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 的惊魂 2.5 小时。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放在哪个圈子都同样适用。就在昨日晚,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就遭遇了一场精心设置的围追堵截,不仅丧失了用户信任,甚至差点陷入连环清算金库不保。但也正是这一事件,让嫌隙已久的头部交易所们放下了恩怨,实现了难得的联合作战。
但最终,这场战役的背后,却没有真正的赢家。
3 月 26 日,平平无奇的周三夜晚,币圈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在此前风靡币圈的 50 倍杠杆鲸鱼的启发下,抽取保证金迫使仓位强平这一手段,成为了市场共识 Hyperliquid 的弱点。当日晚,一名交易者就效仿了这一操作,其先是在 Hyperliquid 上以开仓价 0.0095 美元开出 4.3 亿枚、总价为 408 万美元的 JELLYJELLY 代币空单,在代币价格上涨至 0.0103 美元后,平掉 3000 万枚 JELLY 空单后提走保证金 276 万美元,迫使平台开启自动清算机制,导致剩余 3.98 亿枚 JELLY 的空单由 Hyperliquid 接手,接手价为 0.0103 美元。
至于为何会开启自动清算,Hyperliquid 又为何接手这一烫手山芋?还需要从 Hyperliqui 交易机制入手。Hyperliquid 作为衍生品交易所,核心业务即为永续合约交易,治理由 HYPE 质押者组成的验证者负责。从交易机制来看,Hyperliquid 的流动性由社区提供,即存在 HLP 金库,金库主要的作用是在对手盘不足时介入以保持流动性,在事件前,金库总额约为 2.4 亿美元。
好巧不巧,本次涉及的 JELLYJELLY 正是一个流动性不足的代币,该代币是由 Venmo 联合创始人 Iqram Magdon-Ismail 在 Solana 链上推出的 MEME 代币,当前市值约 1000 万美元,在 MEME 市场的规模中规中矩,在事件之前,该 MEME 交易深度非常有限,每分钟成交量仅在几万美元上下。
在此背景下,大额空单自动清算后 HLP 金库作为对手盘接手了合约,按原有规则,金库会缓慢将这部分仓位投喂给市场,从而避免产生大额平仓时的剧烈波动。但没想到的是,从这一刻开始,狙击,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地址迅速在 CEX 上拉升 JELLYJELLY 现货,推动 JELLYJELLY 在短时间内上涨超过 4 倍,Hyperliquid 所持有的空单持续亏损,亏损最多达到了 1350 万美元。而根据当时数据,若 JELLYJELLY 代币价格上涨至 0.1479 美元,则该笔空单将全部亏损。显然,这是一起针对 Hyperliquid 有预谋的策划事件。
对于 Hyperliquid 而言,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只要价格停止上涨,虽有亏损,但尚可在相对容易接受的范围。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头部交易所们突然联合出手上线 JELLYJELLY。23 点 10 分,OKX 交易所宣布将于 23:30 分正式上线 JELLYJELLY 永续合约交易对,而就在几分钟之后,币安交易所也宣布上线 JELLYJELLY 永续合约。
在上所消息的影响下,JELLYJELLY 价格进一步被抬升,价格最高上涨至 0.06276 美元,此时与交易员 0.0095 美元的开单价相比,已然暴涨超过 5 倍,而只差 0.08 美元,Hyperliquid 清算价就将被触发,届时,Hyperliquid 将血本无归。
在这一危机关头,Hyperliquid 官方,终于坐不住了。据 Hyperliquid 官网历史数据显示,23 点 15 分,在上所消息 5 分钟后,这一巨额空单已被结算,结算价为 0.0095 美元,即交易开单价,Hyperliquid 并未承受任何损失,此时 CEX 上的 JELLY 报价,为 0.045 美元,两者相差 5 倍,显而易见,Hyperliquid 无视了外部预言机的报价。23 点 21 分,在上所消息后的 11 分钟,有用户发现 Hyperliquid 平台上的 JELLYJELLY 曲线停止更新,且委托单也显示空白界面。
过了 20 分钟,官方姗姗来迟,发出公告给予解释,其表示在事件发生后,验证者投票下架了 JELLY 合约,但除了这一违规地址外,参与 JELLY 交易的用户将由 Hyper Foundation 全额补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开单价即结算价,而 Hyperliquid 接手的价格是 0.0103 美元,金库在此笔交易中还赚取了 70 万美元。
从公告的言外之意来看,Hyperliquid 无疑想凸显出平台符合去中心化治理原则,是经过投票决定了代币下架。然而,对于这一回应,市场却并不买账。归根结底,Hyperliquid 的中心化治理早已声名在外,从名列前茅的 HYPE 质押者来看,前 5 位都是 Hyperliquid 基金会的成员。而根据 X 用户 spreekaway 的爆料,本次投票验证者仅有 Hyperliquid 基金会,也让市场对于这一以“去中心化”为理念的交易所表示不满。市场更是作出梗图进行回应,讽刺 Hyperliquid 验证者只有创始人一人。
Arthur Hayes 在社媒上也向 Hyperliquid 开炮,让大家停止假装 Hyperliquid 是去中心化的,其甚至表示 HYPE 将回到起点,原因是狙击不会停止。Bitget CEO Gracy 也表示,Hyperliquid 可能有望成为 FTX 2.0。它处理 JELLY 事件的方式不成熟、不道德、不专业,导致用户流失,并对其诚信产生严重怀疑。它的运作方式更像是一个没有 KYC/AML 的离岸 CEX,从而助长了非法流动和不良行为者。关闭 JELLY 市场并以优惠价格强制结算头寸的决定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纵观整个事件,设计得非常巧妙,先开单后撤保证金强平顺理成章让平台接管,随后开多拉盘,之后交易所添柴加火吸引散户进一步拉高价格,最终的结果是当红炸子鸡 Hyperliquid 、头部 CEX、不知名交易员以及大批量跟风散户纷纷入场,但这一场马蹄飞扬的围追堵截,却难有真正赢家。
看似以投票论占据舆论高地的 Hyperliquid,不仅暴露出内部流动性与交易机制的核心问题,还差点金库不保,其一言谈的解决和治理方式更是让用户信任度与忠诚度持续下降,虽然 Hyperliquid 金库的收益率最终被拉回正常水平,但在事件发生不过数小时内,据 Parsec 面板数据,平台稳定币 USDC 净流出超 1.4 亿美元,用户流失可见一斑。
头部交易所也并未全身而退。从参与这场针对 Hyperliquid 的围追后,头部交易所们就成为了战役中最可疑的始作俑者。此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用于攻击 Hyperliquid 和开设仓位的资金是从币安和 OKX 两个交易所内提取。用户 off_thetarget 更是在 X 上爆料称,早在 3 月 24 日,就有人联系他帮忙推进 JELLYJELLY 上线币安,该博主协助其联系上币组组后,反馈都是暂时不太可能上一些 MEME。但事实却是,就在不到 2 天的时间,币安就决定上线 JELLY 合约,其中显然存在隐情。
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而言,一直打着“颠覆 CEX”的 Hyperliquid 的确算是 CEX 们共同的敌人。因此,本次 OKX、币安的相继下场,让市场直言吃相难看,是在利用中心化平台的优势打压 Defi 平台。颇为有趣的是,币安和 OKX 素来有不对付的名头,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后迅速结成同盟,在几分钟内相继上线合约狙击 Hyperliquid,真正诠释出“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
还有这位不知名的交易员,至今为止目的不明,其在损失 70 万美元之后持续拉盘狙击,但平台最终将该交易员剔除了赔偿名单,因此其在平台开的多单合约与现货买单均难以兑现,最终交易员的赚钱与否虽难预测,但可以确认的是,必然没有想象中庞大的收益。受伤最严重的无疑是跟风买入的散户们,在 Hyperliquid 宣布下架 JELLY 后,该币种价格暴跌 67%,从最高点到跌下悬崖只经过了 13 分钟,现报 0.02 美元。根据 Coinglass 数据,截至撰文时的 24 小时内,JELLY 爆仓金额达到 1688.87 万美元,而该币种的总市值,也仅有 2326 万美元。可想而知,散户们,成为了这起交易所围猎真正的祭品。
这起事件之后,似乎只留下一地鸡毛。当然,事件的核心还是源于 Hyperliquid 自身的问题,该事件暴露出的机制缺陷触目惊心,使用预言机提供的标记价格而非订单簿深度来决定合约价格,尽管提高了交易效率,却也在市场波动加剧时无法平滑大额交易的冲击,而 Hyperliquid 高达 50 倍的杠杆也使得头寸不受限制,极大增加了被攻击的机会,在该种情况下,金库的主动做市反而会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至于后续该平台的治理问题,也无需多言,毕竟披着去中心化皮行中心化之事在业界早已不再新鲜,Hyperliquid 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另一方面,中心化交易所狙击围堵 Defi 平台,看似是商场中的正常竞争,但深层次而言,中心化平台在关键时刻的落井下石,的确暴露出寄希望献祭对手 Hyperliquid 以进一步垄断市场份额的野心,更隐隐折射出 CEX 面对来势汹汹 DEX 时内心所感受的不安与威胁。但有趣的是,就在近日赵长鹏的采访中,其还提到“去中心化交易所未来比中心化交易所更重要”。
反观如今的狙击,这是否是将威胁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肯定的是,在流动性困局下,CEX 们的“权力游戏”,还会继续上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