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掌纹估值 10 亿?揭秘 Humanity Protocol 的赛博养殖场骗局
2025-04-17 17:55
MarsBit News
2025-04-17 17:5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项目依赖掌纹识别、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实际效果存疑,且存在数据隐私和监管风险。


撰文:Jack


​​一、融资泡沫与机构站台:一场精心设计的「韭菜收割机」​​



如果说区块链行业的融资故事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那么 Humanity Protocol 的最新章节堪称「史诗级魔幻」。2024 年 5 月,这个成立仅一年的项目以​​10 亿美元估值​​拿下 3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 Kingsway Capital 的名字一出现,仿佛给项目镀上了一层「华尔街精英认证」的金箔。



更魔幻的是,一群「区块链贵族」——Animoca Brands、Polygon Labs、Blockchain.com 等 20 余家机构——纷纷掏出支票本,仿佛在玩一场「谁不投谁就输掉 Web3 门票」的鱿鱼游戏。


但仔细一看,这估值泡沫堪比春节前的猪肉价格:​​一个尚未落地主网、代币未发、用户全靠「签到领低保」的项目,凭什么值 10 亿美元?​​ 对比其直接竞品 Worldcoin(当前流通市值 21 亿美元),Humanity Protocol 的掌纹故事显然更擅长画饼:Worldcoin 好歹有虹膜扫描仪和全球地推团队,而 Humanity 的「手机摄像头扫掌纹」技术,听起来像极了小区门口「AI 算命」摊位的升级版。


更耐人寻味的是​​还搞了一轮 KOL 轮融资​​。150 万美元的「小目标」背后,是无数币圈大 V 振臂高呼「错过 Humanity 等于错过比特币 2.0」。


这不禁让人想起《大空头》里的经典台词:「当擦鞋童都在谈论股票时,就该跑了。」而当 KOL 们开始卖力吆喝「签到就能暴富」,韭菜们的钱包警报也该响彻云霄了。


​​二、技术神话 vs 现实骨感:当「掌纹玄学」撞上物理定律​​


Humanity Protocol 的 PPT 堪称区块链行业的「科幻巨作」:​​掌纹识别 + 零知识证明 + 抗女巫攻击​​,三大技术 buff 叠加,仿佛要打造数字世界的「如来神掌」。但扒开这层技术迷彩服,现实可能比《三体》里的「智子」还残酷。


​​1. 掌纹识别:从「黑科技」到「智商税」的量子跃迁​​



项目方宣称掌纹比虹膜更「非侵入」,但现实是:​​用手机摄像头扫描掌纹的精度,约等于用诺基亚 3310 拍月亮​​。根据其白皮书,第一阶段依赖手机摄像头识别皮肤纹理,误差率堪比星座运势;第二阶段需要专用红外设备扫描掌静脉,但这意味着用户得额外购买硬件——请问这和 Worldcoin 的「虹膜 Orb」有何本质区别?不过是把「眼球扫描仪」换成「手掌烧烤架」罢了。


更讽刺的是,项目方一边鼓吹「去中心化」,一边又让用户依赖中心化硬件,这波精神分裂操作堪比「素食主义者开烤肉店」。


​​2. 零知识证明(ZKP):隐私保护 or 皇帝的新衣?​​


ZKP 确实是密码学圣杯,但 Humanity Protocol 的「隐私保护」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生物数据加密后存到 IPFS(一个谁都能下载的分布式存储网络),链上只留哈希值。这相当于把保险箱密码刻在埃菲尔铁塔上,还安慰用户:「放心,没人看得懂法语!」


更离谱的是,项目方声称「用户完全掌控数据」,但根据其测试网规则,​​想领空投就得交出邮箱、钱包地址和掌纹信息​​——这和「不穿裤子才能进澡堂」的霸王条款有何区别?


​​3. 抗女巫攻击:魔高一尺,道高负一丈​​


项目方扬言要用掌纹「终结女巫攻击」,但现实是:​​羊毛党早已进化成「赛博章鱼」​​。某宝上「掌纹硅胶膜定制」服务已悄然上线,B 站教程《如何用 Photoshop 伪造掌纹哈希》播放量破百万,Discord 里「Humanity 女巫互助群」热火朝天——这哪里是抗女巫?分明是给黑产链送 KPI!


更绝的是,项目 CEO 声称「严查女巫」,但测试网已涌现 500 万个地址,其中多少是真人?建议改名叫《Humanity Protocol 之我在元宇宙开养殖场》。


​​三、创始人黑历史 + 监管地雷 = 韭菜的「双鬼拍门」​​


如果说技术漏洞是慢性毒药,那么 Humanity Protocol 的​​创始人风险​​就是即刻引爆的 C4 炸药。



CEO Terence Kwok(郭颂贤)的履历堪称「韭菜收割机编年史」:他创立的 Tink Labs 曾估值 15 亿美元,最终因「激进扩张」(翻译:疯狂烧钱)破产,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为「Web3 救世主」,这剧情比《华尔街之狼》还荒诞——毕竟小李子可没本事把同一批韭菜连根拔起两次。


更刺激的是​​监管地雷阵​​。Worldcoin 因虹膜扫描在欧盟、韩国惨遭调查,而 Humanity Protocol 的掌纹数据收集,简直是给 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送上门的行为艺术素材。想象一下:某天欧盟官员拍桌怒吼「手掌数据也是隐私!」,项目方只能连夜改成「脚纹验证」——这画面太美,建议拍成《欧盟大战如来神掌》。


​​四、代币经济学: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游乐园」​​



$H 代币


Humanity Protocol ($H) 是一种多功能 ERC-20 代币,旨在支持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网络。该协议的代币固定供应量为 100 亿个,旨在通过身份认证服务、权益奖励、治理机制以及与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合作来平衡需求。


与通货膨胀的代币模型不同,Humanity Protocol 采用结构化的激励机制,可在不损害代币价值的情况下增强生态系统参与度。


代币分配


总供应量:100 亿


  • 早期贡献者(团队)—— 19%:分配给在协议开发中发挥作用的创始团队成员和早期贡献者。
  • 投资者 —— 10%:为生态系统发展提供资金的战略投资者保留。
  • 人类研究所战略储备 —— 5%:支持运营服务和未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基金会运营资金 —— 12%:用于生态系统流动性、运营成本以及与 Humanity Protocol 使命相一致的未来计划。
  • 生态系统基金 —— 24%:致力于激励合作伙伴、开发者和基于该协议建设的项目。
  • 身份验证奖励 —— 18%:构成 zkProofer 节点运营商的基础激励池,确保长期参与验证活动。
  • 社区激励 —— 12%


让我们翻开 Humanity Protocol 的「致富宝典」:100 亿枚 $H 代币中,24% 给生态(翻译:项目方小金库),18% 给验证者(翻译:机构早期套现),12% 给社区(翻译:空投钓鱼饵)。


这套「我吃肉你喝汤」的分配方案,堪比麦当劳的「第二杯半价」——你以为赚了,其实利润早被上游吸干。


更魔幻的是其「签到领低保」机制:用户每两小时点击一次按钮,就能积累积分(未来可兑 $H)。这哪里是身份验证?分明是《QQ 农场》区块链复刻版!



根据测试网数据,已有 500 万地址参与这场「电子搬砖」狂欢,其中多少是真人?建议项目方改名《Humanity Protocol 之我在元宇宙当水军》。


​​五、未来展望:当理想主义沦为韭菜肥料​​


Humanity Protocol 的愿景确实宏大:打通 Web3 身份层、赋能 RWA(真实世界资产)、构建去中心化乌托邦……但现实是,​​当技术沦为融资道具、创始人黑历史比白皮书还厚、监管大刀悬而未落时,所有理想都会变成韭菜田里的肥料​​。


如果你仍想参与这场「掌纹狂欢」,建议备好三件套:


  • ​​佛系心态​​:做好代币归零的准备,毕竟「区块链慈善家」的称号也挺酷;
  • ​​防诈 APP​​:警惕 Discord 里「内部渠道提前兑付 $H」的私信;
  • ​​法律顾问​​:提前咨询「如何证明我的掌纹被盗用导致资产损失」。
  • 

最后,请默念笔者的终极警告:​​「所有靠烧钱讲故事的项目,最终都会变成韭菜盒子——皮薄馅大,一咬就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MarsBit News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