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J、KOGE 暴跌 80% 成积分“绞肉机”,币安 Alpha 还能玩吗?
2025-06-16 17:32
陀螺财经
2025-06-16 17:32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Binance Alpha,遭遇滑铁卢。

就在昨日晚,币安Alpha 上最受欢迎的两大币种 ZKJ 和 KOGE 双双闪崩,在短短两小时内暴跌了 80%,插针式跌幅让市场一片哗然。作为币安 Alpha 上在 BSC 交易量最大的代币,持有者损失可谓惨重,在当晚这两小时,ZKJ 爆仓就达到了 9400 万美元,而此前参与 Alpha 刷分的用户也陷入恐慌,平均损失超 800 美元,远大于自己人肉刷分空投的平均金额。

对此,市场上再度响起了对于Binance Alpha 的指控,通过军备竞赛刺激用户交易,但最终却让用户成为了 LP 退出的流动性接盘侠,币安,究竟有没有错?

要聊本次事件,还要从币安推出的新板块Alpha 开始。2024 年 12 月 17 日,币安正式上线Binance Alpha,在创始之初,其仅仅是币安 Web3 钱包中一个试验性功能,从功能分区来看,用户需将资产转移至钱包后参与交易,与 Binance CEX 进行分离,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战略定位的高低。功能的预想是由币安团队牵头发掘、社区与用户推荐为发掘具备发展潜力的项目,并将其纳入 Alpha 池进行展示与链上交易,最后通过用户投票决定该项目是否上线币安。

既有社区又有潜力二字,足以看出,该板块无疑是币安为MEME 等相对小市值代币开辟的新渠道。在当时创新这一策略,也很好理解。彼时币安正面临一轮又一轮的上币指责中,VC 代币被公开抵制,MEME 发现又不如其他交易所灵敏,几番试水反遭内幕质疑,而以引流为根本的 Web3 钱包更是打不过 OKX 这一老对手,无论是出于流动性发现还是为业务构建护城河,Binance Alpha 都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象很美好,但理想很丰满。Binance Alpha 上线后,在将近 2 个月内上线了超过 80 个代币,过高的上币率引发了流动性抽水的质疑,市场也不像币安预料般对交易量予以支持,代币上线即崩塌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被寄予厚望的 Web3 钱包也表现平平。从数据而言,直到 2025 年 3 月 17 日,币安 Web3 钱包在所有被追踪的 Web3 钱包总交易量中占比仅有 8.3%。

转折很快出现了。3 月,受欧盟监管环境变化影响,OKX 发布声明暂停 OKX DEX。受限的用户需要找到新的入口,一时间,各大钱包争相引流,币安,也不例外。除了何一奔走于各大 KOL 下宣传外,同一时间,币安钱包也推出了 Binance Alpha2.0,将 Binance Alpha 直接集成到 CEX,打通CEX 与 DEX 的流量壁垒,用户可直接使用交易所内资金进行交易。内外利好,效果显著,3 月末,币安 Web3 钱包占比就从 8.3% 迅速跃升至 54.1%,来到 5 月份,更是飞升至 95% 以上,上演了堪称教科书一般的弯道超车。

市占率提升,直接利好的无疑是自家的生态。截止到目前,在Alpha 已上线的 162 个币中,BSC 上的项目占比达到 45.7%,其次是 Solana,占比 29.6%,以太坊占比 14.2%。而从交易量来看,Alpha 中排名前 20 的币种,有 17 个都是 BSC 原生项目。据 @defioasis 数据面板,自 3 月中推出 Alpha 2.0 截至 6 月 11 日,Binance Wallet 在 BSC 网络的交易地址中已有 39,569 个地址交易量超过 100 万美元,其中超过 1000 万美元交易量的地址有 45 个,1 个地址的交易量超过了 1 亿美元。

仅仅靠外部老对手来送温暖,要实现堪称爆炸性的增长仍然不足,在此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Alpha 后续推出的的积分系统。相比 1.0,Alpha 2.0 增添了 Alpha Points 积分体系。该积分系统根据用户在 Binance Alpha 与 Binance Wallet 中的资产持仓与交易活动进行积分计算,作为空投、TGE 等后续活动的参与门槛。积分体系采用每日快照机制,周期为 15 天,即考察过去 15 天的持仓与交易行为。

具体来看,机制具备高度透明性,形成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化的积分机制。余额量对应固定积分,交易量量化成标准积分,而周期性也决定了用户不能一劳永逸,需持续进行投入以保持积分水平换而言之,这更类似于每日任务,需要完成任务才可累计积分。对于用户而言,标准化意味着公平,即便资金量相对有限,用户也可在高度量化的任务中获得积分,并由此获得进一步的项目空投或者TGE 认购份额。但值得注意的是,参与需要积分门槛,而申领奖励也消耗积分,申领一次通常需消耗 15 积分。

从实际收益而言,Alpha 用户们也经历了完整的红利从开始到消退的周期。在最初,仅仅需要 45-75 积分即可获取单号价值约 70-100U 的空投,若每日获取积分为 15 分,15 天积分可达到 225 分,可以参与数轮空投,算上链上交易滑点与手续费,若是成本控制较好,15 日回报可在 20%-30% 左右。收益在动辄百倍的币圈虽并不算大,但相对稳定,且兼具参与便捷的优势,在此种背景下,除了成本散户外,各大撸毛工作室也一哄而上,一时间,X 开始上演全民刷分,用户终日沉浸在磨损率、积分量、积分门槛的计算中难以自拔。

另一方面,项目方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相比此前门槛高企的币安传统上币流程,Binance Alpha 无疑提供了成本更低、叙事更强、曝光性更前置的上币路径。对于面临流动性枯竭的多数项目方而言,顺应趋势,是自然的选择。资源倾斜至币安系统、献出额外空投份额至 Alpha 用户,推出更高的质押收益与竞争力更强的积分竞赛,诱导用户刷量、增强项目曝光最终推动上线主站,这一条龙服务在项目方并不少见,甚至由于空投份额的倾斜,背刺原有社区的行为也频频发生。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刷量与组团LP 成为了最主流的得分方式。今天的主角,ZKJ 和 KOGE,恰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对于其他交易对,该交易对提供了相对更为可观的 LP 年化收益,日利率可达到 0.01%-0.035,且币值表现稳定、波动小,具备对刷滑点磨损较低的特点,也因此受到众多 Alpha 用户的青睐,两者的交易对 TVL,一度突破了 3000 万美元。从单日交易量来看,ZKJ 和 KOGE 是绝对的龙头,就在崩盘前一天,两者的日交易量分别达到 7.03 亿美元和 1.59 亿美元,两者占比达到总交易量的 85.10%。

然而,就在6 月 15 日晚,这两大代币迎来了史诗级的崩盘,ZKJ 从 1.946 美元来到 0.39 美元,KOGE 更是从 61 美元跌至了 8.46 美元,双双跌去80%,把持有者打得猝不及防。

根据链上分析师AI 姨的分析,本次闪崩的核心在于三大主要地址进行了大额流动性的撤出与持续抛售。以 0x1A2 开头的地址在晚上 20:28 至 20:33 着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内,两次分别撤出 376 万美元 KOGE 和 53.2 万美元 ZKJ 的双边流动性,随后将 45470 枚 KOGE 换成 ZKJ,价值 379.6 万美元,并分批抛售 157.3 万枚 ZKJ。以 0x078 开头的第二大地址撤出约 207 万美元 KOGE 和 138 万美元 ZKJ 的双边流动性,同时抛售 100 万枚 ZKJ,最后地址 0x6aD 在接收第二地址的 77.2 万枚 ZKJ 后完成清仓。

撤池+ 抛售,操作带有明显的收割于定点爆破的特征,撤池的先后选择也具备战略性,由流动性更低、更好控盘的 KOGE 入手,将手中 KOGE 逐步换成 ZKJ,最后集中抛售 ZKJ,完成资金退出。从事件本身来看,Alpha 用户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据用户反映,由于 ZKJ 的暴跌,恐慌卖出的用户平均损失了约 800 美元,而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这已然超过了 10 次币安 Alpha 空投的收益,让之前的努力彻底功亏一篑。

从核心来看,暴跌的直接导火索还是在于机制问题。随着刷分人数的持续膨胀,红利也随之消退,来到6 月,无论是获得空投的门槛还是产出投入比,都在无限的攀升。从 45 积分到 100,从 100 到 200 积分,6 月 13 日,新上线的 ROAM 更是要求用户要达到 247 积分才可申领代币,这意味着每日积分需要达到 17 分,约计成本 45U,而单号空投的代币总价值仅有 60U,这意味着辛苦 15 日,最终获利仅仅只有 15U,对于勤勤恳恳每日做任务的用户而言,堪比“血汗工厂”。受此影响,用户纷纷从刷分中毕业,根据 Dune 数据显示,在 6 月 8 日达到 20 亿美元的峰值后,Alpha 交易量持续下降,到目前日交易量已不足 10 亿美元。针对上述情况,6 月 14 日,币安还宣布调整空投发放机制,提出空投发放将分成达标领取与先到先得的两大阶段,也从侧面刺激了大户的退出。

从整个事件来看,刷分下降导致交易量下滑,交易量下降又造成收益率减少与上所概率减少,直接促使有一定背景且不愿承受低收益的LP 撤池,随后代币被恐慌性抛售,进而在对刷机制下双双崩盘,最终 LP 成功套出了 ZKJ 的流动性,而散户全都成为了牺牲品,尤其是在 KOGE 流动性缺乏且无对冲工具的背景下,损失更为惨重。

整套机制并不新颖,在加密市场中发生频次不以低论,但却是在Alpha 上发生的首起恶性事件。这无疑暴露了 Alpha 本身存在的机制问题,除了缺乏必要的风控设计与数据核查外,机制中隐藏的军备竞赛,即通过刷量等外部手段刺激的虚假繁荣,更像是饮鸩止渴,对于优质项目的发现似乎并未带来实际益处。实际上,作为发起人,或许币安本身也了解该种竞赛机制,甚至在暗中推波助澜,毕竟无论项目是否存在异议,Alpha 实实在在的为币安带来了活跃流动性。

仅从战略角度,币安无疑是最大赢家。Binance Alpha 的推出,变相的在币安中构建了小型山寨市场,成功阻止了山寨币的热点旁落,将其他交易所的冷启动与强势资本方的定价权全都收拢至了币安自身体系,并进一步成功激活链上交易,再度将资金沉淀回归至币安,完成了流量与资本护城河的加固。

但交易所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行业的胜利,项目方绞尽脑汁,投资者兢兢业业,终日围绕假数据打攻防战,也并非值得推崇。有一个ZKJ 就会有下一个 ZKJ,看似和平共赢的风险隔离区,若无适当的管控与监督,最终也只会沦为定点收割的大户猎场。对此,在市场份额、交易量与手续费三者间徘徊、既要又要的币安,或许也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目前,针对ZKJ 和 KOGE 事件,币安发布公告,表示自 2025 年 6 月 17 日 08:00(UTC+8)起,Alpha 代币与 Alpha 代币之间交易对的交易量将不再计入 Alpha 积分的有效交易量统计。

图片


陀螺财经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投稿:
小黄(微信号 18925291949)
推荐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陀螺财经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