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轮融 3000 万美金,做 AI 时代的 Excel
2025-04-15 11:10
深思圈
2025-04-15 11:1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上周写了一篇《两个“特别坑”的 AI 产品创业方向,你知道吗》文章,分析我在做出海 AI 顾问期间经常遇到的两个比较“坑”的方向,文章发出后有挺多创始人找我聊的,有已经踩“坑”并且感同深受的,也有探讨未来如何在这个方向上突围的。其实我在那篇文章最后也写了,这两个方向一定就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因为需要的时间太长,投入的资源过多,可能对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就是一个坑,但对大公司或者资源充足的创业者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大机会。


关注我比较久的朋友应该就知道,我自己之前也做过无代码和通用 Agent 搭建平台《深度干货|我这一年的 AI 产品出海之路》,在之前写的 Webflow 的分析文章《万字解析无代码领头羊 Webflow 的增长之路》里也提到过,Webflow 在一开始就挺艰难的,成立 2 年才拿到 290 万美金融资,并且靠着这点钱支撑了 7 年,做到了 1000 万美金 ARR 才接着融下一轮。所以做这种定义通用的新产品,本身就是一种长期主义。而长期主义,可能就是一种壁垒和护城河。毕竟,通用市场某种意义上是赢家通吃的市场。


正巧这两天之前融资 3000 万美金,产品火爆推特和 Product Hunt 的 Wordware 带着全新版本 Wordflows 来了。



重大更新包括:

  1. 接入 2000+ 集成工具!可连接所有你喜欢的应用

  2. 完全用英语构建工作流,不需要一行代码

  3. 看起来像文档,实际却能神奇运行

  4. 基于推理的自动化,不只是简单的"如果这样,那么那样"


我也看了他们创始人最近接受红杉的播客访谈,看到了他们在尝试定义新的 AI 与人的协作方式,为了实现一个大胆的愿景:让不懂编程的人也能创造复杂 AI 应用。Filip Kozera 在访谈里聊了他对 Wordware 定位的思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No-code 无代码,而是基于技术迭代智能基础上的全新代码协作方式。此外他还聊到了自己对 AI 时代用户交互界面的思考,他认为 Chatbot 并不是最佳方案,因为很难结构化,所以他们采取了文档的方式来做(这里要 Q 一下 Notion,不知道 Notion 会不会也往这个方向迭代)。


以下就是红杉访谈 Filip Kozera 播客的精选摘要,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原版访谈视频,会有不少启发。



📝 英语:最热门的新编程语言


创始人 Philip 提出了一个超前观点:"英语正在成为 AI 时代的汇编语言"!


"不需要再学 Python 了,英语就足够了,但你仍然需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不过他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立刻使用它。有些人可能没有太多想表达的内容,或者不擅长结构化思考。  


Philip 认为,虽然英语成了与 LLM 沟通的"汇编语言",但你仍需要以正确方式组织它,并使用一些传统编程概念来确保 AI 执行你期望的操作。  

他分享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


1、全球只有 3000 万软件工程师  

2、但有 7.5 亿人在使用 Excel


Wordware 的目标是:做 AI 时代的 Excel!就像 Excel 在 80 年代彻底改变了数据分析领域一样,Wordware 希望让普通人也能掌控 AI 的力量。



🛠️ 不是无代码,而是新型代码


Philip 对被称为"无代码工具"感到不舒服。他解释说 Wordware 并非简单的无代码平台:


"我们的用户仍在编码,只是他们是在以非常精确的方式组织英语,确保提示以正确方式填充。"


Wordware 确实借鉴了编程的概念:


- 循环语句  

- 条件判断  

- 函数调用  

- 流程控制


但它用英语表达这些概念,让非技术人员也能理解和使用。Philip 称这些新时代的创作者为"文字工匠"(Word Artisans)。  


不同于传统无代码工具,Wordware 允许高度定制。如果你遇到平台限制,还可以插入代码来执行,更加具有灵活性。



👨‍🎨 乔治·卢卡斯与 GPT-7 的创作对话


Philip 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人类创意与 AI 结合的未来:  

想象乔治·卢卡斯使用 GPT-7 创作《星球大战》。如果他只是输入"创作一部关于星际战争的电影",AI 就会自行发挥,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卢卡斯传达他独特的创意愿景。


"人类的品味和意图是关键。即使 AI 可以学习人类品味,但这不是重点。"


Philip 解释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当人们被放入 MRI 机器,观看两幅 AI 艺术作品时,如果被告知其中一幅是人类创作的,他们的大脑反应完全不同。我们的大脑对人类意图有特殊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 Wordware 强调:AI 工具应该放大人类创意,而不是替代它。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类独特的品味、创意和意图。


PS:所以 Agent 并不是来完全代替人的,而是帮助人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意



🌍 下一个 10 亿开发者


传统编程需要特定技能和思维方式,但 Wordware 的愿景是赋能更多人创造数字产品。


"我们有 3000 万软件工程师,但有 7.5 亿人使用 Excel。"


Philip 相信,未来会有 5 亿至 10 亿"文字工匠"使用类似 Wordware 的工具,就像 Excel 让数亿人能处理复杂数据一样。  


这些新型创作者需要两个关键能力:


1、知道 AI 应该做什么(明确目标)  

2、有自己的品味(执行方式)


Philip 打了个比方:就像指导实习生工作一样。你需要写下:


- 这是你的工作  

- 这些是你要处理的文档 / 输入  

- 这是我期望的输出  

- 这是我信任你完成的部分


未来的工作可能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像 CEO 一样,有成千上万的"知识工人"(AI)替我们执行任务,而我们只需定义战略和品味。



🖥️ AI 时代的用户界面


Philip 认为,目前的 AI 聊天界面还远非最终形态。


"聊天不是与智能交互的最佳方式,我就是不相信。"


他解释说,Wordware 选择文档式界面是因为:


聊天界面问题:


- 两句话的提示可能导致 AI 自行发挥  

- 每次都需要重新表达需求  

- 难以表达复杂、结构化的指令


文档式界面优势:


- 可以记录和迭代你的思想  

- 结构更清晰  

- 可重复使用  

- 可以像 CEO 一样在"画布"上勾勒愿景


Philip 认为,未来 10 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种新型界面——让我们能够在不同抽象层级间缩放:先用高层次语言描述整体愿景,然后逐步放大到细节部分,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



👥 目标用户:分析型创意人才


目前,Wordware 的主要用户是什么样的人?Philip 解释道:


"现在,我们主要服务于略懂技术的人——CEO、技术产品经理,组织高层。"


这些用户具备分析思维,能够清晰表达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比如 Instacart 的创始人 MOX 花了四天时间在 Wordware 上完善他的想法,而不是雇佣一整个团队。  


但随着产品发展,Wordware 正在降低使用门槛。他们正在开发"空白画布"功能,用户只需描述想法,系统就会自动推测合适的结构。  


Philip 强调,真正的创意不仅限于艺术创作:


- 优秀的营销策略也是创意  

- 高效的增长渠道也需要创意  

- 在 AI 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一切工作都需要创造性思维



💻 Transformer 是新时代的晶体管


Philip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类比:Transformer(大型语言模型的核心架构)就是新时代的晶体管。  

如果把这个类比延伸:


- Transformer = 晶体管  

- LLM 模型 = 大型主机  

- 我们还没找到最佳的用户界面 = 个人电脑 / 手机


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界面革命:桌面电脑和移动设备。现在我们正处于 AI 界面革命的早期阶段。


"目前我们只是在聊天风格的界面中展示数字和逻辑,没人有更好的主意。"


Wordware 认为文档风格更适合复杂工作,因为简短的两句话提示往往会让模型自行发挥,产生与用户期望完全不同的结果。



📄 可编程文档的未来


Philip 描绘了 Wordware 未来的样子 — 一种可编程文档,能够跨越不同抽象层级:


"我希望用户能够缩放抽象层级,从一句话开始,然后逐渐深入。"


这种体验类似于:


- 先用简短句子描述整体愿景  

- 运行看看是否符合预期  

- 如果某些部分不符合期望,可以放大查看 4-5 句话的详细描述  

- 进一步放大到更细节的部分  

- 不断定义和迭代想法


Philip 相信,10 年后的工作场景将完全不同。我们可能只是在一个空白画布上勾勒战略和愿景,而 AI 会负责执行所有细节工作。  

在这个未来,人类价值将集中在:


- 创意愿景  

- 个人品味  

- 战略思维  

- 人际互动



结尾


最后交个朋友,我自己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并在过去两年担任了 25+ 产品的海外增长顾问,现在准备全职 All-In 入场创业,我给自己定位是 COO 的角色,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 CEO 和 CTO,感兴趣一块合作的朋友欢迎加我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微信】)一块交流!


点击看我介绍我的新书也即将出版,跟我合作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是一个特别落地的人,所以这本书的核心也是实用主义,没有任何空洞的理论和套话。因为我一直在一线做事,所有的内容也都是从我过去的实战经验中总结而来,以终为始,从结果出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出海的朋友,快速把产品出海落地干起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哈


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分享你的观点!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能够帮忙右下角点个赞,分享一下。您的每次分享,都是在激励我不断产出更好的内容。


欢迎关注深思圈,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 END -


往期文章

一文讲透如何用 AppSumo 来获得早期付费用户



国内出海团队一定要补的一个短板是什么?

AI Wrapper 套壳应用赚钱的好时代要结束了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深思圈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