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Uncommons
近半年来,多篇关于缅甸的文章在 Uncommons 发布,形成了对缅甸议题的集中讨论。「时差记者」缅甸系列已发布的文章有:
时差记者 | 流亡者在他乡重聚:缅甸记者与清迈 web3 - 缅甸系列首篇
时差记者 | 将加密技术用在缅甸 - 缅甸系列的主要报道
极客聚集地的流亡记者 - 对“将加密技术用在缅甸”的文章评论
本篇为基于 7k 最新一篇文章「将加密技术用在缅甸」衍生出的讨论集锦。
在缅甸,密码运动进入地狱模式。
缅甸是世界上最支离破碎的国家。官方记录 135 个民族,八大族群,各个族群都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不仅如此,2021 年政变之后,这里的非政府武装团体数量激增,已经达到了世界全部非政府武装团体的 21%。按 ACLED 记录,2024 年每月平均能发生 1000 场政治暴力事件。
是什么维持了这种战争的消耗?一个是缅甸的自然资源,比如平原肥沃的土地、森林、矿业、玉石、天然气和石油。这些分布式的资源,和其他一些产业,例如:毒品、电诈、黑市、赌博等,共同滋养着“点对点”的武装力量。
内战之后,缅甸的公共基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内战前计划的发电厂停止建设,依靠老的电力基建只能满足本国地点需求 50%,冲突区总面临断电断网,在交战中有些学校、医院成为了轰炸目标。
尽管公共基建落后,但是缅甸的审查基建发达。新政府引入了国家防火墙系统,对异议人士实施系统性审查和监控,并配合网络安全法,使用 VPN、Facebook 可面临最高 3 年监禁。
政治局势不明,经济发展不平衡,电信、电力的封锁误伤了普通百姓。在这些背景下,加密运动能为缅甸人民提供什么“协议”呢?
这篇文章介绍了加密运动怎么介入社会,它提供了几种可能的服务,一是数字货币,二是加密通讯,三是隐私身份,四是链上信用担保(用于跨国就业、移民、签证)。
在地狱里,加密协议能否中立?会不会酿成恶果?会不会为一些人解除障碍?亦或者石沉大海,加密协议没有参与这场游戏的资格?
加密运动并非一场运动,它涉及到几场运动在复合式进行。如果将加密运动理解为变革,带来变革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是货币(运动)。货币的传统供给方分别是家庭、政府、银行。缅甸的家庭部门(消费、投资)没有办法均匀的为家庭内部完成自我救济,完成整个社会的投资,那么国家发行的法币将不断的通货膨胀,同时银行又无力从家庭部门收拢货币对外放贷。加密货币进入缅甸社会,需要与传统货币流动手段进行竞争,如果没有家庭、政府、银行对这些流动性保持 Fomo,加密货币进入缅甸社会基本是一场空,那么这场运动是失败的。
一些信息抱有该目的,例如文章中提到的记者,如果数字货币被允许使用,那么记者拥有了收入,该收入可以支撑他在缅甸生活或办理迁徙国外定居。那么即便是缅甸当地的人对加密货币很热衷,那么受益的不一定是文中持有货币的个体,更可能是大的精英,擅长投资的金融部门,或者想要将它作为战略储备的国家单位,又或者银行介入。所以记者即便持有数字货币,可能连持有缅元都不如。
事实上看,持有加密货币的个体更容易被侵犯,侵犯个体的不只是内部的缅甸政府,还有外部的国际市场。一种方案是利用成熟的国际货币,但问题是国际上的金融从业者比缅甸本土精英、平民聪明与专业太多,他们可以将资金卷走。
第二种服务是电信通讯。文章中,当地网络通讯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没有任何声明的断网,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暴力,给当地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利,这种不便利包括知识是不流通的,比如打仗时如果群众知道军队的位置,群众可以及时的避难。然后在网络需要的电力,电力供应基本上不稳定,这破坏了网络的连接。如果网络不通畅,那么与网络不通畅所有相关的生活服务都没了,比如说接受数字货币,比如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都受到了破坏,比如资本外逃。这都跟互联网遭到了破坏有关。
政府打击电力、电信通讯设施的名义是封锁地方军队。但用这种方式加密反抗政府,这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是封锁是临时的,第二是封锁是有原因的。如果反对封锁,实则帮助了反抗军,因为加密货币的应用是反抗军推行,所以有某种“立场”站在反抗军。但毒品、电诈不止政府军参与,它与反抗军也息息相关,如果帮助了反抗军,反而帮助了这些罪恶产业。而封锁对人民的影响是更巨大的,无论反抗军还是政府军,都是内部问题,谁上台对人民的帮助并没有多少好处。
此外,基于加密协议的通讯设施,在发达国家尚未被验证实验,而在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实验,创新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同时它势必无法提供畅通的网络服务。
第三个服务是加密身份。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加密身份在文章中如何描述呢?作者认为这种身份跟互联网的活动是关联的。比如说进入互联网,比如在互联网上完成某些数据交换,然后在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它可以和整个世界上其他这些人完成关键的交互,比如说资产信息,那么他在整个世界上获得一种解放出去的力量,作者将这称为主权,非国家的主权,这是提供的第三种服务,对一个缅甸人,想要出去的缅甸人,但又需要至少保留某种国际公认的身份,如果没有大家认可的身份,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申请难民,一种是申请移民 / 签证,去其他地方。然后才可以继续工作生活。那么这个服务相当于充当了临时的生活证明,工作许可,你在链上的所有活动做了一个信用背书,这是第三个服务,叫加密的身份。
第四种服务是信用互助协议。注入信用的又不能是一个中介。缅甸一些群体依靠非正式的金融服务行业,信用互助行业,来完成交易支付。信用互助协议提供了是另外一些服务,比如说买入加密货币,同时不让银行账户冻结,或者进行加密货币支付、加密货币存储。
@Jux
几个问题:
当民族、权力、资源互相咬合在一起,密码行业的治理理论在现实面前会是拙劣的幻想吗?
分布式的通讯基础设施安全且隐私,但它能够规模化的惠及贫穷的普通人,而非少数精英吗?
不是所有人的手机都有网络或电力,当一笔小额交易需要被见证,上帝协议能进入缅甸群山里吗?
缅甸会是密码行业的应许之地吗?
Write For Uncommons
Click “阅读原文” 或访问 https://tally.so/r/mO0Nlg,write together!
Uncommons (previous GreenPill CN) is a public sphere where a collective of Commons Builders explores Crypto Thoughts together. Uncommons is a crypto-humanities brand incubated by PlanckerDAO
Uncommons 是区块链世界内一隅公共空间,一群公共物品建设者,在此碰撞加密人文思想。Uncommons 是由普朗克孵化的加密人文品牌,其前身为 GreenPill 中文社区。
Twitter: x.com/Un__commons
Newsletter: blog.uncommons.cc/
Join us: t.me/theuncommons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