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Portal Labs 看到一条 PANews 的快讯,文内指出:据欧洲风险投资公司 Runa Capital 发布的 2024 年度 Runa 开源创业指数(ROSS Index)报告显示,全球最热门的 20 家开源创业公司中有超过一半与 AI 密切相关,其中以 MyShell、Fuel 为代表的#Web3 项目,赫然在其中。
在 Web3 中,从 2023 年底开始火起来的#AI ,到 2025 年的#AIAgents ,可以说现在哪个项目不搞点 AI 元素,就“不合群”。
要说当前 Web3,AI 标签有多火,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撰稿时):
上面的表格数据来源于 CoinGecko 的分类。可以发现,尽管 AI+ 的概念只诞生了 2 年不到的时间,但其不管是项目量 / 代币种类,还是市值和 24h 交易量,都早已超越了多个成熟赛道。当然,这个并不能完整展示 AI+ 的热门程度。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这是 Portal Labs 整理的来自 Rootdata 以及 PANews 2-3 月份 AI 赛道的融资数据。
可以发现,2 月份 AI 赛道融资共计 22 起,已知融资总额超 9,760 万美金,其中最高融资额为 1,500 万美金;3 月份相对少一些,截至撰稿有 14 笔融资,已知融资总额超 8,204 万美金,最高融资额也同样为 1,500 万美金。
同时,从整体融资次数看下来,基本上每个星期的融资中都有至少 3 起 AI 赛道的项目融资,占比为 10% 左右。
另外,从投资人来看,尽管很多融资都是种子轮或者社区轮、战略融资,但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知名风投,比如 Meow、IDG Capital、YZi Labs(前身为 Binance Labs)、Animoca Brands、Amber Group、DWF Labs 以及红杉中国。
因此,不管是占比还是融资金额,亦或是投资人质量,AI+ 赛道的融资都算得上是一个新兴赛道比较亮眼的成绩。
那么,为什么 Web3 如此看好 AI+,再细分一些,当前最火的 AI Agent 呢?
除却大环境因素外,更核心的原因在于,AI Agent 非常符合 Web3 的需求:
Web3 的核心理念在于“去中心化”——不再依赖中心化平台,而是通过智能合约与分布式网络实现资产与权限的自主管理。而 AI Agent,正是这个理念的自然延伸。
与传统 AI 不同,AI Agent 不再是中心化机构控制的工具,而是能够自主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体”,拥有自己的链上身份、钱包、资产,并能通过链上协议完成数据访问、任务执行、资产管理等行为。
这意味着,AI Agent 不再依赖任何单一平台许可,而是可以作为 Web3 网络中独立的参与方,与人类用户或其他 Agent 共同协作,完成治理投票、协议调用、甚至 DeFi 操作。正如 a16z 指出的那样:“AI 代理正从被动工具,转向主动市场行为体。”
AI Agent,让“去中心化”不止属于人类,也开始延伸至“机器参与者”。
在 AI 技术持续进化的当下,GPT 类大模型、Agent 框架、TEE、ZKP 等技术的快速成熟,为 AI Agent 的落地扫清了障碍。而 Web3 正好提供了 AI 自主运行所需要的三大基础设施:
身份系统:通过 DID 与链上签名,AI Agent 可拥有独立“身份”,接入任意协议;
价值系统:链上钱包与资产机制,使 AI Agent 能够管理资金、支付 Gas、获取激励;
执行系统: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网络,使其可以自动调用协议并执行链上任务。
技术趋势正在从“人类发指令,AI 执行”过渡到“AI 自主行动,链上验证”,而 Web3 是唯一能够支撑这一闭环的生态系统。
站在用户角度,不论是普通玩家还是高净值投资者,在参与 Web3 时常常面临三大挑战:
繁杂操作流程:参与空投、部署合约、链上交互步骤繁琐;
知识门槛偏高:协议规则复杂,普通用户往往望而却步;
注意力与时间成本高:链上事件变化快、链上互动多,几乎需要“7×24 小时待命”。
AI Agent 恰好能在这些方面提供实用补位——
它能根据设定策略,自动执行合约交互、挂单交易或批量授权等动作;能帮助你实时监控钱包风险、dApp 变动、空投条件变化;也能协助从推特、Discord、Dune 等平台提取数据、总结信息。
对于日常活跃度高或资金量大的投资者而言,AI Agent 就像是一位“执行型助理”:帮你节省时间、降低操作错误、把握链上机会。
AI Agent 不是 Web3 又一个“新风口”,它更像是一次迟来的功能落地。
过去,Web3 世界不断讲述着“去中心化金融”、“数据确权”、“用户主权”的美好故事,但很多叙事始终停留在理念和基础设施层面,甚至是最近大家都在叙述的投机,而距离真实用户的日常使用、个人场景,始终缺少最后一公里的桥梁。
现在,AI Agent 的出现,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路径:它不再强调概念,而是用“工具化的形式”回应用户真实的操作焦虑与精力分配难题,让 Web3 的价值逻辑,首次可以被一个普通用户“感受到”。
如果说,DeFi、NFT、DAO 是对去中心化理想的早期尝试,那 AI Agent 很可能是把这一切串联为用户“用得上”的一站式接口。
我们或许正在进入一个阶段:Web3 叙事不再只是靠想象,而是可以“用起来”的那一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