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叙事观察
不确定思维
2023-10-31 12:08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去年也是 10 月写过一篇关于叙事的文章下一个加密叙事是什么?,其中提到的几个叙事在上半年也相继发生。

在加密投资里,长期叙事就是共识,短期叙事就是热点,共识形成了不同的阵营,热点汇聚了当下大部分的流动性资金。

站在貌似下一轮的起点时刻,梳理下有哪些可能的叙事逻辑,为下一步重点研究项目做一个铺垫。

关于长期价值

比特币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明年 4 月比特币将迎来下一次减半。

在上一个熊市,人们还是很在意减半这事。很多文章都在探讨熊市里矿工卖了多少,对市场的影响如何。

而在这个周期中,我们看到关于减半的讨论其实很少,人们更多是在关注现货 ETF 是否能通过。

说明 BTC 的供给端造成的压力大大减少,投资者更多看重的是对需求端未来有多大市场。

相对于现货 ETF 的叙事,比特币生态中其他的应用形态,在消耗数量上中短期差异几个量级,个人判断不会成为长期叙事。

只是借助比特币生态短期周期热点的一些额外短期叙事炒作。

关于扩容和竞争链

扩容一直是加密市场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个叙事的主线是以太坊的各种升级。

其他 alt L1 在间隙中有一些机会,但目前看机会并不是很多,在其他 L1 上没有生长出丰富的原创性应用。

用户在短期寻求利益后,大多又回归以太坊主网 +L2 的主线。

上一个周期,DeFi 的大规模爆发让以太坊主网压力倍增,流量溢出到各种短平快的 EVM 链。后又推进到各大高 FDV 的资本链。

而当前的情况,L2 几乎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扩容需求,随着 4844 的部署,手续费会进一步降低。

在下一个周期中,主要看 TVL 的链生态,L2 会远超 alt L1。

模块化与应用链

在 L2 百花齐放的未来,链的层面模块化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从综合性智能合约平台层面,L1 几乎没有差异化机会。

而作为模块化的分支,一些单体应用链或许会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这里的主要逻辑是差异化和自主性。

衍生品一直是重要的加密叙事,而在上个周期它并没有真正爆发过。

在这个熊市,我们看到 GMX 和 GNS 关注度很高。这主要受益于 L2 的成熟和 CEX 连环爆雷。

但完全链上对于衍生品也有一个坏处,就是过于透明,容易被狙击。这可能也是目前协议无法做很大的一个因素。

dydx 采用应用链的模式,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模式也更类似 CEX 的部署方式,自主权更大,配合搞事更容易。

移动化与半托管

移动端至今最好用的应用依然是交易所,这种局面真的希望能在下一个周期被打破。

我们最近看到了像 friend.tech 这样采用 PWA(一种新型 web 应用形式)+embedded wallets(嵌入式钱包)技术的应用,它避开了类似 appstore 的审查,同时能满足移动化使用和助记词无关。使用体验基本跟 web2 移动应用差不多。

这种技术降低了普通用户进入加密市场的门槛,如果未来采用这个框架的哪个应用很好玩,它在出圈时就能更方便的捕获更多用户的使用。

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底层无关型项目,让用户不那么在意底层采用的协议,只为好玩和赚钱。

今年也有很多虚拟卡片类项目,它间接的降低了出入 jin 门槛。也拓宽了加密资产可能的使用半径。

这些组合在一起,未来诞生常用、易用的移动化加密应用的趋势更加明显。

资产化与加密原生

加密市场最初交易的是 coin,各种各样的“货币”。后来这种趋势演变为 token,一切资产 token 化。

NFT 的流行,让资产的维度又上升了一个层级,更加可视化,更贴心的情绪化。让人们对资产有更直观的情感寄托。

RWA 的叙事由来已久,但除了几个合规稳定币项目,其他类型资产都没太做起来。

本质上还是由于他们的实体资产属性不过关,依然需要中介机构的背书,那它就还是中心化的资产,无法实现加密原生。

内容即资产。所谓加密原生必然是数字资产,绘画是数字资产,声音、视频、文字都是数字资产。

关注即购买。Friend.tech 让社交关系也变成了一种原生数字资产,很快点、评、赞也都会变为数字资产。

转发即收益。这些原生的加密数字资产,可以通过链上基础设施确权,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基础设施产生收益。

交易 3.0

CEX 是加密交易的 1.0 产品,至今依然拥有最多的用户和交易量。

它的好用跟 web2 的移动产品好用是一个逻辑,账号体系、出入 jin,各种配套服务等等。

DEX 是第二代交易产品,可以让普通用户快速上 b、做市,更加开放。

它的不好用跟 web3 目前的产品都类似,自我托管的账号,新手根本搞不懂,经常丢钱。出了问题都不知道去哪找客服?

而链上的透明度,也是很多大量资金拥有者不愿意使用的原因,意图(砸盘?oh,no)过于明显。

GPT 的大范围应用和 telegram bot 给交易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方向,把交易意图包装起来,让机器人去执行。

交易意图应用范围之广,不仅仅是 token,包括 NFT 和其他各类资产都可以应用这个模式。

尤其对于非交易类应用,这个意图作为一个中间层嵌入,会让应用使用体验更加丝滑。

超级应用

区块链应用目前大体有 3 个类型,工具类、情感类和门户类,未来还会有一个大类即超级应用。

目前绝大多数 DeFi 都是工具类,NFT 更多偏向情感类,很多应用一直想做成门户,但都无法培养出用户习惯。

在移动互联网早期,非常多像手电筒、天气预报这种工具类应用,下载量也惊人。

后来出现了更多的类似 tom 猫、切水果、momo 这种情感类应用。91 手机助手这种门户类应用。

像微信、抖音这种超级应用,都是从前期的单体工具类应用发展而来。很少一开始就是超级应用。

年初写过一篇Web3 Superapp,当时的想法有些局限。当下对这一命题的思考大致可以总结为:用户 + 资产 + 交易模型

拥有用户和稀缺资产的平台,能完成预期的交易 3.0 动作,这或许是未来 web3 超级应用的底层框架。

其他叙事

DID 数字身份这个方向说了很多年,目前看 4337 或许作为独立应用并不好发展。而作为嵌入式钱包这个方向,或许会有更广阔市场。

隐私交易,最近 v 神新投资的隐私交易项目,让这个赛道又进入了大部分人视野。长期看,隐私确实是不需要解决的问题。

Gamblefi(菠菜游戏),这个受监管更加严重,大部分是短期机会,今年也有这个领域很亮眼的项目。这也是最符合加密气质的领域,可以长期关注。

链上游戏,感觉确实投入了很多钱,也很被看好,但目前感觉还没有找到赚钱法门。

Meme,一直认为是非常造富的叙事,但也确实一直不敢深度参与,整个逻辑跟长期价值有很多出入。实际还是没打通任督二脉,无法驾驭。

最后

越早出现的短期叙事,在下一轮中可能爆发力越低,叙事效应递减。

越接近出现的叙事,下一轮可能倍数越高,叙事关乎的是人性,这个也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效应。

叙事对于判断一个标的是否是好的介入机会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因素,辩证看、辩证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不确定思维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