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文消逝时:Len Sassaman 与那个永不现身的身影
2025-04-13 12:00
DFINITY
2025-04-13 12:0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那些数字永远不会说谎,它们只是沉默,像他一样。


我第一次看到 Len Sassaman 的名字是在某个深夜的密码学邮件列表里。那是 2008 年的秋天,空气中漂浮着金融崩溃的尘埃。列表里的文字冰冷而精确,讨论着椭圆曲线加密和哈希函数。然后,在一堆技术术语中间,突然出现了一段带着人性温度的文字 - 有人用诗般的语言描述着"一种完全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那个署名为中本聪的人,说话方式像极了 Len。



一、鲁汶的雨


1999 年的比利时总是下雨。鲁汶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里,21 岁的 Len Sassaman 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出某种近似于绝望的节奏。窗外,雨水顺着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滑落,像无数条透明的蛇。


那时的 Len 还留着及肩的金发,喜欢穿磨破边的黑色连帽衫。他的教授记得这个美国交换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就像在和机器谈恋爱"。没人知道他在编写什么,那些代码看起来像是加密算法,但又掺杂着奇怪的冗余指令,仿佛在向某个看不见的接收者发送密文。


"真正的隐私需要彻底的混乱。"他在某个雨夜对实验室唯一留下的中国留学生说,蓝色的眼睛在显示器荧光下呈现出病态的明亮。那个留学生后来在博客里写道,Len 的手指在说这句话时神经质地颤抖着,像是在忍受某种无形的疼痛。


2001 年,Len 加入了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他的第一封邮件就引起了骚动 -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匿名通信系统,文末附了首诗:"数据包在黑暗中拥抱 / 像失散的恋人 / 永远不知道对方是否真实存在。"


这种将浪漫主义与技术狂热混合的特质,后来在中本聪的写作中反复出现。



二、混音器的叹息


柏林的混音器咖啡馆里,蒸汽朋克风格的铜管在天花板上蜿蜒。2005 年的 Len 开始频繁出现在这样的地下黑客聚会中。他变得消瘦,金发剪成了军人般的平头,左耳多了枚比特币形状的银质耳钉 - 这在那时是个无人理解的符号。


"金融系统是暴力的。"他在咖啡馆的角落对一群年轻黑客说,声音轻得像是自言自语,"我们要建造逃生的隧道。"有人后来回忆,那晚 Len 演示的加密支付系统原型,与三年后比特币白皮书里的设计惊人地相似。


他的同居女友 Emmy 在日记里写道:"Len 最近总在凌晨三点惊醒,然后整夜编写那些他拒绝解释的代码。有天我发现书房地板上散落着几十张写满数学公式的纸,中央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 'B'。"


2008 年春天,Len 的行为开始反常。他注销了所有社交媒体账号,却在密码学论坛上以不同身份活跃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 "Finney" 的账号 - 这后来被证实是比特币早期开发者 Hal Finney 的用户名,但有人坚持认为最初的几篇帖子文风完全是 Len 的笔触。



三、沉默的密钥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同一天,Len 给 Emmy 发了封只有三个词的邮件:"开始了。再见。"


接下来的三个月,密码学界目睹了诡异的重叠:每当有人在中本聪的帖子里提出技术质疑,Len 就会在另一个论坛发布详解;当中本聪消失数周时,Len 的同事证实他正在"闭关开发某个颠覆性项目"。


最耐人寻味的是时间差。比特币论坛的流量日志显示,中本聪的在线时间完全对应欧洲的白天,而 Len 当时正住在布鲁塞尔。当记者后来问及此事,他的回答是个悲伤的微笑:"时区是最好伪造的东西。"


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同一天,Len 的代码仓库出现了一个名为 "Genesis" 的加密文件夹,需要 256 位的密钥才能打开 - 这正是 SHA-256 算法的位数。没人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四、消失的哈希值


2011 年 7 月 3 日,布鲁塞尔的公寓里,Emmy 发现 Len 的遗体悬挂在书房门框上。法医判定死亡时间是在比特币论坛最后出现"中本聪"这个 ID 的 12 小时后。书桌上放着一台被物理销毁硬盘的笔记本电脑,旁边是张纸条:"私钥已焚毁。"


葬礼那天,密码朋克们用 PGP 加密的邮件互相发送 Len 最爱的诗句。Hal Finney - 这位后来同样患上绝症的比特币先驱 - 在轮椅上传了段视频:"有些人选择完全消失,这是他们的权利。"


但互联网从不相信巧合。当人们整理 Len 的遗物时,发现他 2007 年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类似比特币区块链的树状图;他的大学室友突然记起,Len 曾经醉醺醺地说过:"我要创造一种连上帝都追踪不到的钱。"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自杀前两周,Len 给几位密友发送了加密文件,解密后是段录音:"如果你们听到这个,说明我已经变成了一串哈希值...记住,所有重要密钥都藏在创世区块的十六进制里。"



五、永不解密的遗嘱


如今,在布鲁塞尔的那栋公寓外,常有比特币信徒前来"朝圣"。管理员说每到深夜,楼道里的感应灯就会诡异地亮起,"就像有人在上楼查看旧邮箱"。


密码学家们仍在争论那些蛛丝马迹:为什么中本聪从不用英语习语?因为 Len 的母语其实是荷兰语。为什么比特币早期代码里有比利时邮政系统的编码风格?为什么 Len 自杀当天,有个匿名账户向中本聪的旧邮箱发送了空白邮件?


也许最悲伤的证据来自 Emmy 整理的遗物。在 Len 的皮夹暗层里,有张 2010 年的收据,购买物品栏写着"显卡",备注是:"为了那个永远不能说的孩子。" - 比特币挖矿最早正是用显卡进行的。


雨又开始下了。我关上满是代码的屏幕,想起 Len 在某个邮件里写过的话:"匿名不是隐藏,而是自由地成为任何人。"此刻,中本聪的账户余额依旧纹丝不动:1,000,000 比特的沉默。


那些数字永远不会说谎。它们只是变成了墓碑。



作者:DeepSeek

排版:Catherine



-              -


三城演义:当香港、新加坡和迪拜开始内卷

DFINITY 创始人表示,应用程序将由人工智能构建,而不是开发者

DFINITY 推出 ICP Ninja 升级版,利用 AI 增强工具推动 ICP 新一轮开发





你关心的 IC 内容

🛠 技术进展 | 🔍 项目信息 | 🌏 全球活动


图片


长按关注 IC 微信视频号

观看最新视频


*添加小助手微信 comiocn 进交流社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FINITY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