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饼涨了不到 1 个点,目前 105k。
——今日新闻——
1. 中东冲突加剧,大家都在猜伊朗会怎么处理,是不是真想打,还得再等等看。大家实时关注一下,以防市场出现黑天鹅。
2. coindesk 上有一条消息:特朗普家族去年从加密货币获利 5700 万美金。发几条推特赚几个亿,不愧是懂王。
3. 最近一些加密项目蠢蠢欲动准备报团上美股,或许是破圈的好机会。
——策略回测——
很多刚开始搞量化交易的朋友,脑海中常常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我写 / 找到了一个聪明策略——
→ 丢到历史数据里测试一下——
→ 哇赚钱机会来了!上线实盘,发大财!”
现实呢?上线没几天就被市场锤到自闭。今天咱们就来认真聊聊:策略回测,应该怎么做,量化新手回测容易踩哪些坑?
✅1.别急着写策略,先把数据搞干净!
真正的策略开发第一步,不是编代码,也不是盯盘找灵感,而是处理数据:
− 收集数据:拿到一份干净、完整、有代表性的历史数据集。
− 清洗数据:去除错误、重复、缺失值,处理格式问题。
数据就像食材,脏乱差的数据炒不出好菜。
✅2. 策略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
很多新手写策略靠“拍脑袋”,但高手是靠数据中的行为模式去“挖”策略。这一步,我们叫做“开发回测”(development backtesting):
1. 在清洗后的数据中寻找潜在的规律、信号、关联性;
2. 对比多个想法,做出初步排序;
3. 从中选出最有前景的一两个,进入下一步验证。
回测不是证明自己聪明,而是筛掉那些“看起来聪明,其实不赚钱”的策略。
✅3. 别一上来就用整段数据验证策略
科学的做法是把历史数据分成两段:
训练集 A:拿来开发策略;
测试集 B:用来做“出厂验收”。
如果一个策略在训练集上表现好,在测试集上却跌成狗,那十有八九是在过拟合。这种策略上线后就会“原形毕现”。
✅4. “滑窗回测”:比传统方法更稳妥!
传统回测是“切一刀”划分数据,但更先进的办法是:滑动窗口回测(Sliding Window Backtesting)。
它的原理很简单:
1. 把数据分成一段一段相邻的“训练集 + 测试集”对;
2. 每一次滑动,换一组数据再训练、再测试;
3.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覆盖整个历史数据;
最后取每次回测的平均表现,得到更稳定的评估指标。这样做的优点几乎不会漏掉任何时间段,更全面,也更贴近真实交易的表现。
✅5. 策略回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回测,不只是看看“有没有赚到钱”这么简单。一个合格的回测模型,应该告诉你这些:
1. 策略是否能稳定盈利;
2. 回撤和风险是否可控;
3. 策略到底用到了哪些信号和参数;
未来实盘交易会涉及哪些成本(手续费、滑点等);需要多少初始资金、如何设置止损止盈等。一场严谨的回测,就是一次对策略的“模拟人生”。
✅6. 常见回测指标解析
回测完别只看“年化收益”,还得知道这些指标在讲什么👇
🧠 年化收益率(Annualized Return)
一年平均赚多少,但别太激动,得配合下一个指标看。
🧠 最大回撤(Max Drawdown)
历史中最大的一次回撤幅度(亏损峰值)。一个策略年化 30%,但回撤 50%,你受得了吗?
🧠 夏普比率(Sharpe Ratio)
单位波动下的回报(收益 / 风险)。越高越稳健。一般来说:Sharpe > 1 合格,> 2 不错,> 3 稳如老狗。
🧠 卡玛比率(Calmar Ratio)
= 年化收益 / 最大回撤,表示你冒险值不值得。适合评估趋势策略。
🧠 胜率 / 盈亏比(Win Rate / PnL Ratio)
胜率高不代表能赚钱,比如你每次赚 1 块,偶尔亏 100 块。盈亏比更关键:赚 10 块亏 1 块,即使胜率只有 20% 也可能赚钱。
🧠 换手率 / 平均持仓时间 / 交易频率
让你知道策略是高频交易,还是中长期;也能推算交易成本。
✅7. 策略做好了,接下来该实盘了吗?
别急!再稳的回测,也只是“过去的表现”。
真正稳妥的流程应该是:
回测通过 → 模拟交易(paper trading) → 小仓位试运行 → 全面部署
观察是否在真实市场中依然表现良好;若持续创造正收益,再逐步加大投入。
——写在最后——
策略开发是一项反直觉的工程。你以为的“聪明主意”,可能只是在数据中偶然凑巧;你以为的“无聊模型”,反而更稳健长久。
数据是起点,验证是核心,敬畏市场,永远是量化交易的第一原则。
今天就到这里,晚安大家😴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或转发给身边也在学习量化的朋友!泡芙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量化学习笔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