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社区投票显示,WLFI 可交易提案支持率超 99.9%,而 KERNEL 最大涨幅超 30%,两个项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撰文:Nicky,ForesightNews
7 月 10 日,特朗普家族加密项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的官方页面显示,其代币可转移性提案的社区投票已进入最后阶段 — 支持率达 99.93%,反对率仅 0.07%,投票将于 7 月 17 日结束。若提案通过,WLFI 将正式启动「可转移性」。
今年 5 月 28 日,WLFI 宣布其 USD1 与 Kernel DAO 集成,成为一种可再质押的资产。这场合作的核心,是将稳定币从传统的「静态借贷工具」升级为「动态基础设施支持者」。对 WLFI 而言,这是其稳定币可为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经济安全保障;对 Kernel DAO 而言,则是一次验证其再质押模式可行性的关键机会。
受此消息影响,KERNEL 当天最大涨幅超 23%,随后从 0.206 美元一路下跌至 6 月 22 日的 0.0999 美元。截至发稿前, KERNEL 今天的价格已从上涨后的 0.146 美元回调至 0.115 美元附近,需注意投资风险。
WLFI 的 USD1 稳定币,此前主要作为其生态内的流通媒介存在。根据 WLFI 官方描述,此次与 Kernel DAO 的集成,允许用户将 USD1 质押至 Kernel 网络,使其成为「可再质押资产」 — 这部分资产不仅能为 Kernel 生态中的应用提供经济安全保障,还能同步获得 Kernel 积分作为奖励。
这一机制的本质,是将稳定币从「资金池中的闲置资产」转化为「支撑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能量单元』」。传统借贷模式下,稳定币的收益主要来自借款需求(年化收益约 2% - 4%),且资金被锁定,用途单一;而通过 Kernel DAO,USD1 的收益来源扩展至支持 Rollup 排序器、去中心化预言机、数据可用性网络等多类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运行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因此持有 USD1 的用户实际上成为了「分布式安全节点」,收益随需求增长而动态调整。
对用户而言,再质押的吸引力在于「收益升级」与「功能扩展」。再质押后的 USD1 保持了高流动性:用户可将其存入 Curve 等平台的稳定币池赚取额外收益,或作为抵押品参与借贷、结构化产品等策略。这意味着,USD1 的「工作模式」从「单一供电」升级为「多线协作」,支撑网络运行的同时,为用户带来了质押收益。
要理解 WLFI 为何选择与 Kernel DAO 合作,需先厘清 Kernel DAO 是什么。
Kernel DAO 是专注于再质押技术的 DeFi 协议,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再质押」模式激活存量资产的效用。所谓「再质押」,即用户将已质押的资产(如稳定币)再次投入去中心化网络,同时支持多个协议或基础设施,从而突破传统质押「资产锁定、收益单一」的限制。
Kernel DAO 的业务覆盖多条公链,核心产品包括:
这三款产品统一由 KERNEL 代币治理,早期支持者与生态参与者可通过质押或贡献获得激励。目前,KERNEL 代币已上线币安、Coinbase、Upbit(BTC/USDT 交易对)、Bithumb(韩元交易对)等主流交易所。
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 2025 年 7 月 10 日发稿前,Kernel DAO 的总锁仓量(TVL)达 14.7 亿美元,其中 Kernel 的 TVL 约为 1.32 亿美元。
尽管 WLFI 与 Kernel DAO 的合作被视为「稳定币再质押」的一次实验,但当前数据仍显稚嫩。据 Kernel 官网显示,截至今日,USD1 在 Kernel 的再质押总额仅为 6370 美元。这一数字在 Kernel DAO 的总锁仓量(TVL)14.7 亿美元、Kernel 的 TVL 1.32 亿美元的背景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小基数」也意味着增长潜力。从行业趋势看,稳定币的再质押模式正在崛起:传统借贷的低收益(3% APY)与再质押的高收益(约 5% APY,叠加流动性策略后可超 10%)形成鲜明对比,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关注「让稳定币参与基础设施支持」的新范式。
若 WLFI 的社区投票顺利通过,USD1 的「再质押入口」将进一步打通,推动更多用户从「持有」转向「参与」,或许未来 WLFI 也将加入再质押的行列,为 Kernel DAO 注入增量资金。
WLFI 与 Kernel DAO 的合作中,不仅是单一稳定币的功能升级,也是对稳定币价值的再赋能,其价值维度将被重新定义。传统稳定币的价值停留在「交易媒介」或「价值存储」,而再质押模式让它们成为「基础设施的共建者」 — 这或许是稳定币的「第二曲线」。
对投资者而言,Kernel DAO 的故事才刚刚开始:6370 美元的再质押量是起点而非终点,随着 WLFI 的推动,其增长空间值得关注。当然,风险同样存在 — 再质押依赖基础设施的稳定性,若验证节点故障或智能合约出现漏洞,可能影响收益甚至本金安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