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 Finance 的 Jupiter 预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 DeFi 未来形态的实验。
撰文:Lawrence
2025 年 5 月,Solana 生态的 Launchpad 战场硝烟弥漫。在 Pump.Fun 与 Raydium 围绕 Meme 代币和流动性挖矿的缠斗中,Jupiter 以一场战略级合作打破了僵局——全球首个 PayFi 协议 Huma Finance 宣布在其新平台 TGE(代币生成事件)启动 IDO。
这场合作不仅关乎代币发行的流量争夺,更被视作 PayFi(支付金融)与 DeFi 深度融合的里程碑。Huma Finance 以 43 亿美元累计交易量、年化 14% 的稳定收益,以及「现实资产 + 区块链」的叙事,为 Solana 生态注入了久违的价值锚点。而 Jupiter 凭借 40 万月活用户的社区势能,试图将这场预售推向「Web3 金融基础设施」的信仰之战。
成立于 2023 年的 Huma Finance,定位为跨境支付与资金周转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逻辑是通过稳定币和智能合约技术,将传统金融中的贸易融资、信用卡清算、跨境汇款等场景链上化,实现资金流的实时结算与收益分配。根据最新披露,Huma 已实现43 亿美元总交易量,平台总收益达 409 万美元,活跃流动性资产突破 1.04 亿美元,存款用户数近 4.9 万(较上月增长 9 倍)。这一数据在 Solana 生态中堪称「统治级」——其交易量占 Solana DeFi 总 TVL 的 40% 以上,甚至超越 Jupiter、Raydium 等老牌协议。
相较于依赖投机性流动性的 DeFi 协议,Huma 的收益来源更具现实根基。其 10%-20% 的年化收益率源自跨境贸易中的利差套利和资金周转需求,例如中小企业通过质押应收账款获取链上信贷。这种模式使其在 Messari 报告的「30 万亿美元 PayFi 市场规模」中占据先发优势,并吸引 Distributed Global、Circle Ventures 等机构两轮累计注资 4630 万美元。
Huma 代币(HUMA)总量 100 亿枚,初始流通比例 17.33%,其经济模型凸显「收益共享 + 通缩机制」的双重逻辑:
与上一轮融资 1.71 亿美元的 FDV 相比,本次预售估值 7500 万美元,折扣超 56%。这一策略显然意在吸引 Jupiter 社区的散户力量,但其 1% 的供应量也引发争议——社区提案中大量用户呼吁提高预售比例,以平衡机构与散户的入场成本。
作为 Solana 生态的流量入口,Jupiter 月活用户已突破 40 万,但其 Launchpad 业务长期面临 Pump.Fun 的压制(后者日活地址数超 50 万)。此次与 Huma 的合作,标志着 Jupiter 从「交易聚合器」向「生态孵化器」的转型:
此外,双方计划共建 DAO 联盟,通过 Meme 传播、联合活动等方式扩大影响力。Jupiter 联合创始人 meow 在长文中透露,其与 Huma 创始人 Erbil Karaman 的十年私交为合作奠定信任基础——从 Quora 的早期相识,到 Facebook 内部的比特币布道,再到共同策划 JUP 代币销毁事件,两人关系已超越商业利益,成为生态联动的「情感纽带」。
尽管 Huma 的 PayFi 叙事充满想象力,但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对于普通投资者,参与 Huma 预售需权衡三大要素:
社区讨论中,支持者认为 Huma 的「现实收益 + 低估值」组合是熊市中的稀缺标的;反对者则质疑锁仓机制压制流动性,且 PayFi 赛道仍需时间验证。X 平台用户@DeFiGuru 评论称:「这是 Solana DeFi 从赌场转向银行的转折点,但银行需要百年信用,而加密市场只给 3 个月耐心。」
Huma Finance 的 Jupiter 预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 DeFi 未来形态的实验。若成功,PayFi 将证明区块链无需依赖庞氏模型也能创造真实价值;若失败,则意味着「现实资产上链」叙事仍需蛰伏。对于 Solana 而言,这场战役不仅是 Launchpad 的流量之争,更是生态从「高速扩张」迈向「价值沉淀」的成人礼。
正如 Jupiter 创始人 meow 所言:「我们需要让资金流在链上创造就业,而不仅是纸面财富。」无论结果如何,Huma 与 Jupiter 的联手,已为 2025 年的加密世界写下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开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