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存储公链变成数字棺材:起底 Irys 团队如何用三张 PPT 收割千万美金
2025-05-13 19:13
MarsBit News
2025-05-13 19:13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Irys 项目由前 Arweave 团队成员发起,通过分叉 Arweave 打造「可编程数据链」,但其技术、经济模型和团队运作充满争议。


撰文:Lawrence


一、团队与融资:从「舔狗」到「叛徒」的奇幻漂流



要聊 Irys 这个项目,得先从它的「魔幻现实主义」团队构成说起。创始人 Josh Benaron,这位自称「区块链存储领域十年老兵」的技术狂人,职业生涯堪称一部《权力的游戏》——前脚还在 Arweave 生态当「舔狗」,后脚就带着核心技术骨干上演「北境叛变」大戏。



2023 年 12 月 18 日,Irys 正计划于破坏形式分叉 Arweave,相当于以太坊等公链,Arweave 主打永久存储,其上存储的数据远比协议认知数据重要要,因此,贸易分叉极易导致用户数据丢失,最终形成「永久存储」概念的土崩瓦解,对双方来说都没有任何好处。


这个团队最魔幻的地方在于,明明吃着 Arweave 生态的饭(2023 年前贡献了 82% 的数据上传量),却硬要砸了主子的锅。按照官方说法是「追求抗审查自由」,但明眼人都知道,当打包服务商 Irys(原 Bundlr)掌握生态命脉时,分叉本质上就是一场「技术骨干绑架金主」的经典戏码。


这操作堪比打工仔偷学老板核心技术后,直接开个竞品店还挂上「正宗老字号」的招牌。


更讽刺的是,这个号称「永久存储守护者」的团队,连自己的组织架构都透着临时工气息。


生态发展主管 Connor King 的履历堪称区块链圈「游牧民族」——从开源社区到 DeFi 协议再到存储赛道,哪里风口大哪里就有他挥舞「生态建设」大旗的身影。


这种「职业跳槽运动员」坐镇生态,让人不禁怀疑 Irys 的长期路线图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花式融资 PPT。



说到融资就更精彩了。这个项目完美演绎了什么叫「资本市场的韭菜收割机」:2022 年 5 月融资 520 万美元时还自称「Arweave 生态最佳拍档」,2024 年 6 月拿到 370 万战略投资就翻脸宣布独立,期间还穿插着 OpenSea Ventures 等机构「撒币式」跟投。


最骚的操作是 2024 年宣布分叉时,创始人 Sam Williams 气到在 X 平台直播拆台,而 Irys 反手就放出「用户数据自主权」的悲情牌,活脱脱区块链版《甄嬛传》。


二、产品与技术:用「俄罗斯套娃」解决存储难题的鬼才逻辑


图源 Irys 白皮书;https://docs.irys.xyz/


Irys 的技术白皮书堪称「区块链迷惑行为大赏」。他们号称要打造「首个可编程数据链」,把存储层和 EVM 执行层强行捆绑销售,美其名曰「数据永生套餐」。


这就像在火锅店卖棺材——吃着当下的热辣,还得提前支付死后三百年的防腐费。


其核心卖点「永久存储 + 链上计算」的组合拳,本质上是用三层俄罗斯套娃式设计掩盖根本矛盾:


​​第一层套娃​​:把 Arweave 的永久存储机制套上「智能合约皮肤」,声称要解决数据可编程性问题。但仔细看文档就会发现,所谓的 IrysVM 虚拟机就是个换皮 EVM,连兼容性测试案例都直接照搬以太坊开发者工具包。


​​第二层套娃​​:用「质押挖矿 + 数据证明」机制强行捆绑节点利益。要求矿工不仅要存数据,还得跑智能合约验证,美其名曰「提升网络效用」。实际效果就是把矿工变成全天候 007 的廉价算力劳工——既要当仓库管理员又要当会计,领的工资却还是仓储费。


​​第三层套娃​​:搞出个「数据棺材复活术」。声称即便主网停摆,用户也能通过历史节点硬盘找回数据。但稍微懂点分布式系统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让用户自己承担冷备份成本,本质上把去中心化存储做成了区块链版「网盘卖硬盘」生意。


更离谱的是成本核算逻辑。项目方宣称「一次性付费覆盖 200 年存储成本」,但根据其经济模型测算,假设硬盘年均损坏率 3%、电价年涨幅 5%,实际资金池会在第 47 年出现赤字。这种「用 21 世纪数学算 22 世纪账单」的操作,堪比让小学生用加减法解微积分方程。


三、代币经济学: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桌游」


Irys 的代币模型堪称「区块链金融行为艺术」。虽然白皮书对经济机制讳莫如深,目前还没公布具体的代币模型,但从测试网规则和节点要求中能扒出三条核心套路:


「棺材本」资金池​​


用户支付的存储费中 85% 进入「永生基金」,表面看是为未来矿工预留报酬,实则构建了一个自我循环的资金盘——用新用户的钱支付老矿工,只要韭菜增速超过硬件折旧率就能维持。这种模式像极了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制,区别在于 Irys 连政府信用背书都没有。


「人质」质押机制​​


矿工需要质押代币才能参与存储验证,但质押收益却与智能合约执行量挂钩。这导致一个诡异现象:矿工为了赚更多手续费,会故意制造垃圾合约交易,把区块链变成「自我刷单永动机」。看着测试网上那些毫无意义的贪吃蛇游戏交易记录,很难不怀疑这是项目方雇的水军在「左脚踩右脚上天」。


​​「薛定谔」的通缩模型​​


官方一边强调代币总量恒定,一边又暗示未来可能通过销毁机制实现通缩。这种「量子态经济模型」的精妙之处在于:涨了是通缩模型的功劳,跌了是市场误解了设计,横竖都能在 AMA 里圆回来。


对比 Filecoin 的持续付费模式和 Arweave 的一次性买断,Irys 这套缝合怪经济学的本质是:用 Arweave 的收费模式圈钱,用 Filecoin 的质押机制锁仓,最后搞出个四不像的金融衍生品。


难怪有开发者吐槽:「在 Irys 上存文件就像买终身保险——等你真需要理赔时,保险公司可能已经改行卖保健品了」。


四、竞品分析:在「存储红海」里表演水上芭蕾


把 Irys 丢进存储赛道竞品池,活脱脱就是「菜鸡互啄」现场直播:


​​对阵 Filecoin:五十步笑百步​​


Filecoin 虽然因复杂证明机制被诟病为「科学家专属链」,但至少明确知道自己赚的是企业级冷存储的钱。而 Irys 既想抢 Filecoin 的企业客户,又要吃 Arweave 的 NFT 存储红利,最后活成个「四不像」——想用 EVM 兼容性讨好开发者,结果智能合约 Gas 费比存储费还贵;想用永久存储概念吸引 C 端用户,结果官网教程复杂得能让文科生当场自闭。


背刺 Arweave:弑父娶母的伦理剧​​


这场「存储界俄狄浦斯王」大戏充满黑色幽默:Irys 分叉时高举「抗审查」大旗,结果自己节点审查规则比原链还严;号称要优化数据可访问性,实际测试网吞吐量还没 Arweave 三年前的水平高。更讽刺的是,其核心客户 Emet、AI Protocol X 等,全是当初从 Arweave 生态「诱拐」过来的老用户,堪称区块链界的「软饭硬吃」典范。


五、未来展望:从「数字棺材」到「元宇宙坟场」的奇幻之旅


站在 2025 年回看 Irys 的发展轨迹,会发现它完美复刻了区块链项目的「生命周期律」:


  • ​​第一阶段(2021-2023)​​:抱紧 Arweave 大腿,用「永久存储」概念在 NFT 牛市里混成生态明星
  • ​​第二阶段(2024)​​:趁着 AI+ 区块链风口,改头换面包装成「可编程数据链」骗第二轮融资
  • ​​第三阶段(2025)​​:发币前夕爆出团队内斗、技术漏洞、矿工罢工三连击,社区分裂成「维权派」和「信仰派」
  • ​​终局(2026+)​​:要么被收购成某公链的存储模块,要么沦为 GitHub 上的「区块链考古遗址」


这个项目的真正价值,可能在于给行业贡献了多个经典失败案例:


  • 证明在存储赛道玩「EVM 兼容」是伪命题(矿工要的是稳定存储收益,不是智能合约手续费)
  • 验证「永久存储经济模型」本质是跨期风险转移游戏(用今天的钱赌百年后的技术成本)
  • 开创「PPT 分叉术」新流派(不用改代码也能创造新链)


所以下次再看到「永久存储」「可编程数据」「EVM 全兼容」三位一体的区块链项目,建议直接拨打韭菜收割热线。

区块链存储领域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项目都是昙花一现,看得见,摸不着,追不上,但总有人愿意为海市蜃楼买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MarsBit News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