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ai16z 中文社区负责人: AI 与 Crypto 加密未来前瞻
2025-01-23 17:17
FutureMoney Group
2025-01-23 17:17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探讨解析 AI + Crypto 在加密圈内的热潮与未来。


整理:FMGResearch


2024 年的 12 月 31 日,ai16z 继续带领 AI 赛道不断突破市值天花板。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 ai16z 中文社区负责人风答,来探讨解析 Ai+crypto 在加密圈内的热潮与未来。


AI16Z 的定位:开源的 DAO


EO:你觉得用一句话来定位 AI16Z,你觉得它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及产品?


风答:我认为,AI16Z 是一个 web3 加 AI 的开源的 DAO。如果我要定位 AI16Z 的话。那它未来要做什么?其实它会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其实是我们有那个开源的 web3 加 AI 的一套框架,然后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基于这个框架很方便的。部署自己的 agent,agent 能够在社交媒体,比如说 twitter discord tg,然后能够满足大家一些特定的需求。同时我们做一个 DAO,然后我们还有我们也会针对到推出一些产品包括 AI agent,大家看到它最早可能是一个基金。这个基金 DAO 的产品之一,同时我们还有 DEGENAI,它是一个自主交易的产品,包括基金不是管了很多钱嘛,未来这些钱我们也会交给 AI 去管理,然后会有 Paimarc,这也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同时为了支撑 Paimarc 和那个 DegenAI 这两个交易产品,然后我们内部还在开发一个叫 trust score 的东西,就是来帮助,就是这两个自主交易的机器人完成更好的交易策略,同时我们的 token economics 其实现在也在做,然后我们也希望通过开源的方式让更多的 AI 的开发者,或者 WEB3 的开发者能够加入到这个生态里面。


AI16Z 的优势与特点


EO:现在有很多其他的生态也崛起了,比如说 Virtuals 还有 swarms,你觉得所有的这些 ai agent 的这些生态,所有的这些框架也好,就是我们怎么叫它也好,它最大的特点和它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风答:最大的优势,其实我刚刚讲了,它就是一个开源的 DAO,它有很好的开发者生态。这里其实我之前在我个人的那个推特上还没有见到 Virtual。然后我刚刚到上海跟 Virtual 的团队碰面了,但我有一种感受就是我觉得 Virtual 是一个非常 solid 的会做商业化的团队,他们知道怎么运营一家正确的公司,怎么运营一家盈利的公司,我觉得他们非常厉害。当时我在那个推文的写的是 Ai16z try to run a great DAO。 就是我们正在做一个很牛逼的 DAO,但是这中间也会有坎坷。包括坦白讲,我甚至会觉得在过去的一周里,这 DAO 里面是有一点点混乱的,但我觉得这不重要,因为这就是 DAO 本身它有它的一些低效的地方,有它一些混乱的地方,它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开源和创作开发者生态,然后这两点是我们会认为它跟 virtual 还有比如说一些包括我们看到的等等的一些项目的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是最独特的地方,也是我觉得最核心的竞争力。


AI16Z 的文化基因


EO: 这样可不可以说它更像早期的接近一种开源的去中心化的 protocol 的形态


风答:是的,如果我们要说大一点,就比如说 shaw 和我们很多社区的成员,他们其实会认可一件事情,就是说 open source is a movement。然后我们在做 open source,所以我们会认为 ai16z is a movement。然后它更加有一点点文化属性的运动,会跟 meme 结合的很紧,包括社区里面的一些核心的 code ups,像两个核心的 code ups shaw 和 jin 他们线下都没有见过面的,然后包括我知道的就是团队里面的一些大家也是相互不认识的,但是大家就是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就走到一起。


EO: 那是不是有点像以太坊或者是像以太坊的早期相对比较自由,比较这种 open 的一种结合方式?


风答: 有一点点像,就是包括因为我自己帮忙组织了上海和北京的 meet ups,然后见面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没有像传统的那样有个 panel 所有人在下面听,然后不跟 Shaw 聊天或者不跟嘉宾聊天。在上海和北京的两场活动,基本上每一个人只要你去到了现场,然后都会 shaw 聊到五到十分钟,我也拿到了最多这样子的反馈,就比如说他跟早期的以太坊很像。我有一段时间我也会这么觉得,当然可能由于 shaw 本身他你线下见到他,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但他也有另一面对,然后我会开玩笑讲说 vitalik 永远不会在推特上做,或者说对一些不自善的人做「suck my dixk」or 很直白的说一些就是这样子的话,但是 shaw 就是会,然后大家要珍惜,珍惜 shaw 还是一个这样 real 的人,而不是一个企业家。因为我觉得 vitalik 他可能有一点点像圣人了,他好像已经不说普通人说的话了。那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首先说以太坊和 Ai16z 它一定有一部分是相同的,但它一定有一部分是不相同的地方,那就是 shaw 会稍微来说更真实一些,包括生态里面其实也有很多的 degen,他们其实就 only care about price,但其实也不排斥这些核心的重点大家还是相信说开发者社区能够做很多的事情。


创业路径选择与行业机会


EO: 那如果说把它比做更早期一个公链,或者这样的一个生态,这个生态里面,你作为创业者,我觉得两个机会,一个是去卡核心的生态位,一个去 to C 做产品,做 agent,那你是如何选择?


风答: 从我个人视角的话,我可能会更加的偏向于前者。因为我自己其实对 ai agent 的能力是稍微有一点点质疑的,或者说我对整个 AI 包括 web2 和 web3 我是那个短期悲观,长期乐观的,因为我觉得就是不管是现在大家觉得大模型的能力有多好,但本质来说,一个 AI 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就是由于我们会发现就是在围绕开发者做工具或者说服务开发者做一些更底层的东西。这件事情上,无论是 web2 还是 web3 都有很多的机会,它会更落地。然后在 web3 又由于你服务好开发者之后他会有一个很大的杠杆。杠杆就会放的很大,就包括现在很多人拿 Github 的那个 star 的数量去做一些 scam 的事情。因为它有很多的那个 star box,但实际上 star box 很多开发者在用的表象,但核心还是说有很多的开发者在用在贡献代码,然后大家去用,我觉得在这个方向卡生态位是好的,如果你对本身底层的东西以及对 AI 的长线的发展,如果有更好的认知的话,我觉得其实是杠杆更大而且天花板更高的事情。但是 ai agent 我觉得他的创业没有那么精英。你其实不需要有特别好的技术。你也不需要有特别好的产品经理,你通过快速的学习,你有可能就有一个特别 crazy 的 idea,然后突然就牛逼起来了。因为这核心的逻辑就是你要是一个特别优秀的 propound engineering,但其实大部分的懂 coding 的人他不是好的 propound engineering。我经常会接触一些调用懂 coding 的人,他们就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第一个 character 写什么。就我怎么定义我的 character,因为我们知道 AIXBT 很厉害,然后包括我们这边那个是生态,包括这边有 DegenAI,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人家的推特发出来的东西就很有意思,但大部分懂 coding 的人一看,人家推特发的就很无聊。这个能力跟你的代码能力没有什么关系,然后你要通过这套框架去创建一个这样的 agent。你甚至可以不用懂代码,你要只要快速的学习,我觉得可能一到两个小时,懂一点简单的命令行,你就可以创建一个推的 agent,然后你就可以让它去变得很有意思,很 meme,那这个东西的门槛就很低了,就是属于普罗大众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EO: 从你的经验来讲,现在还有什么生态位是你觉得比较看好,有这个机会去做的?


风答: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比如说刚刚的现在调用 eliza 有调用的这些开发者大部分是开发者,普通人都还没有调用,他其实就开发者也好,普通人也好,都不是创作者。我们都知道就是一个 agent 它看上去有没有那么智能就两个部分:第一你有没有独特的数据喂进去,就我们是希望有足够多的 agent,就是在社交媒体或者说在全世界就全部跑,然后去到时候可能未来五年,十年全部都 agent。创建 agent 这个事情需不需要一个剪映?因为剪映在那个 tiktok 或者说在这个生态里面是一个迭优的产品。然后全世界的抖音加 tiktok,可能是一个 20 到 30 亿的一个产品,你看就剪映,就相当于把过去之前的那些电脑剪辑视频的这件事情吊打了。那现在这个生态里面,不管是我们看到的任何的开源框架也好,或者怎么样,有没有一个剪映就是让普通的人创建一个他想要的 agent 特别容易,把提示词这件事情再做的简单一点,这是一类机会。


还有一类就是数据库。就是因为大部分人是没有数据的,那有没有办法有一些开源的知识库。比如说我们创建一个 agent,它其实是创建一个人,人有性格和知识。如果说通过剪映,解决了性格的问题,他的说话风格会跟你很像,那他需不需要一些垂直的知识库丢进去,然后让他跟你的知识也很像,那就是一个很好的逻辑。这些一些垂直的知识库从哪里来,然后这里面的数据从哪里来?是不是有办法解,这是我觉得的一个方向。那还有一个方向,其实就是完全纯纯的就是给开发者用了,就包括大家会最近讲聊那个 multiple agent 就是多 agent 之间的互动。包括我最近有人聊到他只做一件事情。就识别你是 agent 是人还是一个女巫记者,这是有区别的。我们如果判断说 agent 会越来越多的话,就如何正确的判断这个 agent 是 agent,这个 agent 不是脚本,这个 agent 不是人,我们应该敢跟他产生什么样的交互,这也是我觉得一个蛮有意思的赛道。


再比如说 agent 和 agent 之间的支付,就是我的 agent 和你的 agent 之间怎么完成一些小额的交付的支付,而不经过我的同意。但是这些规则是我提前设置好的。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其实都是有蛮多事情做的。就是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做好了之后,它可能不是一个纯 web3 的事,有可能又可以回到 web2 解决很多问题。


Ai 交易策略与未来方向


EO: 那么 AIXBT 它这个产品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超过?


风答:它可能有两种情况会发生,第一种情况就是它真的涉及到 trading 本身了,大家之前会觉得它是一个稍微带一点点影响力的事情。我们这个行业的影响力是可以直接影响到价格的,但它不总是那么准确,但是偶尔准确,你的影响力就会有一个飞轮,然后我们就会看到那个 AIXBT 滚的越来越大,这就跟我们看到很多就是 KOL 死掉一样,他有一天,大家发现他在交易了。然后它的一些影响力的飞轮其实就会变成一个负向的飞轮,然后他可能就把自己玩死了,这是一种情况,就是他涉及到交易最后那个真实的交易的结果不是很好。大家对这个事情已经证伪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另外一个机器人,他设计了很好的交易策略,有一部分的用户确实跟着这个交易机器人的策略赚到钱了,而且赚到很多钱了。然后这个产生了那个飞轮效应,也是巨大的,就有可能超过了。当然这个事情其实就相对来说,从我的视角里面可能概率有点低,因为我也刚讲就 ai agent 的能力还没有到那么强,但它一旦发生了,那它就有可能就把 AIXBT 给 flip 掉了。


EO:你有没有觉得接下来的这些 agent 交易是离钱最近而且最容易实现,会投入很多钱去卷的一个重点的赛道?


风答: 我觉得会。这里面也是我观察到就是, web3 的开发者和 web2 的开发者,就是在 AI 这件事情上大家蛮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因为 web3 的很多的 AI 开发者他们其实都是经过这一波第一次开始就是开发 AI,他们对于这个 agent 的能力的天花板和那个想象力,其实要比 web2 我觉得是要高很多的,因为 web2 很多开发久了的人,他就觉得。这事做不了就不做。但是他们放弃掉都是一些 60 分产品的机会,因为他们觉得 60 分的产品不如不推出来,但在我们这个行业,其实 60 分的产品有巨大的杠杆,而且大家对于整个 ai agent 的能力其实就是极度乐观,他就会觉得做更多的尝试就会更多的创新。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就会觉得说就是机会特别大,但是就是我就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来讲,就是如果真的有 ai agent 的那个交易策略比,就是我们看到的人过去写了一些量化的策略,一些数据模型的策略要好更多的话,它其实很难变成一个公开策略。公开策略就是会失效。然后每一个盈利的策略,它都有自己容纳的资金上限。


AI 与 Web3 的结合优势


EO:你总结赛道或者行业,你觉得大概在一年内 AI 和 web3 的结合的赛道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或者一些什么样的产品,你自己的设想是什么样的?


风答:2025 年我会做半年的判断和可能一个大周期的判断。我觉得半年的判断的话,我觉得可能会出现就是大量的就是这种 Ai agent,因为这个是创业成本更低的办法,会有最多的开发者来啃这个赛道。它有一点点会像当年那个 NFT 那样,因为 NFT 当时是一个类似于这样的赛道,就是你不需要有很好的产品的交付,因为核心的产品的交付,从工程的角度,单纯工程的角度来讲的话,也需要一个 website 和一个很好的图。然后剩下的就是你做 community 的事情,你要做好内容。那其实做 Ai agent 跟这个会有一点点像。你也不需要有做特别复杂的工程,你要准备的就是准备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第一,你这个 AI 发出来的内容一定要是足够有趣的,然后足够能打动社区的,然后你有一个很好的 narrative。然后剩下就是 community building 对我会觉得可能在未来的半年,我们会看到一个跟当年 NFT 有一点点像的,就是这种疯狂的 ai agent 的创业潮。然后所有人都在欢迎这件事情。所有人都在畅想,就是那个 AI 最后能够爆发很大能量会革新,整个就是行业,就正如当时 NFT 给整个内容行业的一个冲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基础设施上,其实也有一些新的机会,我觉得一定有人会 build 出来,因为其实是不管是 web2 还是 web3 最底层的东西,就是核心是大家还是要先 on board 开发者,然后开发者进来之后才会 deliver 真实存在的场景就是按照这个两个方向的。划分的话,我觉得其实不管是 Web2 还是 Web3,最后还是有很大的 bubble 的,然后就是擅长产品的底层的人就一定要做好,就是在这个半年内就是这个 bubble 的情况下,你是不是要适度的参与一下 agent 这件事情,但是同时你要把底层做好,因为这个可能是你穿越周期的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utureMoney Group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