和 fine dining 之间的融合。本次活动欢迎所有对城市、身体和生活遗产感兴趣的人,并邀请您从零开始,畅想未来的东方叙事。- 公园气功和韵律练习引导人: Alex Boyd 博士及 Intercultural Roots 其他艺术家
Alex Boyd 博士拥有超过 25 年的专业经验,是一位多元化社区企业家,专注于应用生态具身文化。Alex 是国际戏剧研究联合会(IFTR)具身研究工作组的构想者和联合创始人,他也是该工作组的创始执行董事,并担任 Intercultural Roots 的执行主任。他从事气功练习和教学超过 30 年。他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戏剧与舞蹈系的荣誉研究员,也是 Cross Pollination Research 平台的核心成员。小廖是 EAST2046 的联合发起人。她是一位跨学科研究员,致力于连接科技与人文学科。目前,她任职于卡迪夫大学 Children’s Social C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是 Intercultural Roots 的 Trustee。她拥有 LSE 城市经济学博士后学位、UCL 住房研究博士学位以及剑桥大学的本科学位,并曾在圣保罗大学从事研究学习。她也是一名瑜伽老师,自 2022 年起在 Age UK 任教。她的研究和实践涉及城市探索、社区和文化创新。她定期在伦敦开展以城市复兴 / 绅士化为主题的徒步之旅,活动也曾在伦敦数据周上展出。Eulan 出生在伦敦,拥有香港和华人背景,目前是创意制作机构 ToandPartners 的负责人。ToandPartners 专注于推动文化合作,通过在奢侈品、金融、科技和房地产等领域的数字项目,搭建艺术与商业之间的桥梁。我们发起的地图项目“Foldthe.World”希望通过连接两点,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为此,我们在伦敦设立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东区唐人街”,并精选了 8 家具有代表性的华人企业,作为地图上的展示点,呈现出移民社群的活力与创造力。Jiaonest 是主厨 Hua Yang 发起的个人烹饪项目,灵感来自她的家乡重庆,以及她父母在传统中药铺中以宁静仪式感养育她的记忆。在 Jiaonest,食物不仅是滋养身体的工具,更是一种叙述方式、一种疗愈的媒介,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记录着她成长的土地和人生经历。她将药草、季节的节奏和川菜的精妙技艺重新演绎,用现代的方式呈现出食物带来的疗愈与连接。706 是中国最早的青年共享生活与社群空间之一,自2012 年创立以来,围绕文化、艺术、公益、科技等领域,通过“城市客厅”“流动客厅”“生活实验室”等多样公共空间形态,搭建青年交流、协作与共创的平台,鼓励人们在生活中探索并实践社会创新的可能性。
作为706 的海外节点,706 伦敦将艺术、科技、设计与公共文化相结合,打造跨领域对话与多元交流的公共场景,连接英国与国际创意社群,延续706“跨界连接、共创共生”的精神。
门不是固定的场,是打破墙面,链接附近的通路。在 706 的空间中,我们向外开门,在城市中造门,将人们聚集在门里,共同阅读,谈话,行走,歇栖,探索多元文化的生活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