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eb3 创业潮中,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延后 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时间,希望在产品更成熟、生态更完整时再发行代币。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没有代币可交易、无法靠“短期投机性”吸引注意的阶段,项目如何获取关注与用户?
冷启动失败,是许多项目折戟的第一步。本篇文章将围绕“如何在 TGE 前阶段打造市场声量”展开,深入解析可落地的内容策略、KOL 合作、社区运营与话题引导方法,帮助项目在“零代币”的情况下建立品牌认知、吸引早期支持者、铺设长期增长基础。即刻解锁营销秘籍!
项目初期最大的资源是“叙事”而非“币价”。通过清晰的愿景、鲜明的定位,将产品构想包装成吸引人的叙述,比单纯的技术白皮书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
Modular 链项目 Celestia 在无币阶段就通过“模块化未来”、“模块之间自由组合”等概念,吸引了大批关注;
DataFi 项目 DappOS 在早期通过强调“AI + 钱包自动化”概念,在多个活动中被大量讨论。
项目方应从用户视角重新组织语言,在内容中输出清晰的使命、解决方案、目标用户,并持续强化传播。
没有代币,不代表不能引导用户行为。此阶段可设计如:
测试网激励:鼓励用户使用 DApp 或测试交互,积累积分或任务记录;
积分系统:通过转发、注册、参与 AMA 等方式积累社区积分,为将来的空投预热;
Beta 用户反馈任务:以“贡献者”名义吸引早期支持者,提升社群参与度。
行为与认同感的绑定,远胜于空喊“敬请期待”的公告。
虽然没有币价可炒,但项目仍可通过结构化内容 + 分层 KOL 传播建立声量:
让头部 KOL 以“行业观点”视角引入项目:如技术潜力、趋势解读;
中腰部 KOL 则进行“实际参与分享”:测试体验、活动参与、社群点评;
配合 Twitter 抽奖、话题挑战(如 #TestnetHunt、#DePINWeek)等互动形式。
这类 KOL 配合传播不仅提升关注度,也为后续 TGE 奠定群众基础。
AMA 是“零币期”最实用的社群拓展手段,尤其适合东南亚、拉美、华语等强社群驱动市场。建议:
设计“全流程 AMA 节奏”:第一轮主题介绍 → 第二轮任务引导 → 后续社群运营承接;
结合本地 KOL 资源,覆盖区域性 Telegram、Discord 社区;
使用“AMA 积分”系统引导用户提前注册、参与、提问。
AMA 不仅是问答,更是品牌首次进入陌生市场的敲门砖。
TGE 前是内容红利期。无论是撰写教程、发布研究报告,或是参与热门话题讨论,项目方都应尽早占位:
Medium 博客发布开发日志、合作预告;
YouTube 通过 KOL 讲解技术设计、生态愿景;
CoinMarketCap / CoinGecko 社区持续发帖,建立“项目声线”。
内容输出是品牌塑造的过程,也能吸引早期支持者主动发声。
无需明示空投计划,也能通过精心设计的传播节点营造“参与就有可能”的氛围:
设置“清零排行榜”:强调早期用户记录与激励;
定期在社群内更新“成长进度条”;
KOL 内容中植入“是不是有空投的味道?”等话术,引导用户主动传播。
这些做法强化用户对项目未来价值的预期,间接转化为“代币上线前的用户资产”。
Web3 项目的冷启动不依赖于币价,而是依赖于认知建立 + 关系构建。在 TGE 前阶段,项目方应专注构建以下三点:
建立“认知锚点”:让用户记住你是谁、要解决什么问题;
搭建“传播网络”:通过 KOL、AMA 和内容形成多层次扩散渠道;
提供“行为场景”:让用户参与、互动、贡献并产生归属感。
代币只是兑现价值的媒介,而不是制造关注的唯一手段。** 越早把营销思维从“币”转向“人”,越能在 TGE 那一刻爆发最大势能。如需为项目制定 TGE 前的营销策略或寻找合适的中腰部 KOL 资源,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ChainPeak,我们已帮助多个无币项目提前获取全球关注与用户参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