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以太坊基金会将「战略性地介入,有意识地退场」。
撰文:以太坊基金会
编译:Azuma,Odaily 星球日报
编者按:以太坊基金会(EF)昨晚连发三篇文章,三篇文章分别为:由 Vitalik Buterin 本人和 EF 主席 Aya Miyaguchi 撰写的《以太坊基金会的愿景》;由两位新任执行董事 Hsiao-Wei Wang 和 Tomasz Stańczak 撰写的《以太坊基金会的下一章》;以及以太坊基金会董事会发布的《以太坊基金会的管理和董事会结构》。
三篇文章都不算太长,但却从较高的层级重述了 EF 的愿景及工作方向,且着重强调了 EF 在部分领域放权的规划,或许可视为 EF 自我改革道路上的标志性节点。
以下为三篇文章的全文内容,由 Odaily 星球日报编译。
以太坊的力量源于其去中心化特性 —— 不仅在技术上,更在社会与结构层面。本文阐述了以太坊基金会(EF)作为生态守护者之一的愿景、角色与工作重点。恰值新管理团队上任之际,我们重申始终秉持的愿景、原则与价值观。这些重点并非僵化计划,而是已体现在了 EF 两位联合执行董事阐述的战略中。通过明确工作方法与重心,我们既希望阐明发力方向,也表明会刻意在某些领域退场 —— 以确保生态能在众人的参与中持续繁荣。
守护「无限花园」——这个由围绕以太坊构建的项目、社区和基础设施组成的生态系统,使其在变幻环境中保持韧性。我们视以太坊为人类共享的世界计算机,这个开放无许可的平台已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稳定、自由与技术赋能的协作。我们珍视以太坊正在创造的真实价值。
因此,我们以「无限花园」比喻以太坊生态:一个生生不息、持续演进的空间,全球的建设者、梦想家和守护者在此播撒创意,相互支持,共同打造将重塑未来数十年金融、身份等文明根基的工具。
以太坊的最大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EF 之外,众多团队正通过技术创新、教育活动和公共物品资助推动着边界的不断扩展。EF 的使命就是强化这一优势并守护核心价值:我们填补空白、纠正失衡、支持关键倡议,始终确保(包括 EF 在内)没有任何单一主体能主导以太坊进化。我们战略性地介入,有意识地退出,随以太坊成熟与环境演变持续调整重心。
通过「有目的的减法」,我们赋能生态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如今我们的角色是双重的:
这意味着专注于高杠杆领域,在这些领域中,EF 独特的地位使我们能够以其他组织难以企及的方式支持生态系统,同时建立能力和基础设施,以便他人最终能够接过主导权。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
我们正在做今天无人能做的事:
我们还在帮助他人成长,以承担我们曾经的角色:
适应性演变:我们与生态系统共同演变,持续重新评估我们的角色和影响。我们的结构和举措适应以太坊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保持我们的核心原则。
深思熟虑的复杂性:我们接受去中心化系统所需的复杂性,同时追求优雅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简化而简化,而是通过精心设计实现平衡。
社区赋能:我们支持和鼓励社区主导的举措,帮助创造条件,让独立团队能够在不依赖基金会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长期主义:聚焦以太坊的长期成功,而非短期收益,评估每个决策的可持续、多代影响,并认识到持久的韧性需要持续学习、适应和演变。
价值守护:捍卫以太坊核心价值——抗审查、开源、隐私与安全,同时赋能生态自主发展。将这些品质作为持久创新的基石。
有目的的减法,通过以下方式强化韧性,而非积累权力:
韧性的强化并不意味着做得更少,这通常需要添加新机制或复杂性 —— 但始终以创建抗脆弱生态系统为目标,广泛分配权力和所有权。
在这一关键时刻及未来几年,我们的方向由清晰的愿景塑造。团队正深入参与,现有项目已在推动以太坊的持续演变。未来的工作不是为了达到某些基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项上。为了指导我们的集体关注,我们概述了一些影响领域 —— 任何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都可以为之贡献的具体成果。
这些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将随着生态系统和周围世界的需求不断演变。
EF 的角色是识别高杠杆缺口 —— 那些唯其能有效补位的领域 —— 并集中力量创造最大影响。
有意义的场景包括:
非目标场景包括:
韧性体现为:
非韧性表现:
在我们推进这些目标时,我们也始终保持长期视角 —— 将以太坊不仅视为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有潜力为人类世代服务的活态生态系统。
我们设想一个未来,以太坊作为一个有韧性、中立的全球协调平台。去中心化必须在开发和治理中得以保持,创新将在协议的每一层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社区能够打造并维持自己的适应性解决方案。我们相信网络的技术和社会韧性将不断增强,基金会将尽其愿景和能力确保我们共同成功。
你好!本文由 Hsiao-Wei 和 Tomasz 联合撰写。我们担任以太坊基金会(EF)联合执行董事已近一个月。蜜月期结束了,是时候行动了。
以太坊始终是一段旅程:这个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由一群坚信开放与去中心化世界的建设者驱动。虽然 EF 已成立十年,但我们始终保持着自我革新的勇气。
今年,EF 采用了双执行董事的新领导模式。这种设计带来了多元互补的视角,增强了我们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我们将怀着对以太坊核心价值的坚定承诺,以守护者精神、协调能力和长远眼光为指引,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EF 并非双头马车各行其道。我们的合作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共同价值观之上。我们紧密协作,建设性地相互挑战,最终作为目标一致的统一团队前进。
展望未来,我们将围绕两大支柱开展工作:指导原则(核心价值)和目标(影响力与韧性追求)。卓越的技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使命的根本保障。
作为执行董事,我们的职责是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践行 EF 的愿景。这包括战略规划、生态守护、团队领导和运营监督 —— 一切都服务于以太坊的长期成功。
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
这些价值指引着我们的技术选择、生态支持,以及将以太坊作为公共品的长期愿景。
在坚守这些价值的同时,我们为未来 12 个月设定了主要方向:
这意味着需要改善主网与 L2 的互操作性及协调机制、用户体验、开发者体验,在 Devcon 大会上给予应用层和 L2 更多展示机会,并通过传播渠道放大他们的声音。
此外,我们认识到需要加速开发者、创业者和机构的以太坊采用之旅。EF 拥有能够指导、引领、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知识储备与领导者。
以太坊将开启新篇章。核心价值不变 —— 开源、抗审查、隐私与安全,但 EF 在改变 —— 将成为更开放沟通的组织,愿意毫不拖延地开展艰难对话。
我们将聚焦执行速度、问责制、清晰目标和可量化指标。关注以太坊主网协议的成功 —— 它将继续作为全球中立网络,一个因「无需信任」而值得信赖的协议。我们既关注主网成功,也关注整个生态的繁荣:带来大规模采用的 L2 为用户创造多重价值,主网则作为所有交易与协调机制背后既稳固又灵活的基石。我们期待这段旅程 —— 经历最具启发的技术社会变革,与远见者和务实建设者同行。
未来一年是扩容之年:扩容主网(L1),通过提供最佳架构支持 L2 成功扩容、保障网络安全、赢得用户信任。我们将致力于通过卓越工程和前沿研究,以最优用户体验、设计和互操作性让整个链生态浑然一体。
未来几个月,我的工作重点是强化 EF 运营以支持生态增长。一个灵活高效的基金会能更好地服务以太坊长期使命。
在聚焦核心的同时,我们的目标之一是为应用层提供更好支持。通过改善开发者体验、明确标准、强化生态、畅通创意落地流程,助力建设者和用户。
我们正在改进 EF 内部及跨生态的规划、优先级排序和协调机制,确保工作与社区需求及以太坊密码朋克精神保持一致。但 EF 转型只是开始,真正的动力来自全球以太坊生态的能量与创造力。
以太坊不是一个单体,它是由社区成员、建设者、研究者、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和梦想家组成的鲜活网络。它是全球化的、多样的,并且以去中心化为傲。我们不断被生态系统的创造力和韧性所激励。基金会将继续在最需要的地方出现,但也会在生态系统自行蓬勃发展时让出空间。这是一个社区引领的未来。
前路充满可能。以太坊已经改变了技术、金融、治理等领域的想象边界。谨向所有建设者、教育者、研究者、实验者和未来构想者致谢。我们共同构建的,是超越任何团队、项目或世代的伟大事业。很荣幸与你们同行,更期待即将展开的全新篇章。
以太坊基金会近期任命两位联合执行董事及主席的举措,是其组织架构强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全新治理结构旨在确保基金会愿景落地、战略执行平衡、技术方向明确以及生态持续发展。本文将阐明管理团队与董事会的具体架构。
联合执行董事将与其他管理层成员共同领导并执行工作。未来你将通过定期通报了解管理层在各项计划、决策与新变革方面的进展:
联合执行董事:
核心管理层成员及分工:
以太坊基金会董事会如同守护组织核心价值的「安全委员会」,同时确保基金会作为瑞士实体合规运营。董事会负责制定愿景,监督管理层战略决策是否符合基金会价值观,并行使执行董事任免权。现任董事会成员包括:
董事会已向管理团队传达未来数年的愿景、指导原则及目标。我们预计将逐步增强董事会职能以更好地履行其使命。
任命 Tomasz 和 Hsiao-Wei Wang 担任联合执行董事虽非传统决策,但在以太坊生态与基金会均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当下,这种互补型领导结构具有特殊价值。
Tomasz 在保留其他企业职务(Nethermind 及风投机构关联)的同时,将凭借对社区需求与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推动基金会实施全面而有力的变革。董事会与 Tomasz 已达成共识,其联合执行董事任期预计为两年 —— 这正是以太坊面临重大机遇的关键窗口期,他将充分发挥其经过验证的战略执行力与行业经验。
Hsiao-Wei Wang 兼具董事会成员与执行董事的双重身份,加之其研究背景与对基金会历史脉络的透彻理解,使其能精准把握组织需求,有效衔接董事会决策与管理层执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