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会有通货膨胀吗?从“地府经济”到 meme 币的文化、技术和市场层的共识机制
2025-03-31 10:12
十四君
2025-03-31 10:12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writer✍️zhoumo

总计 4117 字,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TL; DR

焚烧冥币是一种祭祀祖先的传统形式,冥币作为一种“货币”,数额不断超额膨胀。偶尔我们也会疑惑:“地府会有通货膨胀吗?”

如果将“冥币”定位成“文化符号”,一种传承形式、一种 Meme,地府不会有通货膨胀。

本质上,比特币、Meme 币、地府经济都是一种具有共识机制的集体行为。我们可通过将其品牌化与 IP 化,并提供更多技术赋能,扩张共识情绪,将 Meme 转换为文化资产。

Meme 不是纯粹的投机,而是加密行业的一种文化现象。除了探讨 Meme 的金融狂欢,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 Meme 从“短期暴富游戏”,变成一种“可持续的文化经济”?



引言


尽管以下三类符号表面上颇具差异,但本质都依赖于“共识”——一种由群体共同赋予意义的集体行为

  • 比特币基于 PoW 的共识机制激发了信任与成本间的博弈,跻身世界十大市值级的社区认同

  • Meme 币凭借社区的狂热与情感共鸣崛起,成为数字资产市场的新焦点;

  • 地府经济是通过冥币等传统形式,展现文化信仰如何形成集体共识的最佳案例之一。

本文探讨了“地府经济”与 Meme 币在共识机制上的交汇,分析其如何通过文化、技术和市场层面的协同作用创造价值。


1. 「地府会有通货膨胀吗?」


1.1 冥币,一个特殊的金融符号,一种特殊的 Meme

冥币起源于中国古代。它以黄色或白色为主,模仿古代金银元宝的颜色,且常常印有夸张的数值,如“亿万”“千万”;还会模仿现实货币的发行机构,如“天堂银行”“冥府银行”等,同时使用龙、凤、麒麟等祥瑞动物作为符号,象征吉祥与权力。

尽管没有实际购买力,但冥币在文化信仰中依旧被赋予了“金融属性”。“地府经济”正是以冥币、祭祀用品等为载体,通过文化信仰与情感寄托形成集体共识。

但回过头来看,冥币本质是一种已经被传扬千年的 Meme——



现代语境中,Meme 的定义是指一种通过文化传播迅速复制、变异并影响群体的符号或概念。

以此,那不妨再看冥币的几大属性:

  • 款型:冥币的纸张颜色、夸张数额、发行机构和经典符号(元宝)。

  • 发行:也受限于祭祀活动和文化习俗。

  • 价值:并不依赖供需关系,而是植根于文化信仰与情感寄托。

  • 流动:它通过祭祀习俗在社区中传播。

冥币承载了千年丧葬文化的集体记忆与先祖情感,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演化出多样形式(例如印有富兰克林头像的“联邦储备券”、纸质 GUCCI 包等)。


图为 GUCCI 警告售卖纸质 GUCCI 的香港店铺


时至今日,甚至演化出烧房屋模型、纸手机、纸信号塔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模式。随着时间变化它不断传承,也不断演进,但终有一种形态符合当下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1.2 当 Meme 成为 Coin

Meme 币可以称之为区块链世界中的“社区实验”。

与冥币体系不同,冥币本质上其消费者并不评价其价格(笑),而链上 Meme 币则有确切的买家。在过去的 3 至 5 年中,Meme 币经历了显著的市场增长,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大典型 Meme:Dogecoin(社区热情和 Elon Musk 狂热推动下)和 Trump(特朗普发布的官方代币),分别象征着 Meme 的两大轮全球破圈趋势,且 Memecoin 在其中附着形态也不断变化:

  • 2017 年,首次代币发行(ICO)热潮,附着于挖矿机制以信任服务为价值基础。

  • 2022 年,非同质化代币(NFT)兴起,附着于艺术创造与版权归属为价值基础。

  • 2025 年,名人专属 Coin 的爆发,变相成了其人物本身的“股权”分割。


1.3 二者皆源于共识的底层协议

冥币的共识基于文化传统与信仰,是一种缓慢但稳定的集体认同;Meme 币的共识则依赖社区的集体狂热与网络传播但本质上都源于共识构建的共性:通过“讲故事”与群体产生情感共鸣,并借此形成“文化符号”。

我们可以通过共识构建的三大维度(技术依赖、文化驱动、稳定性)去对比比特币、Meme 币、冥币经济,会发现非常有趣的内容:


比特币:通过工作量证明(PoW)实现技术驱动的去信任化共识,稳定性高;

Meme 币:依赖社区情感与文化符号,波动性大但传播速度快;

地府经济:以传统信仰为基础,具备中长期的文化稳定性。


来源:知乎@SWUFEnoNews


2. 行业赛道分析


在当前区块链市场中,资产的生命周期主要为四个要点:发行、转移、交易、消亡。

2.1 Meme 典型社区生命周期分析

让我们从发行、转移&交易、消亡典型生命周期,详细分析最经典的两个 Meme 币:

发行维度

转移与交易维度


常规周期通常受宏观经济、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的综合影响(包括全球经济状况(如利率、通胀)、区块链技术进步、机构参与度等要素),Meme 币兴衰快、交易快、演化快,其周期更短、更剧烈。

因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等外部压力加剧了高风险资产的下行趋势,且因为 Meme 币自身的技术短板,难以与比特币的稀缺性或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相比,Dogecoin 缺乏长期价值支撑,难以抵御市场波动,价格从高点 0.73 美元跌至 0.06 美元(2022 年 6 月),跌幅超 90%。

但 Meme 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只要仍维持一定水平的社区活跃度,Meme 币就并未完全“消亡”,而是进入相对稳定的低谷期。例如 Pepe 虽然缺乏明确的开发团队或治理结构,但因为完全源于社区传播驱动,所以仍一直存在在市场上。

或许,在价格波动之外,更值得思考的是,Meme 币应该更侧重名人效应好?还是社区驱动好呢?是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治中心好,还是由完全去中心化社区自治更好呢?

2.2 围绕 Meme 的 4 个主流平台

Meme 具有快速的兴衰周期、高频变换的叙事、多元难以框定的特点,波动会带来天然的吸引力。随着关注波动、接力波动的群体不断加入,“卖铲子”成了 Meme 币行业中的一门好生意。

如今市面上已有不少产品专注在 Meme 币的市场化,例如 DexTools、Pump.fun、eToro、gmgn.ai 等。现有产品大多集中在 4 个维度(发行、交易、查阅、社区互动)帮助用户快速进入和了解 Meme 币市场:

总的来说,这四个平台通过降低技术门槛,让用户更便捷参与交易;通过放大群聚效应,更容易得到快速变现机会。

  • pump.fun 让用户无需技术背景即可创建 Meme 币。截止 2025 年 2 月 5 日,平台累计收取交易费用超 276 万枚 SOL,累计发行代币数量已达 750 万枚,成功上线 Raydium 的代币数量超 9.8 万枚。

  • DexTools 提供实时数据和直观图表,帮助用户捕捉市场趋势,月均活跃用户在 500 万至 1500 万;

  • eToro 的“复制交易”功能允许新手一键复制专家策略,2023 年 CFA 协会(CFA Institute)调研显示,欧美国家的近 50% 的 Gen Z 用户倾向使用社交工具辅助投资;

  • gmgn.ai 凭借“老鼠仓追踪”和“聪明钱狙击”等功能,峰值时期最高单日交易量达 7200 万美元(2025 年 1 月 19 日)单日手续费收入达 234 万美元。

在 Meme 币市场中,市场估值锚点像一把静态的“尺子”,为用户提供判断和决策的理性依据;关键指标监测(尤其是监测情绪指数)变得更加重要,就像一双动态的“眼,模糊又准确地帮助用户实时感知市场变化。


当“情绪”出现在判断指标中,技术将不再是唯一解。基于上述工具分析,我们认为作为研究人、市场人、投资者,或许还可以用更多维度的“文化视角”来综合评测 Meme 币,需要例如建立“人文 - 技术二维对冲组合”

“人文 - 技术二维对冲组合”是一种评估 Meme 币价值的框架,通过结合人文因素(如社区情感、文化符号)和技术因素(如区块链技术、治理机制),实现风险对冲和价值发现。

例如通过

  • 建立定位与图谱:更好地识别 Meme 币的文化定位与社区特征,建立起更场地的估值标的。

  • 借助社区探索技术人文融合机制:让 Meme 币的生存周期走得更稳健、长远。

此框架核心在于平衡社区驱动的情感价值与技术创新的实用价值。短线关注社区热度指标,⻓线应关注文化符号的 IP 化潜力。



3. Meme 币的过去、现在、未来


图源:*Carlo Russo, 

"Vanitas," 2023, oil on panel, 23 x 37 in.*


3.1 备受批判的 Meme 会是文化资产吗?

本文从冥币看 Meme 的过去,可以发现,他们同为文化符号,其生命力源于共识的持续存在。

在世界的另一侧,17 世纪的郁金香也是一种 Meme。郁金香期货从最初的财富凭证,到泡沫破灭后成为经济学教材案例,17 世纪 Vanitas 艺术画家将郁金香与头骨、沙漏并置,提醒观者生命的短暂和物质财富的无常。

十字架从古罗马刑具到基督教救赎符号,现已成为主流的“时尚符号”,但其“交叉线条”的形式千年未变,其蕴含的神秘力量、给人的慰藉,鲜少改变。被淘汰的符号可能成为历史警示(如柏林墙残迹作为冷战记忆载体),兴盛的符号则强化文化凝聚力(如春节红包从实物到电子化的传承)。

行业发展中虽有“绝望之谷”与“热情之巅”,但文化符号的本质使其不会彻底消亡。符号是河流,不是化石。

通过社区治理与文化传承,Meme 币或将成为“文化资产”,能增强其长期价值,避免短期泡沫化。


3.2 下一个 Meme 的“热情之巅”在哪?

Meme 的热潮一浪接一浪,但下一个 Meme 的风口究竟在哪里? 是更疯狂的社区狂欢?更有影响力的文化标签?还是技术与情感的融合?

从 Dogecoin 的崛起到 PEPE 的快速爆发,再到 Solana 上的 Meme 生态,仅靠“情绪 + 投机”已经不足以支撑长期的价值共识。未来的 Meme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演变:

  1. 品牌化与 IP 化 —— 未来或许不仅仅是短期的炒作,而是像 Hello Kitty、Supreme 等品牌发展成完整的文化 IP。以 Doge 为例,它已经从加密货币衍生到商品、周边,甚至主流品牌合作,影响力远超其本身的投机价值。

  2. 技术赋能 Meme —— 过去 NFT 是 Meme 经济的一种爆发形式,未来 AI 生成内容(AIGC)、链上游戏、数字身份等新技术,是否能创造出新形态的 Meme 经济?当 AI 能生成无数的 Meme IP,NFT 与链游又能让 Meme 变成可互动、可交易的“文化资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3. 情绪共识的扩张 —— 过去 Meme 币的成功是因为它们抓住了互联网情绪的某个点,比如狗狗币的无政府主义情绪、PEPE 的加密文化认同。未来,Meme 是否会进入更广泛的社交叙事?比如政治 Meme、社会运动 Meme,甚至像 Reddit 社区那样,构建属于加密世界的“集体情绪引擎”?

或许,Meme 浪潮带来的,并不只是投机,而是文化塑造的演进。当 Meme 成为某种社会共识,而不只是一个市场现象,它的价值才会真正得到体现。


3.3 卖铲子卖水,还是下矿洞淘金?

面对 Meme 的狂热,聪明人究竟该如何行动?是直接冲进去,还是站在旁观者视角,为淘金者提供工具?

在每一个投机狂潮中,都会有三类角色:

  1. 淘金者:他们涌入市场,希望成为下一个 Dogecoin 或 PEPE 的早期持有者。但绝大多数人往往在 Meme 币暴涨后才进场,最后成为接盘者。

  2. 卖水者:他们不参与直接的投机,而是提供交易、分析、自动化工具等基础设施。例如 DexTools、gmgn.ai 等工具,它们不赌某个 Meme 会火,而是让所有想投机的人更容易入场,从而稳定获利。

  3. 故事讲述者:他们塑造叙事,创造情绪共鸣,让 Meme 从“币”变成“信仰”。比如马斯克之于 Dogecoin、Trump 之于政治 Meme。掌控叙事的人,才是 Meme 市场的真正主导者。因为是他在告诉世人,哪里可能有金子。


那么,作为投资者,你会如何选择?

是赌下一个 Meme 的风口,还是打造工具,让所有涌入 Meme 的人都依赖你?

是成为市场里的故事讲述者,还是只做短期套利的跟随者?

在泡沫破灭之前,聪明人已经在下一场风暴来临前布局。

问题是,你打算做哪一种人?


4. 结语


结论是,冥币作为文化符号,地府大概率不会有通货膨胀。或许将来会有一款链上冥币系统,让思念和记忆数据化。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区块链将在代码的严谨与人性的温度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回顾历史,互联网时代的“泡沫”常常孕育出真正的变革。2017 年的 ICO 狂潮后,DeFi、NFT、Layer2 这些技术创新成为行业核心。那么,Meme 的狂热之后,留下的会是什么?

  • 新型的社区经济 —— 过去,品牌是由公司塑造的,但 Meme 币的成功证明社区可以自主创造品牌。未来是否会出现更成熟的社区自治模式?让社区驱动品牌的长期发展?

  • 链上文化资产 —— 虽然许多 Meme 币最终归零,但它们塑造的文化认同感依然存在。这份认同的价值或许可以超越短期的投机品的局限?

  • 去中心化社交与叙事经济 —— 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是中心化的,Meme 依赖 Twitter、Reddit 等平台传播。未来去中心化社交协议(如 Lens、Farcaster)是否能为 Meme 提供新的传播方式,让它真正成为链上文化?让链上与链下即紧密连接,又各成生态?

最后:Meme 不是纯粹的投机,而是加密行业的一种文化现象。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 Meme 从“短期暴富游戏”,变成一种“可持续的文化经济”?

你会有怎样的答案?


点赞关注,分享你的答案


《好奇心研报》系列

一起看看区块链和神秘学的另一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十四君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