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 月 14 日晚上 9 点,来自 Foresight News、Habit、BCH 生态基金、币圈顶流的 KOL 等众多大咖受邀参加了本周的 Formless 华语社区的 Twitter Space 活动。受 FTX、DCG 等事件的影响,中心化交易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咖对此的看法吧。当中更有你想知道的行业猛料哦。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程智鹏,我是 Formless 战略顾问,Formless 是定位于链游基础设施的发行平台,类似于 Web 3 版的 Steam. 为了推广 Web3 的认知和对区块链、元宇宙知识的普及,我们创立了 Web 3 沙龙系列。今天行情是非常的火爆,有一个特别耐人寻味的一个地方,现在它这个价位刚好当时 FTX 暴雷的时候一样, 而且还和美股脱锚了,让我们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我们先聊一聊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请到我们行业里边的重磅级的几位嘉宾。
先请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Frank 先来。
Foresight News 研究员 Frank
我是 Foresight News 的研究员,我们是一家 Web3 媒体,去年一月成立,今年刚好成立一周年。
公号 “币圈煤老板” 主理人 币圈煤老板
我是币圈煤老板,之前是在 VC 担任管理合伙人,也有过交易所经验,现在在做一个社区,来给从业者提供交流和分享的一个平台。
CG Incubatin&Habit 聚合交易战略顾问 Congge
大家好,我这边是一个孵化机构的成分,主要投资一些一级和二级项目。我们孵化的项目比较多,比如基础设施,还有包括 ZK 赛道,还有一些新公链的赛道等。我们会深度参与项目的建设,今天非常开心来到 space,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我觉得还挺酷的,这个点恰好是个小牛,春节前的小牛可能是让大家赚点钱回家。OK,主持人。
BCH 生态基金负责人 王鹏
我是 BCH 生态基金会的负责人,我叫王鹏,应该也算是 币圈老人了。在 17、18 年,我们当时就募了一个 BCH 生态基金,投了很多项目。今年我们在中东,打算再搞一个更大一点的基金,去来支持 BCH 的生态发展,包括这种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前我们也投过一些中心化交易所、钱包、GameFi 和 SocialFi 的项目,谢谢大家。
币圈 KOL 老张
大家好,我之前投过币安的天使轮,也开了很多年交易所,算是币圈老人了。我最近主要在做一些推特方面的运营和分享,给一些新进币圈的人做一些科普活动,今天很高兴跟大家见。来聊聊交易所的话题,因为之前深度参与过交易所方面的事物,可以给大家讲讲,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感谢各位嘉宾的介绍,今天大部分的注意都被行情吸引了,刚好这个价格也是当时 FTX 暴雷的价格。我们先看看最近这波牛市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现象,就是 BTC 的走势和美股脱锚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个问题,这波暴涨的由来以及它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会是什么?
公号 “币圈煤老板” 主理人 币圈煤老板
这一波基本上也是在预期之内的,基本上在 Christmas 到年底,机构会有一些动作。另外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上半年的币圈和美国经济的主旋律来看,两者呈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美国宏观经济越好,币圈的情况反而越差。
CG Incubatin&Habit 聚合交易战略顾问 Congge
煤老板刚才从宏观经济的层面解读,我觉得还挺到位的,从本质上来说,你看这么多机构都爆雷了,往往会重新组合出新的钱,催生出新的机构,去投一级和二级市场,最稳妥的肯定会去定投一些二级的资产。这和市场的回暖息息相关。后面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个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BCH 生态基金负责人 王鹏
我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偏乐观的人,我对整个行业性的看法更加偏乐观一点,我认为是反转,不是反弹。刚才的嘉宾提到的美国宏观经济,美国的现在 CPI 的数据基本上预示着美国通胀数据见顶了,大家对通胀下行的信心显得非常足。目前大家很现在普遍的共识是。23 年或者 24 年会进入一个衰退,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市场所有人都认为它会衰退,衰退的早期一定是利好,美联储一定会对衰退提前做出反应,有可能会抢在衰退之前降息。因此真正的衰退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要晚。这些机构会做出一些对冲的动作去对冲衰退。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这一波的行情我觉得应该会走得更远。这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币圈 KOL 老张
我主要是会根据一些交易所的整体流入流出数据,结合链上的一些指标去做一个综合的判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在于,ETH 之前下跌的那波并没有跌破前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太坊的通缩机制带来的低通胀率导致的,整体这波上涨,其实早于了大家的预期,因为往年中国的传统春节会带来的华人圈的钱荒。大家预期上涨应该在三四月份,还有就是可能会停止加息,再加不动了。这些我认为都是推动这波上涨的原因。
Foresight News 研究员 Frank
我认为这波上涨可能有这三个原因。其一,通过数据检测发现周二的时候,有多笔铸造的 usdc 流入 coinbase,每一笔平均 2.5 亿美元左右。其二,前两天 12 月的美国的 CPI 出来之后,确实和大家预期的一样,美联储加息无法减缓的情绪面却得到了改善。其三,美股最近的表现也在走强。加密相关的股票在整个股票市场里面表现是最亮眼的。2023 年至今表现最好的 14 支股票、 ETF 都是和加密货币相关的,看起来确实是新年新气象,加密货币再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步伐。
消息面我感觉有两件事,一方面,去年 11 月以来, FTX 的破产清算推进的速度确实比我们普遍预料的要快一些。像其他交易所和机构的这种危机的蔓延,也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后期。 DCG 的事情最近虽然在发酵,结果也不太确定,但本周我们看到一个很明显的数据,就是灰度的 GBTC 的负溢价已经在收窄了,这是一个比较显得积极的信号。另一方面就是香港方面的动作,就是本周三推出的香港第三支加密 ETF 的上市交易,它是围绕比特币的。无论是对普通投资者,还是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现在都有很强烈的加密资产配置的需求。但缺乏很有效的投资管道。我们在香港能看到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香港从去年新一届港府上任以后,对加密资产,包括 web3 的表态和动作都是很积极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所以我感觉后续这个方面还是挺值得关注的。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今天第一个问题,各位嘉宾都是各显神通,非常棒,感谢各位嘉宾。上面这个问题要回到刚才说的 coinbase,一下子就讲到我们今天主题就是中心化交易所的前途问题。我对中心化易所感悟比较深,给我的感觉是很难被主流监管所接纳。由此我想到明朝一段历史,明朝是不征收商业税的,政府垄断了像盐铁这样的生意,不允许民间自己做这样的交易。明朝在中后业以后,商品经济发达以后,和明朝政府没有关系。这就导致了商人要做什么事情政府不保护你,但是大部分时候去制约你。在我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一个刺激。如果当时那些商人能够主动地去给他交税,可能明朝能活的更久。这段历史给我的启示是这样。现在中心化交易所我感觉也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前几天何一和王峰在香港对话的时候,何一表示我们只是发现危险,就把这个消息发了一个推而已,没想到他就倒了。这场面看着就很滑稽,后来大家的目标就转到了币安、火必是否有同样的问题等等。
在大家的视角,大家觉得中心化交易所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趋势,可以畅所欲言。
Foresight News 研究员 Frank
刚才主持人举的例子,我感觉很有意思,让我想起来前两天的一个数据就是。有一个数据机构估算币安 2022 年的收入大约是 120 亿美元,这是一个很令人吃惊的体量。从这个体量,其实我们就能够看出,交易所的合规是一个必然和必须的趋势。一方面,像交易所这样的体量,为了保证最大化的分享行业的红利,他们肯定要主动地去向合规去靠拢。而对另一方面,对监管来说,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他们也不可能将他们置之在司法管辖权的范围之外。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交易所的合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去年 FTX 的崩溃应该是加速的过程。我一直觉得 FTX 事件对整个市场的冲击不仅仅是在资产和二级市场价格的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对行业的信心,尤其是监管预期方面的深远影响。它等于是把交易所的盖子掀开了,就像资金管理不规范,甚至私自挪用用户资产的这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从监管的角度看,就像 FTX 事件,一个全球前三大的交易所,一个明星企业。却私自挪用用户资产,最后导致数十亿美元的亏空,这是一件很令人震惊的事情,所以监管的动作后面可能只会加速。像交易所合规要求,例如牌照准入、用户资金托管、风险隔离,这些可能会成为 2023 年的主要的特征, 2023 年整个交易所可能会迎来一个强监管的常态,应该会越来越像券商。
公号 “币圈煤老板” 主理人 币圈煤老板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 FTX 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交易所整个竞争格局。交易所本身有非常高的研发、运营和维护成本,这些都只能靠资金利用率来赚钱对吧。跟银行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不过 FTX 做的太过夸张了,完全没有考虑兑付的问题。
第二就是 FTX 也好,币安也罢,本身都是是有意在向合规和监管靠拢的,FTX 暴雷之后,币安也会受到监管层面的波及,后面的监管要求只会越来越高,FTX 下去之后,其实所有的人的目光会盯着第一名,对第一名是不利的,全部行业的压力都会集中在头部上。因此我认为币安后续会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合规层面。
第三,FTX 事件短期来看可能是利空一点,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其实应该是利好的,因为监管之后,对机构来说,它才真正会有一个进入 crypto 的合规通道。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在灰色地带去操作,其实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因为风险很大的。在法律完善的国家,随便告一下,都是巨大的法律成本。因此有一个合规的载体和进入通道,才能让更多的机构真正地进来,对行业是巨大的利好。谢谢大家。
BCH 生态基金负责人 王鹏
在 19 年的时候,因为合规牌照的事情,我和阿联酋当地的监管层打过交道监管层面想监管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给投资者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其实是想分手续费蛋糕。
不管是币安还是其他的交易所,手续费这块一直是他们最为核心的业务,这块蛋糕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积极拥抱监管,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情的路还是非常长的。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像 coinbase 这样分化出多个国家层面的这种受监管的交易所出来。这些不受监管的交易所,大家可能用各种围追堵截或者方式让它分隔。
另一个可能,就是 dex 的蓬勃兴起,经过这么多年的铺垫,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开花结果期了。我认为 dex 的市场份额以后肯定会超过他 dex,因为 cex 不可能上那么多个币种给大家去交易,它可能只有极少数的这些主流币种给大家来是来玩。
币圈 KOL 老张
FTX 到了,我觉得会迎来万物生的情况。先来聊聊交易所吧,币圈交易所真正赚钱的其实是合约。现货现在不赚钱。现货赚钱的是 17 和 18 年收上币费的时候。再说大家比较关心的牌照,交易所牌照的意义是在于在这个国家能够开通银行的接口或支付的通道,可以用法直接买数字货币。它的意义在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或者在日本,韩国,欧美国家,个人银行卡的是对监管比较严的国家,并且有资本利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等。其实在中国我认为都其实算还是这种监管比较松的。你在美国也好,你在日本也好,你个人卡去买币,会有非常大的法律风险。在其他国家来说,有的允许你的现货交易,有的允许你的合约交易,期货交易或期权交易。确实各国都会有合规的合法的交易所牌照发行,但像阿联酋也好,柬埔寨发的牌照也罢,有些牌照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我挂了阿联酋的标,挂了哪个标也好,我做的其实是中国的客户。
在交易所的早期发展阶段,会有一些资本原罪在里面,这个是必然的,靠的是在法律范围之外甚至是法律边缘去做一些资本和用户的积累。以早期的一些交易所为例,在现货赚钱的那个年代,靠着收上币费赚钱,上了不少的空气币,这些币在一段时间过后都被打回了原形,投资者损失惨重。
再来说说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我认为大抵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有牌照的交易所,这类交易所都是需要纳税的,不过这个真正实现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一类是没有牌照的交易所,会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方向发展,会出现一个鼎立并存的局面,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谢谢老张的分享,非常精彩,受益良多。让我想起当年黄巢起义的时候,一直都是靠抢。突然有一天他会发现,当皇帝不能抢,结果他手底下的人只会抢,结果他这个皇帝就当不成了。刚才几位嘉宾都有一个比较普通的共识,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中心化交易所除了交易,包括深度各方面都一定的优势外,在投资圈里,也起到了背书的作用,例如币安投的项目,大家都戏称为“Web3 国企”,对市场的推进是有一定帮助。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投资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一级市场的项目未来会更加受到那些方面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选择交易所?以及值得投资的加密货币?
公号 “币圈煤老板” 主理人 币圈煤老板
现在 FTX 事件其实对于一级市场机构投资其实是有非常大的策略的改变的。因为机构亏钱非常多,让他们内部的风控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原来。在一级投资的时候,头部的领投机构,它是有一个定价锚的作用。现在机构出手投资的频次其实少了很多,由此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在牛市的时候,老钱会先从一级市场进入,项目上线之后,再反馈到二级市场。而在熊市的时候,需要二级市场有很好的表现,再传递给一级市场。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随着中心化交易所 FUD 情绪蔓延,大家开始建设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我们也看到很多 VC 纷纷投注这个赛道,各种产品的 DEX 纷纷兴起。今天的嘉宾聪哥也是做去中心化聚合交易平台的,那么想问一下大家能否分享一下您们比较看好的 DEX 平台,以及未来去中心交易能否取代中心化交易,如果可以,拐点在哪里?
CG Incubatin&Habit 聚合交易战略顾问 Congge
刚才我们说到一级市场的问题,交易所对上币可能是有影响的,这个影响会刺激一级市场。当交易所开始积极上币的时候,对一级市场有一个促进的作用。因为我做孵化项目比较多,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是,在牛市的情况下,一级市场的估值往往是比较低的,因为他们希望通过快速上线来变现。
在熊市,一级市场的项目估值往往是比较高的,为什么?第一是在熊市,项目往往不选择发币上线,没有短期变现的需求,第二是因为熊市大家都不知道熊市要持续多久,需要有足够多的钱去支撑整个项目。第三技术类型的项目在熊市是比较吃香的,这类项目往往估值都很高。
在来说说去中心化交易所,头部的几个,基本都是该链的基金会去扶持。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隐私的问题,例如,你在链上转了 10000 个 BTC 去中心化交易所变现,那链上数据软件第一时间就能监控到,这对于隐私是非常不友好的,所以应该更多的关注 ZK 赛道,关于隐私这块的发展,未来我也认为,去中心化隐私交易所一定会超过中心化交易所。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好的,各位的发言都非常的精彩,最后一个问题,如果选择好的交易所
币圈 KOL 老张
中心化交易所的选择,目前其实只能还是依照时间和规模的顺序,目前毫无疑问的一超多强的格局,我的建议是能去大所的尽量去大所交易,安全和稳定性相对来说更有保障一些。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选择,其实要更多的关注链上数据,对于时间顺序的优先级可以往下调,链上的数据,比如 TVL、池子大小等方面,老的公链的 DEX 其实头部效应比较明显了,BSC 上的是 Pancake,ETH 上的 UNI,大家可以找找新的公链,例如 sui、aptos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机会等等。
Foresight News 研究员 Frank
对于我们用户而言,打交道最多的无疑就是中心化交易所,目前像币安这样的头部 CEX 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对普通用户尤其是新入圈的增量用户而言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而 DEX 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要求(私钥保存、辨别假币等等)导致它的受众注定更窄一些,偏向于原生的 Web3 用户和加密老手。所以我觉得后续 CEX 和 DEX 更多的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差异化共存状态,很难说谁取代谁,瞄准的用户圈层是上下承接的,并不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具体到 DEX 来看,首先订单簿交易无疑更符合最广大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但它比较依赖 L2 的低 Gas 成本等交易环境,像我体验过的最早一批通过 zk rollup 实现订单簿交易的 Loopring 等,两年前就专精交易推出了可用的产品,也确实每笔的交易成本很低,但最大的痛点在于真没人用,流动性很差,这也暴露了一个订单簿 DEX 的问题,依赖于 L2 的 DEX 们,如果自身所在的 L2 的生态如果起不来,只是一块独立的 DeFi 交易积木的话的话,后续的增量就很难做起来。
另一个就是像 Synthetix 这样通过合成资产形式来讲「零滑点」交易的叙事,去年 Synthetix 与 Curve 及 1inch 等原子交换的聚合交易,确实让大家眼前一亮,像用户可以通过 sBTC 与 sETH 的形式,结合 Curve 实现大额资产低滑点交易,这其实也可以帮助更多资产提高流动性,也符合无边界的 DeFi 积木形式。而目前 Synthetix 围绕一整个交易的自我生态搭建也在完善,像涵盖期权、期货的 Lyra、Kwenta 等一整套上下游交易链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全品类 DEX 方向。
Formless 战略顾问 程智鹏
感谢大家的发言,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 space,听完之后,受益匪浅,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不管是中心化交易所,还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都会作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整个 crypto 行业的发展,本次的 web3 沙龙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到来,让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