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对微信生态做了研究🔍,不禁感慨微信生态的布局非常犀利!
一转眼,到了 2020 年,微信的 10 周年都过去了…… 十年之间,微信吞噬了整个世界。到了 2020 年,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超过 12 亿 —— 这非常惊人。这相当于说,「微信是一个在中国安装率甚至超过了 100% 的应用」。有手机的人都注册了微信,并且,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有不止一个微信号?请问,你有两个微博账号吗?你有两个支付宝账号吗?你有两个京东账号吗?你有两个抖音账号或者两个快手账号吗?
如今,在微信上,你所能做的,不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替代运营商所提供的短信功能的免费替代品而已了。你当然能用它向熟人发消息,不仅可以用文字,还可以包括图片、音频或视频,甚至发送很长的文章,你也可以把文章发表在微信公共账号或者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之后给对方发送一个链接;你能用它群发消息 —— 发到某个或者多个群里,或者只是静静地发布在朋友圈,人家爱看不看;你还能用它给很多陌生人发消息,比如用之前就有的微信公共账号或者现在刚有的微信视频号……
更为重要的是,在微信上,与交易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完成,并且「无缝衔接」。广告发布、产品宣发、售前咨询、支付、售后服务…… 闭环。
微信不再只是一个熟人间免费发消息的应用了。甚至,连互联网圈、投资圈里的人经常用来描述微信的那个词 —— 操作系统 —— 也彻底不够用了…… 微信干脆是个完整的互联网 —— 所有人都在上面的移动互联网 —— 也就是说,先是互联网吞噬了整个世界,而后,微信吞噬了互联网…… 整个互联网几乎全都要搬到微信上了。
—— 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 李笑来 © 2020
距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五年。时至今日,微信生态又有这样的一些进展:
在我看来,如果将微信生态视为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展开的生态的话,那么这个生态导向一个惊人的未来:
人人都有微型图书馆!
这个未来非常有趣,里面蕴藏着很多的可能性,需要对其进行长期深入思考🤔。
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是对此做一个初步解释。
我们把公众号定义为一个线上的微型图书馆。在公众号注册的一刻,这个图书馆开张了。之后,「图书馆管理员」每发表一篇文章,相当于给图书馆增加一篇「藏书」。每增加一个关注者,相当于多一个「注册读者」。
这个微型图书馆的趋势是越来越完善,从上线之初的读书、分享书两个功能到现在的多样化的功能。
所以,开放性思考题🤔:
在这个趋势中,我们有什么样的机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