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新的矿机。
撰文:深潮 TechFlow
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线上,执法人员习惯了查获毒品和非法移民,但近期他们却面临一个意想不到的新挑战——走私鸡蛋。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得州埃尔帕索截获了一辆货车,车内不仅藏有 29 公斤冰毒,更令人惊讶的是,大量走私鸡蛋被巧妙地隐藏在座椅和轮胎中。
这已不是个例,今年以来,仅埃尔帕索一地就抓获约 90 名「鸡蛋走私犯」,全美边境截获的走私鸡蛋案例较去年同期增长 36%,圣迭戈地区更是激增一倍以上。
今年 2 月,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了一宗震惊全美的「鸡蛋大劫案」,一家鸡蛋供应商配送拖车上的约 10 万枚鸡蛋失窃,总价值超过 4 万美元。几天后,西雅图一家咖啡馆也发生鸡蛋失窃案,两名男性疑犯偷走 540 枚鸡蛋。
鸡蛋,这种餐桌上的日常食品,如今竟与毒品一同成为边境热门走私品,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国内鸡蛋价格的疯狂飙升——今年 2 月,美国鸡蛋价格同比上涨了惊人的 58.8%,一打鸡蛋平均价格接近 8 美元,部分地区甚至飙升至 10 美元以上,而在墨西哥,同样的鸡蛋价格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由于供应减少,美国多地的超市和杂货店在鸡蛋货架上贴出限量购买通知,一些门店的高价蛋也很快被抢购一空。新罕布什尔州一家名为「Rent the Chicken」的母鸡租赁公司迅速走红,顾客可以花费大约 600 美元租借两只母鸡半年时间,以稳定获取鸡蛋。
鸡蛋,正在成为关税战争下新的「比特币」。
这场「鸡蛋危机」的根源可追溯至 2024 年底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仅在加州就有超过 600 万只蛋鸡被迫扑杀以阻止疫情蔓延。全美范围内,禽流感几乎侵袭了所有州,其中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疫情最为严重。
一位名为约翰·帕克的蛋农痛心地表示,他不得不扑杀了整整 15 万只鸡,生产线完全停摆,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恢复正常。
禽流感之外,美国部分州实施的「非笼养」政策也加剧了供应紧张。目前,包括加州、马萨诸塞州、华盛顿州在内的十个人口密集州已通过法律,要求鸡蛋只能来自无笼养环境。虽然这种养殖方式更人道,但也更容易受到疫情冲击。农业分析师布莱恩·厄内斯特指出:「一旦这些无笼养农场爆发疫情,补充供应的速度就会变得极其缓慢。」
与此同时,美国人对鸡蛋的需求却在持续攀升。高蛋白、低碳水饮食方式的流行,以及全天供应早餐的连锁餐厅兴起,都推动了鸡蛋消费量的增加。
在供需双重压力下,美国农业部预测,鸡蛋短缺情况可能会持续到整个 2025 年,具体恢复时间取决于禽流感控制情况和养殖业恢复速度。
美国最大的蛋类生产商之一,上市蛋企 Cal-Maine Foods 利润持续飙升,在过去一年内股价上涨约 50%。
面对国内鸡蛋供应紧张,美国政府曾试图向外求援。今年 3 月,美国曾向丹麦等欧洲国家询问是否可以出口鸡蛋,但遭到多国「婉拒」。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5 年前两个月,美国已进口超过 160 万打鸡蛋。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公开表示,政府计划从土耳其和韩国等国家进口鸡蛋,以缓解国内短缺。
然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却让这一救急措施雪上加霜。土耳其、韩国等鸡蛋出口国现在面临高额关税,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发出警告,此举很可能导致美国鸡蛋价格短期内再次上涨。金融分析师警告,零售商和供应商很可能将这些上涨的成本转嫁给已经疲于应对高价的美国消费者。
关税战当下, 餐桌上的鸡蛋也被摆上了政客们的谈判桌。
印度尼西亚粮食协调部长祖尔基弗利•哈桑表示,这些鸡蛋可能成为与美国就对印尼征收 32% 的「相互」关税进行谈判的工具,印度尼西亚在向受到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国家供应鸡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包括美国。
鸡蛋,新的比特币
美国的鸡蛋俨然成为一种奇特的「硬通货」。
在蛋荒严重的硅谷,一名科技公司员工自嘲道,「我们白天讨论如何用 AI 改变世界,却为抢购一盒鸡蛋排队,这些鸡蛋比我持有的比特币还要保值。」
比特币因其稀缺性(总量恒定在 2100 万枚)而备受追捧,而美国鸡蛋同样因供应受限而价格飙升,禽流感扑杀了数百万只蛋鸡,相当于比特币世界中的「减半」事件,突然减少了市场供应量。
更有趣的是,鸡蛋和比特币都催生了类似的社会现象。
在比特币世界中,「搬砖」(套利)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赚钱方式。投资者利用不同交易所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买卖,从中获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泡菜溢价」(Kimchi Premium)——韩国交易所的比特币价格常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有时差价甚至达到 20% 以上。精明的交易者会在国际市场购买比特币,然后在韩国交易所高价卖出,赚取差价。这种套利行为虽然理论上简单,但实际操作面临着监管、资金流动限制和交易手续费等多重障碍。
如今,美墨边境的「鸡蛋走私者」也正在进行着相似的操作,他们在墨西哥以每打约 1.7 美元的价格购买鸡蛋,穿越边境后在美国以 8 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取超过 400% 的利润。这种「鸡蛋搬砖」与比特币套利如出一辙,只是将数字资产换成了实体商品。
比特币有「矿工」挖矿,母鸡则是新的矿机,不少美国家庭开始在后院「挖鸡蛋」,有 Meta 公司员工因在自家后院养鸡实现「鸡蛋自给自足」,而被同事称为「真正的有钱人」。
鸡蛋走私者与早期的地下比特币交易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在规避监管,寻找价格差异带来的套利空间。唯一的区别是,比特币的价值建立在共识之上,而鸡蛋的价值则源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当一枚普通鸡蛋的价格达到 6 元人民币,我们不禁要问:在通胀持续、黑天鹅频出,供应链断裂的时代,下一个「比特币」会是什么?是否会有更多日常必需品,因为供应短缺而成为新的「硬通货」?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4 月 9 日 12 点 01 分,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 104% 的关税。
「只要有 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 20%,就会活泼起来;有 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 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 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利益驱动之下,未来的美墨边境或许也将充斥着各类中国商品。
这场「鸡蛋危机」或许只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缩影。
新的风暴即将出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