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先驱 哈尔·芬尼 在生命的尽头写下:我想我应该将过去四年的经历记录下来。无论对比特币还是对我,这都是不平凡的一段日子。最近一段时间,颇不平静,笔者也想将过去一年的 SeeDAO 经历记录下来,无论是对 DAO 还是对我,这都是不平凡的一段时光。
时代风云激荡,信息科技无处不在,数字游民在全球游荡,赛博空间变身元宇宙,Web3 似乎在回忆着 Web1 的种种呼唤,人们翘首向往着乌托邦的到来。然而,现实并非一路高歌猛进,科技亦正亦邪,AI 正在铸造大数据囚笼,游民们发现无处为家,元宇宙里面还是有地主,Web3 热点层出不穷,却至今也没有多少用户。身处变化如此激烈的时代当中,个体是渺小的,迷茫的,无助的,但生活总是要向前的,总是要找到一条出路,继续怀揣着希望。
出路在何方?无数人千万次地问。
确切答案是没有的,潜在可能性倒是有很多,沿着早期互联网的精神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展各种社会实验的 Web3 毫无疑问是一个可选项。尽管遭受过门头沟破产、比特币分叉、Luna/FTX 暴雷以及外部监管等种种劫难,Web3 依然走过了底层公链建设、Defi 应用爆发,NFT 观念深入人心这些波澜壮阔的时期,如今行业进入寒冬,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下一站到哪里去?
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组合各种先进工具,找到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这是可行的答案,而且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答案。我们把这种期待建立的新组织形式,称之为 DAO。
回顾 DAO 发展至今的几个阶段。
(1)Code is law (2016-2021)
比特币和以太坊将核心业务变成代码(code), 自动运行,且网络是无许可的、去信任的,所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扩张。基于密码学的精巧设计,结合博弈论的机制,以及智能合约概念的普及,比特币以太坊式的网络设计思路一时之间成了很多 DAO 的模仿对象。典型如以太坊白皮书中描述的 DAO 原型,以及 Aragon 和 Moloch DAO 提供的种种模板,他们都试图归纳出组织的通用范式,再将其代码化,最终达到组织内所有事务都依靠链上代码来自动执行的去信任状态。尴尬的是,这些设计要么想要穷尽组织的各种可能需求而变得非常复杂,要么过于简化而根本不实用。事实上,就连比特币网络本身的治理,也是在链下的,只是业务在链上。因此,这一阶段想要照搬以太坊模式,利用智能合约将 DAO 推向投资理财、合伙创业等复杂协作领域的种种尝试自然都碰了壁。
(2)以人为本 (2021-2022.5)
就在原有模式陷入僵局之时,NFT 迎来爆发,创作者经济的探索如火如荼,一大批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人、作家等,涌进 Web3, 他们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人文思辨精神。他们不管代码能不能 100% 做到,不在乎是否要完全运行在链上,就利用手头能用的工具,能达到目的最重要。就这样,他们反而很快找到了区块链在创作领域的说明书,BAYC 借鉴开源软件的做法将版权开源出去,迅速扩大了影响力;Veefriends 利用 NFT 来售卖创始人的时间,并将 NFT 作为粉丝俱乐部的门票;Trevor McFedries 是个音乐人,找了一堆朋友凑了个份子就把 token 发了,拉起了 FWB;或许是受到 NFT 社区激发,Bankless 公司直接将订阅读者社区 DAO 化了,成立专业公会,各种项目涌现出来,热热闹闹、生机勃勃,众人侧目……这时候大家才猛然发现,对于 DAO 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人先在里面玩起来。哪怕只能用 FT 和 NFT 结合机器人作为门槛验证工具,在 Discord 聊天,去 Notion 记录工作,用 Genosis 管理社区金库,在 Snapshot 投票, 大家也玩得不亦乐乎。正是在这段时期,基于 NFT 探索创作者经济的 CryptoC 公司发起成立了 SeeDAO, 成立之初就带着独特的人文思辨气氛。
(3)DAO 即网络 (2022.5- )
但是这样的网络社区很快就陷入了大量传统组织遇到的治理难题,投票率低、长远战略方向要么无人思考,要么提案难以通过、公地悲剧隐隐欲现等等。更为致命的是,绝大部分 DAO 至今难以有效产出,更不用讲商业回报。偶尔零星的产出几乎全都集中在生产内容,比如播客、文章。
目前 DAO 仍处于这个发展阶段,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 DAO 中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如何有效地产出公共服务,如何有效地分配公共资源?这是所有的 DAO 都在面对的问题。
Code is law 本质上是为 DAO 构建一种极度理想的去中心化状态,人人依据代码规则行事,无人享有特权,无需链下协商和任何额外权力。以人为本则强调 DAO 服务于人是目的,去中心化是手段。于是为了先跑起来,可以有中心化的发起方、权力较大的发起人、技术上不那么去信任的工具方案,只要社区能商量达成一致,一切都好说。DAO 规模较小时,信息比较容易被所有成员获取,这种办法是管用的,一旦人多了,很快面临信息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
如何能在 DAO 规模扩大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信息充分流转、共识不被冲散,协作效率不减?能不能将 Code is law 和以人为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这正是以包括 SeeDAO 在内的许多 DAO 正在努力尝试的方向。
SeeDAO 的历史原材料记录很详细,有据可查,历历在册,无需详述。梳理历史的文章也有好几篇,包含第一财经的采访《创投圈热议的 Web 3.0,离不开“DAO”这个神秘组织》,律动的专访《SeeDAO 万字专访:11 个月 4 次低谷,一个 DAO 如何从停滞中重生?》和定慧的考古文《三次解散,浴火重生:SeeDAO 团队如何从公司变成 DAO?》。播客的话就更多了,零零散散,有 橙皮书、同 DAO 中人 等播客内容。
简单来说,SeeDAO 尝试从以下几点展开实践,探索答案。
这一部分讲讲 DAO 的近期动向和远期发展方向。
一个重要的市场动向参考指标是 VC 投融资热度, 自今年 8 月以来,DAO 领域投资并未中断,尤其是 10 月份有几个关键融资新闻可能被市场信息淹没。
Dework 不用说了,上半年的明星案例,可是头部 DAO 几乎不用它,原因值得思考。下半年,8 月份 Mural 完成 560 万美元融资,主要为 DAO 提供成套金融服务工具。10 月份,连续三笔重要投资,先是主打 AI 和区块链结合的Valory 完成 400 万美元融资,Autonomous services to power next-gen apps for crypto users and DAOs,想要利用自身的 AI 技术为 DAO 工具开发者提供技术栈服务,并且对 DAO 的方向判断很准:More autonomous, More effective. Otterspace 获得了来自 coinbase 等机构和 DAO 的 370 万美金种子轮融资,看起来很窄很小的 SBT 管理发放赛道,却在熊市获得这样的投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鼓舞 DAO tool 创业者的信号,坚持面向未来去做,总会结果。Origami 的野心更大,为 DAO 提供底层的操作系统,似乎是要做 All in one DAO tool, 不管怎样,Bloomberg Beta 买单了,参与领投本轮 620 万美元融资。这几笔融资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创始团队成员都有深度参与过 DAO 协作,所以项目启动之初就获得了不少 DAO 支持,Otterspace 获得了来自 Flamingo DAO,MakerDAO, Seedclub, CityDAO, Lido DAO,Gitcoin 等 DAO 社区核心成员的个人投资。Valory 与 Balancer 等过往甚密,Origami 背后的支持方是 Orange DAO, 后者由 YC 校友创立,8 月份公布了 8000 万美元融资。刚刚过去的 12 月 1 日,Catapult 完成 500 万美元融资,主要为 DAO 做 onboarding、profile、explore 和治理工具集。
再严寒的冬天都有种子在地下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这些融资说明一件事,不要再问 DAO 是否比公司更有效率这种看起来无比正确实则没有任何内容的问题了,你徘徊纠结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根据 DAO 中去中心化协作的场景思考种种解决方案,开发产品,并且获得了一些聪明的资本的青睐。
DAO,拆开是三个词,Decentralized 是关于治理哲学的,经过长期摸索,大家已经意识到不是简单的一 token 一票包打一切,正在探索各种治理模型。Organization 强调 DAO 首先是个组织,这就在根本上打破了个人主义的传统,把原子化的个人联合起来,但组织同时意味着约束和规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DAO 组织的形态会千奇百怪,没什么值得惊讶的,这恰恰才是合理的,要有制度自信。Balaji 率先喊出了 Network State, 试图拉上包含 Web2 在内的互联网力量搞个大事,CityDAO 和 CabinDAO 迈出了走向线下的一小步,后者刚提出了 500 年大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关于 DO 这两者的摸索都是 DAO 的主要方向。
前面两个都是长期的问题,Autonomous 则明显是当下的主要矛盾。缺乏好用的工具使得先进的 DAO 实验举步维艰,无论是大型的 dao 都在自研满足自身社区需求的工具,还是投融资方向,都验证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期待漫漫熊市中磨练出来的 DAO Tools, 它们是 DAO 大规模爆发的基础,而 DAO 天然是卷入大多人到 Web3 的场域。
还有一些方向当然值得注意,DAO 只是手段,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聚合,但是核心目的是让人在 DAO 中去创造。创造的前提是有足够的闲暇,那么自动化工具和 AI 是不是能够结合进来呢?创造之后如何创收?原本被寄予厚望去破局创作者经济的 NFT 目前进展似乎并不顺利,为内容付费难题依然存在,甚至有些项目又缩回到 NFT 订阅制上去了。Taste into capital, 是不是只能在 DAO 内依靠某种机制集合众人的智慧才能完成?DAO 与个人的关系,都说 Web3 要把数据主权还给个人,可是这座金矿的一切都赤裸裸地躺在链上,谁都能去开发一下,似乎与个人无关。Flow is money, 个体为 DAO 贡献了注意力和流量,这个该如何计算,该如何回馈到贡献者?目前有些项目在尝试,比如 Nutboxdao 从 18 年坚持到现在,他们最近基于 Steem 开发的协议将推特 Space 点赞转发发言等行为都自动量化成贡献值,可以自动分发 Token, 把流量直接变成钱。
……我相信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散在世界某个角落的团队也在寻找出路。
最后谈谈我与 SeeDAO。
感谢区块链, 让我这样平凡又不安分的人,找到了生活的一点盼头,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些东西可以去试一试。所以,SeeDAO 是我非常珍惜的精神栖息地和行动上的安全保留区,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这里去做一些天马行空的社会实验,这已经足够了。
参与创建 CryptoC 公司,完成融资,当然很高兴;亲手解散它,成全 SeeDAO, 难受吗?当然有不舍。但是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周遭多大压力,总得不忘初心,所以我也不后悔。强行断奶,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低潮,好在 SeeDAO 又爬了起来,扔掉了 CryptoC 这根最早最结实的拐杖。发布元规则,建立市政厅,以网络为组织形态,把复杂社会协作数字化,将 SeeDAO 上链,促进人的创造,建成真正的数字城邦,这就是我们一步一步在做的事情。
比起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的荣辱算不得什么,个人的力量也很微小,我们聚在一起才有希望,这是过去一年在与 SeeDAO 内五花八门的人协作过程中最明显的感受。随着去中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在其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有限,直到有一天我也希望自己像中本聪一样消失在 SeeDAO, 这也是非常紧迫的一个目标。人人都是白鱼的 SeeDAO Network 才是不可摧毁的。
生活不止有 Web3 , 不止有线上生活,还有诗歌和远方,让 SeeDAO 解放个人的实验从我开始吧。
以上就是最近想说的话,不知道是否有点多余。
本文作者:Baiyu
排版:SuanNai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