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time Price 是针对 BTC 独特的 UTXO 结构所设计的定价模型。
撰文:贝格先生
TLDR
- Cointime Price 系列文章将分为三篇,这是第一篇
- 本文将介绍 Cointime Price 的基础原理与抄底应用
- Cointime Price 是一种崭新且高效的 BTC 定价方法
- 相对于 Realized Price 更严格、相对于 LTH-RP 更敏感
Cointime Price 的概念源自于 2023 / 08 / 23,在由 Ark Invest 和 Glassnode 合作出产的「Cointime Economics」中提出。
Cointime Price 本身的计算逻辑相对复杂,本文将尽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各位进行表述。
Cointime Price 是针对 BTC 独特的 UTXO 结构所设计的定价模型,在本文,我打算撇除复杂的计算过程,直接向各位介绍原理。
简单来说,由于 BTC 本身是一条区块链,因此不论是产出区块、转帐交易,都会有一个验证的过程。
而 Cointime Price 与传统的链上定价方式不同,采用了「时间加权」的作法:
如上圖所示,綠線即是 Cointime Price,計算公式如圖,其中涉及三個概念:
在第 n 个区块的 CBC = 当时 BTC 的流通量
当对应数量的 BTC 出现转移行为时,判定为 destroyed,
将转移的 BTC 数量乘上这些 BTC 持有的时间(转移前经过了多少个区块时间),
即可得到 CBD,在此可将 CBD 解读成「经过时间加权的 BTC 数量」。
CBS = CBC 总和 - CBD 总和,可理解为「未被花费的 BTC 时间加权数量」
上图中,公式的分子,即是将每次转移时产生的 CBD 乘上对应数量后,进行加总。
根据上述,可得出三个 Cointime Price 的特性: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曾针对 LTH-RP 进行介绍,简单来说 LTH-RP 就是长期持有者购买 BTC 的平均成本。
由于 Glassnode 针对 LTH 的定义是「持有时间 > 155 天的筹码」,因此只能针对「长期」给出一个相对粗糙的定义;
而 Cointime Price 则是直接考虑了「转移行为产生时,该筹码持有了多长的时间」,因此相对于 LTH-RP,Cointime Price 的表现更为精确、敏感。
如上图所示:每次主升浪到来之时,Cointime Price 总是能提前 LTH-RP 一步反应,更能即时表明派发行为的出现。
因此本人在分析上,其实更青睐采用 Cointime Price 对市场进行剖析。
前面提过,Cointime Price 是透过时间加权的方式,去针对 BTC 做一个公允的定价。
既然如此,一旦市价跌破了 Cointime Price,意味着市价已经比 BTC 的真实价值还低,这通常是一个不错的抄底时机。
如下图:我将历史上 BTC 价格低于 Cointime Price 的时间点标出,可以看到对应的都是不错的进场机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