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大师讲堂精彩回顾 | 巴曙松:在金融上不能忽视美元,在制造业上不能忽视中国
2025-04-26 10:30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2025-04-26 10:3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4 月 9 日晚,由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主办的第二期“湾区大师讲堂”成功举行。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实务教授、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专家巴曙松教授以“从国际比较中洞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与趋势”为题,向两百余名观众深度解析了近期关税影响及市场动态,探讨香港金融市场的核心优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关键议题。中信集团原监事长朱小黄博士,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助理院长、深圳校区主任张炜教授,以及学院战略合作关系主管、深圳校区副主任闫肃博士共同出席本次讲座。


“湾区大师讲堂”是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全新推出的系列讲座,初衷是邀请全球顶尖思想领袖、学术专家,及行业翘楚,探讨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中的重要话题,以全球视野聚焦区域发展,为推动大湾区及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前瞻思考及见解。





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引发的关税极限战两周后,2025 年 4 月 17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启使得世界经济韧性再度遭受考验,“长期的高不确定性会增加金融市场承压的风险”。以本月初美债和美元市场出现的异常波动为例,美国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杀”,伦敦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11 日的五天内,美债收益率上涨了约 50 个基点。格奥尔基耶娃补充说,这些走势“应该被视为一种警告”。


 “美国正在实施的经济政策,可能对其金融结构、经济结构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些都会体现在金融的波动上。”正如巴曙松教授在 4 月 9 日的湾区大师讲堂中分享,金融体系的变化亦可看作经济的晴雨表。



中美经济结构,在竞争中趋于相似


美国引发的关税风暴带来更广泛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生变。


4 月 16 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下调了对今年商品贸易的预期。报告显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2025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预计将下降 0.2%,远低于低关税情景下的预期水平。


如美国推进所谓的更高水平对等关税,今年全球商品贸易下滑幅度可能扩大至 1.5%。


在巴曙松教授看来,即使当前中美如此博弈,但全球金融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被美元潮涨潮落引导而起伏的市场,在美元占主导地位时,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影响力。同样,在制造业上,全球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忽视中国,因为中国的加工制造能力相当强大,影响广泛。


过去一周,多家中国外贸厂商提及,近期来自美国客户的订单量依然上涨。据公开报道,这些订单来自跨境电商平台 SHEIN、亚马逊等,或与美国消费者担心日用品涨价的焦虑心理有关。密歇根大学 4 月 11 日发布消费者情绪指数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较 3 月份暴跌 11%。


“当前的国际经贸博弈,这两个伟大的国家似乎在竞争中趋近于相似的经济结构。一个国家制造业相当强大,重点在发展高科技、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业,同时积极推动全球化布局;另一个国家,高科技和金融业等相对领先,在全球布局中也相对领先,但是却非常想发展本土的制造业。”巴曙松教授表示,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究竟什么是适当的产业结构,可能需要重新研究。






不能“既要又要”


在金融理论中有一个“特里芬悖论”,认为既要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又要实现贸易顺差是不可能的。


 在巴曙松教授看来,经济结构、金融结构有其内在的平衡,每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取舍,不可能都享有好处而无弊端。想保持美元强势的国际货币地位、资本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就要付出贸易逆差的代价;反之,若消除了贸易逆差,美元的地位就要受到威胁。


这种选择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实现“既要又要”。


4 月 7 日,美国白宫官网刊发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智囊、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的近期演讲,详细阐述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逻辑。 “我们的金融主导地位是有代价的。”该人士认为,虽然对美元的需求确实使美国的借贷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也使得货币市场一直处于“扭曲”状态,这个过程给美国的企业和工人带来了不应有的负担,使他们的产品和劳动力在全球舞台上失去竞争力,导致美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数量自峰值以来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并且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中的份额下降了 40%。


因此,斯蒂芬·米兰认为,“最好的结果是,美国继续创造全球和平与繁荣,并继续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而其他国家不仅能从其中受益,也能参与分担成本。”


但如今美国国债市场动荡,体现的正是市场的担忧与疑惑:如果消除贸易赤字是真的,那么美元的流入是否会大幅减少?如果美国是真想消除贸易逆差,那美元地位就可能面临挑战,未来流入的美元可能因贸易逆差减少而缩减,这种担忧体现在市场交易上,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


“在资本市场多年,我很相信交易的价格是不撒谎的。真金白银的买卖,其中的信息含量是巨大的,所以金融非常重要——这不仅是资源的配置,更是信息的传递。”巴曙松教授说。



人民币地位可能发生怎样的演变?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接受度提升,国际投融资功能增强。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 2025 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截至 2024 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


自美国引发新一轮关税风暴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对此,巴曙松教授表示,若主动或被动地放弃美元主导地位,美国很快会意识到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可能导致美元主导地位失去了,同时制造业也没回流。这种内在的经济逻辑,预计会制约美国决策者慢慢回到不那么激进的、不试图冲击美元主导地位的方向上。


回溯历史,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美国超过英国 GDP 五十余年后,美元才慢慢开始替代英镑,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通常比实体经济的变动更迟缓。


巴曙松教授分析,从目前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替代的主要是其他货币的份额,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始终保持相对强势。


因此,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的演进方向是,美元、人民币这两个巨型经济体货币为主导,其后是欧元这个比较松散货币联盟的货币,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从历史经验看,国际货币体系相对平缓的调整,对所有参与者是更有利的。”巴曙松教授说。





美元、人民币对港股的多重影响



巴曙松教授精彩的主题演讲引发了观众的思考。演讲结束后,港大校友、金融从业者、投行人士等多名观众,围绕着关税对亚太地区影响、新加坡资本市场表现、美元国际地位等话题踊跃提问。


其中一位观众询问了美元、人民币对港股的多重影响。巴曙松教授分析认为,目前美元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有多个渠道。


第一,美元流动性有涨跌周期,受此影响美元如果从美国流出,就需要找一个有深度的市场进行投资,香港显然是重要的备选市场之一。


 第二,美元利率变化。香港采取的是联系汇率制,以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来换取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所以,港币很多时候只能被动的跟随美元加息、减息。因此,美元减息带动港币减息时,市场上就会有向上的力量;反之,美元加息带动港币加息时,市场就有下跌的力量。


人民币对港股的影响,则是另一种方式。


据公开数据,截至 2024 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共 1478 家,市场总值占比超过 80%,每天的成交额占比接近 90%。


这些企业的收益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内地,并使用人民币计价,因此在巴曙松教授看来,整个港股市场从某种程度上可看做是一款人民币汇率产品。当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时,人民币可兑换的港币更多,此时中国内地公司以港币折算,利润及 PE 值、PB 值对上市更有利,因此,人民币走强时,港股走势通常也比较强。


 中美两个大国,就这样分别以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影响着港股市场。




本期“湾区大师讲堂”深度解析了大国博弈下的全球金融变局,为观众拨开关税风暴的层层迷雾,揭示出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至今这场风暴仍在扰动全球金融秩序,也考验着各国、各经济体决策者的智慧。正如巴曙松教授所说,“交易的价格是不撒谎的”,关税风暴的真实走向终将在全球资本持续投票中彰显。









本活动为湾区大师讲堂第二期。首期讲者为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教授,相关链接附上,以飨读者:

湾区大师讲堂精彩回顾 | 李成: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是由香港大学与深圳福田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共识下,以港大经管学院为载体,共同打造的深港两地教学融合、产研融合、人才互通、创业创新的合作平台。港大经管深圳校区以“一院两区”创新模式打造,是深港融合又一成功范例及前沿阵地。


校区位于深圳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校区内建有教学中心、六大战略研究所及创业创新基地,面积超过 11,000 平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