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纬创投
当猎鹰 9 号火箭的尾焰划破夜空,人类航天史将迎来一个标志性时刻——北京时间 2025 年 4 月 1 日 09:46,SpaceX 的"Fram2"任务将首次把四名“平民”航天员送入环绕地球两极的 90 度倾角轨道。
这场由加密货币大亨 Chun Wang 耗费约 2 亿美元全额资助的商业飞行,不仅是一次太空观光之旅,更是一次融合科学探索与商业创新的深度实践。看似休闲娱乐、视觉拉满的“太空旅行”Fram2,却也承载着 22 项农业、医疗等对人类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
打破人类航天史的尝试,有哪些看点?和马斯克一拍即合的
1
打破航天新边疆
Flam2 有哪些黑科技?
人类航天史首次极地轨道载人飞行,不仅是一场观光之旅,还将带来技术和研究视角上的双重突破。
全新轨道特性:
此次任务的核心亮点在于其独特的极地轨道设计。
不同于传统的赤道轨道,90 度倾角的极地轨道能让飞船每 90 分钟飞越南北两极上空,实现对地球两极地区的全景扫描。这一轨道选择不仅为科学观测提供了绝佳视角,更标志着商业航天开始涉足此前仅由政府主导的高价值轨道领域。
全景视觉震撼:
执行任务的"坚韧号"龙飞船经过特殊改装,配备了全景穹顶舱。
当飞船掠过极光带时,乘客将透过直径 4 米的玻璃穹顶,观赏到地球两极的绝美极光与极地冰盖的震撼景观。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开创了太空旅游的新维度,更将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积累重要的环境数据。
此外,“太空旅行”并未弱化科技价值的存在,22 项突破性科学实验将在为期三天半的任务中逐一实现,涵盖医学、农业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最值得一看”的太空 X 射线实验:
作为最引人注目的看点之一,任务将完成首次在微重力环境下对人体进行 X 射线检查,验证便携式医疗设备在深空任务中的可行性(可参考 NASA 曾在空间站使用的超声波设备,但 X 射线技术更复杂)。
肌肉骨骼研究:
任务还将通过运动实验探索微重力对宇航员肌肉流失的影响,为火星长途旅行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监测血流限制对骨密度的影响,科学家试图找到对抗太空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太空蘑菇培育:
在农业实验方面,乘员将尝试种植杏鲍菇。这种真菌不仅能作为太空食物来源,其菌丝体还可用于制造生物材料。如果实验成功,将为火星基地的闭环生态系统建设奠定基础。(类似国际空间站的蔬菜种植实验,但极地轨道辐射环境不同)。
星链激光通信:
任务还将测试飞船与星链卫星的激光链路,为未来太空互联网铺路。
作为第六次商业载人飞行,Fram2 标志着 SpaceX 正从单纯的太空观光服务,向系统化的商业航天生态转型,同时,也带来了商业航天的技术突破。
低成本复用:
猎鹰 9 号火箭的一级助推器将进行第六次复用,创造商业火箭重复使用新纪录。而"坚韧号"飞船此前已执行过 Crew-1、Inspiration4 等重要任务,此次任务后它将继续刷新载人飞船的复用次数。这种高频率复用能力,正是 SpaceX 实现低成本航天运输的核心竞争力。
舱外航天服革新:
虽然航天服并非此次任务重点,但参考 SpaceX“北极星黎明”任务的舱外服设计(如轻量化、法拉第笼防护),可观测到,航天服将日益精细化,以便于开启长期变化类任务。
2
2 亿美金的私人体验
为 SpaceX 买单的是位“中国”面孔
Fram 2 任务的团队成员共四位,包括电影导演 Jannicke Mikkelsen、飞行员 Rabea Rogge 和医疗官 Eric Philips,背后的“金主”则是加密货币大亨 Chun Wang ,一位华人面孔。他全额资助了团队的太空旅行。
Jannicke Mikkelsen 专攻 VR 和 AR 技术,将通过虚拟现实记录此次太空景观;Rabea Rogge 作为电气工程师,将主要负责科学实验,她也是首位执行 SpaceX 载人飞行任务的女性航天员;Eric Philips 则拥有极地探险和任务经验,将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指令长位置的
刚开始,
极地是地球的实验室,太空则是终极的极地。圆梦航天之前,作为创业者,他也曾多次旅行,探索时间的维度。他钟爱计数,从 QQ 签名便可见一二。第一天注册登陆 QQ 时,他给自己的 QQ 名命名为 1,第二天改名为 2,第三天改名为 3....... 直到第 2523 天,他才放弃。不过,在他合伙创办的第一家公司 F2POOL 中,仍然可见数字的身影。
此外,他热爱坐高铁、飞机到处旅行,他曾在社交账户上取名为“高铁千次男”,在进行照片记录。当合伙人晒出工作成就时,他回应了一张车站照片,奔赴下一个远方。
有趣的是,关于“航空”,他似乎有自己的看法。2019 年,他曾发布一条朋友圈,内容为:「这是 2019 年笔者第 110 次航空旅行,国航 CA4029 次航班成都双流至北京大兴,本次航班是国航 CTU-PKX 航线首航,因而没有绕行鄂尔多斯」。
在他早年的照片中,还可以看到他身着“To The Moon”的 T 恤衫。
这些经历让他对人类探索边界的渴望愈发强烈。
2024 年,
作为首位全额资助载人航天任务的企业家,
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将彻底改变深空任务中的伤病诊断模式。正如他在任务发布会上所说:"我们不是在做太空旅游,而是在为普通人建造通往星辰的阶梯。"
企业家搞科学,往往面对着争议和质疑。科学价值与商业回报的讨论并没有击溃
关于未来,他曾透露,或将筹备的"火星农业计划",将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球科研协作网络,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太空生态实验。
至于 2026 年,他计划参与发射"星链极光"卫星群,构建覆盖两极的太空观测网络。更远的未来,
跨界到太空界的企业家,他并非第一位。沉下心搞大事,是他与马斯克一拍即合的“共通之处”
3
商业航天:SpaceX 的下一站野心
1963 年,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的俄罗斯“东方 6 号”宇宙飞船,创下了载人飞行历史上的高倾斜度纪录。
图源 Sputnik
她所乘坐的飞船在赤道两侧达到各倾斜 65 度的效果。
而国际空间站从未飞越北纬 51.6 度和南纬 51.6 度以外的区域。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以及除阿波罗登月任务之外的所有先前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的人员都看不到南北极”
Fram2 网站写道:这条新的飞行轨迹或许将打开载人航天的新可能。
在 Fram2 任务背后,是 SpaceX 持续突破的技术积累。从可重复使用火箭到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这家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航天业规则。
2024 年的"北极星黎明"任务中,SpaceX 首次实现商业太空行走,验证了舱外航天服的可靠性;而星链激光通信测试,则为未来深空探索提供了通信保障。
随着星舰研发进入快车道,马斯克的"火星殖民"愿景不再遥不可及。通过极地轨道任务积累的经验,SpaceX 正一步步构建起从近地轨道到星际航行的完整产业链。这场商业航天革命,不仅改变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方式,更在重塑着地球文明的未来版图。
此次任务的四位乘员均为非职业宇航员,作为第六次商业载人飞行,Fram2 标志着 SpaceX 正从单纯的太空观光服务,向系统化的商业航天生态转型。
极地轨道任务的商业化应用潜力巨大。未来,极地轨道可能部署通信卫星、气象观测站甚至太空旅游酒店。这种轨道资源的开发,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太空经济生态,让普通人触摸星辰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可以预想,当"坚韧号"飞船在大西洋溅落时,珍贵的实验数据和全新乘坐体验,将开启一个属于商业航天的崭新时代。从极地轨道到火星基地,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着生存边界。而这一切,都始于“疯狂想象”与勇敢实践。
References:
综合汇编自 Space X 官网、X 等
1.首次极地轨道载人飞瞄准愚人节发射 by 三体引力波
2.SpaceX 私人“载人龙”将挑战地球两极飞行 by 科技的视界
3.王纯是谁?他为何花 2 亿美金买下了私人太空旅行船票 by 问问马斯克 Ask Musk
注:文中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 | 经纬创投
编 | Black 审 | 林蛋壳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