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拍摄纪录片:拿起设备,给家人拍摄一部纪录片(含全额奖学金)|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2025-06-19 17:00
706青年空间
2025-06-19 17:00
706青年空间
2025-06-19 17:0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生活的经验,学术的视角。


——   同学社 Academy

2025 · 课程简介 

同学社 Academy



纪录片拍摄实践工作坊


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普及,记录的行为已经无处不在。过去二十年,人们已经习惯用照片记录自己、家庭、朋友、宠物、景物,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年以后,当我们翻开相册,看到留存在手机里的照片,或多或少都会想起多年之前的瞬间,想起与这张照片有关的点点滴滴。


这正是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当下,随着视频平台的兴趣,纪录片也开始渗透在我们每日所见的社交媒体中——抖音、B站、小红书,比如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长片《四个春天》,以及曾经引发广泛争议的爆火短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进行记录的时代。然而,或是担心技术或设备问题,或是不知道要拍摄什么,或者内心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实际并不存在的门槛”,绝大多数人却很少有机会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记录。实际上,只要我们有了想法,就会发现:身边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都有值得被记录的东西。《四个春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便是最好的例子。


今年暑假,我们将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主题,从自己身边最熟悉和最容易接触到的人和事(比如父母、家族、邻居老人、同学、朋友等)开始,从最容易拍摄到的素材开始,进行一系列纪录片实训工作坊与往期的纪录片理论课程不同,本期系列工作坊旨在通过具体的拍摄行动(拿出设备来拍摄),来教授纪录片实际拍摄中的技法与相关的工具


如果你一直有拍摄纪录片的想法但迟迟没有动手,不妨借此次纪录片拍摄工作坊的契机(含全额奖学金),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尝试进行一次纪录片拍摄。


在系列工作坊中,我们将介绍最基础的纪录片拍摄公式,将其拆解成几个具体的方法和拍摄任务,安排在每节课的课前作业、课程内容和课后拍摄任务中。课程最后,我们将得到几组纪录片拍摄素材(空镜、对话镜头、场景镜头、特写镜头、旁白和讲解词等等),并尝试将其剪辑成一部记录短片(实际能否完成,需要根据参与者每节课课后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决定)。


我们将一起动手实践:


- 如何通过相机的画框进行观察?

- 如何和拍摄对象进行沟通?

- 如何使用音画搭建自己想要的影像效果?

- 如何在前期进行更加完善的筹备?


此次系列工作坊将系统梳理基础的纪录片拍摄方法,手把手带你从零基础进行纪录片的创作。课程通过纪录片案例分析、视听语言技法分析,带你了解如何从零筹备一部完整的纪录片,拍摄几组素材,尝试孵化出属于你自己的纪录影像短片 / 方案。



课程类型:理论基础 × 方法训练 × 案例分析 × 导师反馈
适合人群:
(1)对纪录片、人类学影像、电影拍摄感兴趣的各类人群,无需专业门槛,高中生、大学生、上班族及其他人士都可参与;
2)有纪录片表达诉求但实践能力有待完善的人士;
课程要求:面向零基础人群,要求参与者积极参与课前实践、积极完成课后拍摄作业和课堂讨论、互动与反馈,对于影片拍摄和作品评价保持开放、审慎的心态,通过观察、调研、案例分析,完成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纪录短片。
课程产出:
(1)课程会阶段性完成的影片制作:几组影片素材(空镜、对话镜头、场景镜头、特写镜头、旁边和讲解词等等)。
(2)课程结束时,尝试制作完整的成片(非必须,实际能否完成需要根据参与者每节课课后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决定)。
备注:如后续需要完成完整的纪录片创作,可报名小班定制或一对一定制辅导。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和工具。

(2)方法目标:掌握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基础的表达方式、影像的搭建模式。

(3)思维目标:培养视听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



课程内容: 

课前作业:参与者在课前先尝试使用相机 / 手机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拍摄素材收集,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

第一节、纪录片拍摄导论——如何进行单个人物形象的搭建

课前观影:《蜂蜜之地》、《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纪录片的基础概念 视听语言基础

*影片讲解 表达方式总结

*拍摄练习搭建和课前作业谈论——学员日常身边的案例

课后作业:进行影片的结构梳理 + 使用 20 张图片对一个人物进行构建


第二节、影像表达的基本语言——如何进行群像的搭建和单一场景内的深化

课前观影:《棒!少年》、《名侦探赛大爷》

*视听语言的基础理论

*影片分析+表达方式总结

*分析学员上一节课的作业

课后作业:针对人物 / 群像进行 15 个镜头拍摄练习 + 剪辑尝试


第三节、纪录片中的采访与对话

课前观影:《杀马特,我爱你》、《蜂蜜之地》

*纪录片拍摄可以使用的几种采访方式讲解

*有关采访、对话的拍摄案例

*引导学员针对自己想拍摄的影片的内容,进行采访提纲的搭建

*上次课的作业点评分析

课后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对人物进行深度采访 + 在原有的影片基础上进行新的拍摄


第四节、纪录片中剪辑、声音与讲解词的使用

课前观影:《医疗内幕》、《光,到处都是》、《蜻蜓之眼》

*纪录片中的声音与剪辑技法

*旁白和讲解词的使用方法与案例分析

*引导学员根据自己的议题去构思在自己想拍摄的影片的一些结构

*上次课的作业点评分析

课后作业: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影片旁白词的书写 + 影片的重新剪辑,并尝试完成片子。


第五节、作业评析+拍摄规划+补拍技法

*学员拍摄过程的感受/难点的答疑

*针对自己想拍摄的影片的前期规划(设备/拍摄注意事项)

*纪录片中补拍的方法


备注:五节课结束后,参与者如果想继续完成完整的纪录片创作,可报名小班定制或一对一定制辅导。




课程时间:
第一节  7 月 2 日   周三   20:00 -21:30
第二节  7 月 4 日   周五   20:00 -21:30
第三节  7 月 6 日   周日   20:00 -21:30
第四节  7 月 7 日   周一   20:00 -21:30
第五节  7 月 9 日   周三  20:00 -21:30


嘉宾介绍:雅宁,杜克大学实验与纪录片 MFA 就读,曾旅欧进行影像学习和创作。在 2020 年与 2021 年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短片初审工作。她的个人作品《平头香》获得了 2021 年具有奥斯卡认证资格的电影节 reel sister 最佳剧本奖。2024 年她的个人纪录片项目提案入选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学院工作坊。业余时间,她从事社会实践和其他艺术形式,与她所居住的社区建立联系。



你将获得 / 2025

同学社 Academy



参加课程,我将收获什么?
1、通过课程与答疑,收获学科知识、技能,获取观看世界的更多视角;
2、一份纪录片素材 / 方案 / 课程总结 / 读书笔记;
3、通过线上 / 下课程及社群活动,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4、电子版结业证书(需上完课程 80% 以上内容)、优秀作品上墙展示及其他福利;
5、相同讲师再次开设同一门理论课程,转发推文后,可免费参与;


报名信息 / 2025

同学社 Academy



图片


图片



暑期其他项目2025

同学社 Academy



同学社 Academy
2025 年暑假项目


这里是同学社 Academy,一个由人文社科专业本硕博生和教育从业者组成的团队,我们致力于在学院外推广人文教育。

2025 年暑期线下教育产品已经上线 ,包括人文通识营、纪录片创作营、田野调查营地,内容涵盖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戏剧、文学等学科。

详情见下述链接:

《2025 暑期人文夏校|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史与社会、文学与精神分析、人类学与戏剧|同学社 Academy·南京营地》

《2025 人类学田野调查营@|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女性被视为一家之根骨,男性不会因为母系传统而失去他的重要性|同学社 Academy》

《2025 暑期人类学田野调查营@大理|白族文化与新移民文化,看见他者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同学社 Academy》

《2025 暑期纪录片创作营|景德镇田野调查体验,千年瓷都的器与人|零基础创作纪录录片|同学社 Academy》

《2025 温州海岸线田野调查 / 艺术创作|潮间带叙事:生态变迁中的渔⺠口述史与可持续艺术实践|同学社 Academy》

《2025 海南岛「田野调查营」|从海洋到雨林的双重经济探索之旅|同学社 Academy 》

《2025『民间信仰与民间戏剧』戏剧人类学田野调查营|泉州,一座“世界宗教博物馆”|同学社 Academy》

《2025 语言学田野调查体验营|陆丰地区的多方言环境:声韵调系统,语音演变规律,语言与性别|同学社 Academy · 暑期营地》

零基础纪录片创作营|8 月去内蒙草原,拍摄与记录游牧文化|同学社 Academy·暑期项目


图片
同学社 Academy 成立于 2019 年,是一个以人文社科为核心内容的博雅教育平台,产品包括讲座、读书会、课程、研学营地、学术提升、作品辅导和定制课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706青年空间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