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us 专访 | 创始人 Daniel 揭秘如何重构 AI 时代的信任机制?
2025-07-01 12:14
OpenBuild
2025-07-01 12:14
OpenBuild
2025-07-01 12:14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受访者: Daniel Marin,Nexus 创始人兼 CEO

采访及撰文: Alex,OpenBuild 内容团队


在 AI 算力不断膨胀、Web3 基础设施快速演进的当下,如何验证大规模计算的真实性,正成为全球数字系统所面临的核心挑战。Nexus 正在推动一项前沿探索 —— 构建一个人人可参与、全球协同运行的可验证计算网络,融合零知识虚拟机 zkVM 与分布式 prover 网络,打造一台无边界的「世界超级计算机」



在本期专访中,OpenBuild 对话 Nexus 创始人 Daniel Marin,深入探讨 Nexus 的创立初衷、可验证计算的未来路径,以及 zkVM、分布式计算与 AI 可信执行之间的深度耦合。他还分享了 Nexus 如何通过技术与生态的双重驱动,在不牺牲隐私的前提下,实现通用计算的高性能扩展。


嘉宾简介


Daniel Marin,Nexus 创始人兼 CEO,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2022 年创立 Nexus,立志构建一个「每个行为可验证、每个模型可审计、每次交互可验证」的数字世界。

他曾在 2018 和 2019 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中获得铜牌,并于 2025 年入选《福布斯》“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榜”。

Nexus 已完成 25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Pantera Capital、Lightspeed、Dragonfly Capital 等。



创立初衷:人人可用的可验证计算平台

OpenBuild: 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创立 Nexus?您最初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Daniel Marin: 当时我在斯坦福密码学实验室参与一个研究项目,目睹了零知识证明的快速演进,尤其是 Microsoft Research 的 Nova 论文[1]启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将多个 zk 证明高效组合起来,从而构建一种 「通用可验证计算」[2]的新范式。

另一方面,我观察到当前区块链生态面临三大瓶颈:


1. 用户无法轻松贡献算力

2. 开发者需具备专业背景才能参与

3. 链本身的扩展性与性能受限


我设想能否让 任何人用任何设备(哪怕是一台旧手机)都能接入网络、贡献算力、运行 AI 级别的任务,同时还能证明这些任务的真实性?


这就是 Nexus 的起点 —— 一条「节点越多、网络越快」的链。


与传统链相比,Nexus 的网络是越多人参与越快、越强大。每一台加入的设备,不是负担,而是加速器。

我创立 Nexus 的初心很简单——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更可信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为这个世界打造一台 “通用型可验证计算机”,即任何人都能验证计算结果的基础设施。随着零知识证明技术的突破,这个目标终于变得现实。尤其是在我参与 Stanford 密码学实验室的研究时,受到了 Microsoft Research 的 Nova 论文[3]启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将多个 zk 证明高效组合起来,从而构建一种 「通用可验证计算」的新范式。


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当前区块链系统的多重限制:


• 普通用户无法贡献资源;

• 开发门槛高,需掌握复杂工具;

• 扩展性严重受限。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让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设备(哪怕是一部手机)接入网络,贡献算力,最终共同构建一台支持大规模计算的可信超级计算机。


这就是 Nexus 的起点。与传统区块链 “节点越多越慢” 不同,Nexus 的设计逻辑是节点越多,网络越强。


zkVM 与可验证计算的未来


OpenBuild: 您最初对 “可验证计算” 的设想是什么?现在你对其未来如何看?

Daniel Marin: 我们正处于一次计算范式的转折点。我相信,可验证计算将重塑我们对计算扩展性、性能、乃至应用形态的认知。


这里的可扩展性[4]分为两个维度:

• 纵向: 通过 GPU 等硬件加速 zkVM 的速度;

• 横向: 连接更多设备,形成全球算力网络,带来指数级叠加效应。


而这些并非纸上谈兵。我们预计未来一年内,zkVM 的运行速度将在 M2 MacBook Pro 上达到 1GHz —— 意味着一台笔电每秒可验证一个区块。这简直是“zk 领域的摩尔定律”正在上演。


在应用层面,我们特别看好 AI 的验证需求,比如模型行为可审计、AI 生成内容可溯源等,这也是我们成立 Nexus Verifiable AI Lab[5] 的初衷。


与传统区块链的根本差异


OpenBuild:Nexus 与其他链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它如何应对 AI 基础设施的挑战?

Daniel Marin: 所有人都在谈 扩展性,但但都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底层算力不足


尤其是 AI 的应用越广,模型越复杂,所需算力就呈指数级增长,同时带来极高频的交易请求。那问题来了:我们如何获得足够算力,支撑每秒数十亿笔交易?并且,用户还必须信任这些交易?


这正是 Nexus 提出的解决方案:

• 它是一个世界超级计算机(World Supercomputer),

• 每接入一台笔电、手机,网络性能就会提升,

• 任何用户都能轻松贡献闲置算力,不需要技术背景。

我们构建了一条 zkVM 驱动的 Layer 1 区块链,不只是验证交易,也验证任意计算。它聚合全球闲置算力,任何用户都能一键加入。


最终,Nexus 不是一个传统“链”,而是为通用可验证计算而优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可验证互联网」的理念

OpenBuild: 您曾提出 Nexus 正在打造“可验证互联网”。这是什么意思?它与当前互联网有何不同?


Daniel Marin: 我们设想的 “可验证互联网” 是一个新范式:

• 每一个行为都可被证明;

• 每一个模型都可被审计;

• 每一条数据都可被验证。

从 AI 到医疗、从身份系统到链上金融,未来数字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将建立在“可验证性”之上。


这不仅是一种信任机制的升级,更将带来商业范式的变革 —— 在这个互联网中,信任无需“相信”,只需“验证”。

在可验证计算的支撑下,数字社会将更加透明、高效且安全。


路线图与产品规划

OpenBuild: 从技术和生态两个层面看,Nexus 接下来 6–12 个月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Daniel Marin: 我们刚刚启动了全球范围的 Testnet III[6] 测试网,将持续运行至今年第三季度主网上线。

👉 欢迎访问:app.nexus.xyz 参与测试并获取激励。

同时我们正重点推进:

• zkVM 新版本研发;

• Nexus Verifiable AI Lab 建设;

• 超过 50 个合作项目的生态拓展


未来我们将不断迭代,推动 “可验证计算” 成为 AI 与 Web3 的核心组成部分。


结语:构建可信的数字文明


通过 Daniel 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Nexus 并非只是试图 “改进区块链”,而是以可验证计算为切入点,重新定义未来数字社会的信任逻辑。

在这个万物生成、数据爆炸的时代,“可验证性”正在成为比“共识”更关键的下一代基础设施。

🔗 延伸阅读

• 官网:https://nexus.xyz/

• Twitter 英文:https://x.com/nexuslabs

• 官方文档:https://docs.nexus.xyz

• Testnet :https://app.nexus.xyz

• Github:https://github.com/nexus-xy

• Discord:https://discord.com/invite/nexus-xyz


🔔 扫码加入 Nexus 中文交流群

加入 Nexus 交流群,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与构建 Nexus 生态!

关注 Nexus 中文, 获取最新资讯!

🇨🇳 Nexus 中文:https://linktr.ee/nexuschina

📢 敬请关注 OpenBuild,下一期技术专访即将发布!


关注我们

🌟 关于「 OpenBuild 」

OpenBuild 是一个面向 Web3 开发者的开源社区。我们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高质量的系统性内容和活动,同时连接 Web2 和 Web3,帮助开发者在 Web3 取得成功。

🌟 关于「 Nexus 」

Nexus 是一个分布式证明网络,致力于汇聚来自 GPU 服务器、智能手机等多种设备的计算力,构建可信的“可验证互联网”。项目已获得包括 Pantera Capital、Lightspeed Ventures 和 Dragonfly Capital 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共计 2500 万美元融资支持。

Nexus 基于其自主研发的零知识虚拟机(zkVM)技术,构建了高度并行的计算架构,能够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该平台专注于“可验证计算”,同时兼顾隐私与安全,为那些既要求强大计算能力、又需结果可验证的关键场景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引用链接

[1] Nova 论文: https://eprint.iacr.org/2021/370.pdf

[2]「通用可验证计算」:https://blog.nexus.xyz/the-nexus-execution-layer-incrementally-verifiable-computation/

[3]Nova 论文: https://eprint.iacr.org/2021/370.pdf

[4]可扩展性: https://blog.nexus.xyz/a-layer-1-for-the-ai-era/

[5]Nexus Verifiable AI Lab: https://blog.nexus.xyz/nexus-verifiable-ai-lab/

[6]Testnet III: https://blog.nexus.xyz/live-everywhere/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OpenBuild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